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两种形状的电子云轨 (2013?攀枝花模拟)已知:A、B、C、D、E、M六种元素...

作者&投稿:陟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Ar]3d 5 4s 1
(2)sp 3
(3)三角锥形
(4)Cl> P> S>Na     NaOH > H 3 PO 4 >HClO 4 >H 2 SO 4
(5)12   

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两种形状的电子云轨~

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两种形状的电子云轨道上电子相等,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4 ,则A为氧元素;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元素;C元素3p能级半充满,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6 3s 2 3p 3 ,则C为磷元素;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则F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 ,则F为Cr元素;E是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P小于Cu,则应处于第三周期,故E为Cl元素;D原子序数介于磷、氯之间,则D为硫元素,(1)F为Cr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 ,故答案为: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1 ;(2)己知A元素的一种氢化物分子中含四个原子,该氢化物为H 2 O 2 ,H 2 O 2 分子中O原子成1个O-O键、1个O-H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 3 杂化,故答案为:sp 3 ;(3)P、Cl两种元素合成的化合物通常有PCl 3 、PCl 5 两种,PCl 3 中P原子成3个P-Cl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P原子采取sp 3 杂化,为三角锥型结构,不是对称结构,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三角锥型;(4)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P元素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P>Cl>S>Na,氢氧化钠为强碱,磷酸属于弱酸,高氯酸、硫酸属于强酸,二者浓度相等,硫酸中氢离子浓度大,硫酸酸性最强,故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OH>H 3 PO 4 >HClO 4 >H 2 SO 4 ,故答案为:P>Cl>S>Na;NaOH>H 3 PO 4 >HClO 4 >H 2 SO 4 ;(5)由Na、Cl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以中间的黑色球为Na + 离子研究,与之最近的Na + 离子处于晶胞的棱上,共有12个.晶胞中Na + 离子数目=1+12× 1 4 =4,Cl - 离子数目=8× 1 8 +6× 1 2 =4,故晶胞质量= 4×58.5 N A g,晶胞体积= 4×58.5 N A g ρg/c m 3 = 234 ρ N A cm 3 ,令Cl - 离子半径为r,则棱长为 2 2 ×4r=2 2 r ,故(2 2 r ) 3 = 234 ρ N A cm 3 ,解得r= 2 4 3 234 ρ N A cm,故答案为: 2 4 3 234 ρ N A .

A原子核外电子分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则A为碳元素,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则B是钠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的3p能级半充满,则C为磷元素,M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则M为铬元素,有6个未成对的电子,E是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E元素在第ⅤⅡA族,由于E的原子序数大于磷元素,小于铬元素,所以E为氯元素,D的原子序数介于磷和氯之间,则D为硫元素,(1)M为铬元素,是24号元素,所以它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含+6价铬的一种常见钾盐的化学式为K2CrO4或K2Cr2O7,答:M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含+6价M元素的一种常见钾盐的化学式为:K2CrO4或K2Cr2O7;(2)B、C、D、E分别为Na、P、S、Cl,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ⅤA族由于处于半满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主族的同周期元素,所以它们第一电离能顺序为P>Cl>S>Na,A是C元素,C2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P>Cl>S>Na;;(3)CE3为PCl3,分子的中心原子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32=4,所以P原子按sp3方式杂化,分子中有一对孤电子对,三个P-Cl键,所以PCl3的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CCl5分子中部分Cl换成Br原子,要使分子有三种可能的结构,则可以用2个Br或3个Br换Cl,即得到化学式为PBr2Cl3或PBr3Cl2,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7.5或342,故答案为:三角锥形;sp3;297.5或342.

已知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
答:E为钠元素,A.A为氢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三元素组成的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D为氧元素,F为硅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信息材料光导纤维,故B正确;C.同周期随原子序数越大,

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
答:因此只能是SiO 2 与C反应,则A是C、B是SiO 2 、C是CO、D是Si,E是CO 2 、F是O 2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D、F是气态单质,根据框图可知,A与F生成E,C与F也能生成E,因此A只能为Fe,D为H 2 ,F为Cl 2 ,B为HCl,C为FeCl 2 ,E为FeCl 3 。(3)若...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主族...
答:C 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息知A是H、B是C、C是N、D是O、E是Na、F是Si。A、C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CA 3 的化合物,A错误;SiO 2 可以与HF反应,B错误;原子半径Na>Si>N>O,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O>N>C>Si,D错误。答案选C。点评: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A、E处于同一主族且E是短周期元素...
答:(1)第二周期第IVA族(2)2Al+2NaOH+2H 2 O=2NaAlO 2 +3H 2 ↑(2分)(3) H 2 O>NH 3 Na>Al>O (4)OH — +HCO 3 — = H 2 O+ CO 3 2— (2分)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分别是H、C、N、O、Na、Al。(1)...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答:(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单质,所以F是氧气,而B可以生成C,E也可生成C,B也可以生成E,C、E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可以猜测B为二氧化碳,而E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B和D可以反应,且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可以知道D为水,而A为碳氢化合...

A、B、C、D、E、F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答:A、B、C、D、E、F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图1可知E元素的第四电离能剧增,则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ⅢA族,A、B、C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层和能级,三者处于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I1(A)<I1(C)<I1(B),所有元素均不同族,则B处于Ⅴ...

已知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化合物,他们均含一种
答:A、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B、C、D、E...
答:(3)CD(4)3Fe+8H + +2NO 3 - =3Fe 2 + +2NO↑+4H 2 O(5)2Al+3H 2 O-6e - =Al 2 O 3 +6H + (6)2N 2 (g)+6H 2 O(l)=4NH 3 (g)+3O 2 (g)△H=+1530kJ·mol -1 根据题意已知条件推知,A、B、C、D、E、F为H、N、O、Al、...

a,b,c,d,e,f六字母的全排列中不允许出现ace和df图象的排列数
答:4!种(将ace看做一个整体,与b,d,f四组随机排列),出现df排列的有:5!种(a,b,c,df,e五组随机排列),同时出现ace,df的有3!种(ace,df,b排列)所以不出现ace和df组合的个数:|A(逆)交B(逆)|=|U|-(|A|+|B|)+|A交B|=6!-(4!+5!)+3!=582 ...

...关于A~F六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D、E四种元素所_百度知 ...
答:这几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B、C、D、E、F分别是C、N、F、S、Cl、Ar元素,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E最强,所以A、B、D、E四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E的酸性最强,故A错误;B.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