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食–炉包

作者&投稿:邲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唯进步.不辜负

我的家乡青岛,各类美食遍布花样繁多,其中当数炉包最具烟火气。

炉包,也叫水煎包又称煎包,是当地一种极其普通的食物,由饧发后的面团做皮,新鲜蔬菜和猪肉成馅,包捏一起成圆形模样,又与蒙古包有几分相似。待到平底锅烧热刷油,将包子剂口朝下,围着锅身一个挨着一个摆放整齐,上面刷油淋上面浆水,盖上盖子,炉内大火烧开转为慢火煎熬。一直到锅中汤汁慢慢熬干,一种香气扑鼻而来,用铲子将包子铲起装盘,底部朝上,一锅油亮亮、圆鼓鼓,底部泛着金黄色嘎渣的炉包就做好了。

据说青岛的水煎包发源于高密,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家乡。文学大师莫言,曾经就诱人可口的高密炉包,做过一首打油诗。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

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都不行。

小诗脍炙人口、生趣易懂,读来味蕾大开,让人急于要品尝一番。

也有人说青岛的炉包起源于即墨。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胡氏三兄弟为避战乱,自河南洛阳迁来胶东即墨城南定居,立胡家村。耕作之余,在即墨城外淮涉河河滩上做水煎包生意,每逢集市,食客云集。因为简陋的餐馆形似蝈蝈笼,来往食客便把水煎包以“蝈蝈笼”称呼。

早年炉包现身集市,成为其中一道独特的美食,温暖着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小商小贩们的身心。

在青岛做包子不叫做,叫打,集市上的包子铺称为打包铺。包铺的主人很勤快,通常三四点钟已经扯起帐篷。男人忙于按置炉灶、洗锅、劈柴、烧火。女人叮叮当当剁馅、揉面、捏包子。待到炉灶烧热刷油,将篦内的包子围着锅身,一个个咬着尾巴摆成亲密无间的弧形样子,上面刷一层浮油。再添适量面汤汁(面粉调制的汤水)没过包子。盖子合上,大火烧开小火慢煮,功夫不大,一股子麦的香甜合着馅料的味道,在半空中飘浮。让路过之人耸起鼻孔贪婪的吸入,腹内馋虫蠢蠢蠕动。

闻着包子的香气,那些起早卖货的小商贩们顿感腹中饥肠辘辘,三三两两成群扎堆儿帐篷内。先去笸箩里抓一把蒜瓣儿,倒一杯烧酒,一屁股坐在长条几上,朝着掌柜大喊一声,“十个炉包”。那边掌柜一声应答:“来喽––”手脚麻利起锅装盘,将盘内尤物送到客人面前。再见那坐在篦子上一身清冷的炉包,经过炉火的淬炼,白白胖胖裹着仙气,一副雍容华贵的模样,金黄色的外衣下,油光满面的身子热情似火,吸引着每一位食客的眼球。小贩儿们两眼放光,早已经迫不及待。急匆匆地用筷子挑起包子咬在嘴里,一口下去汤汁四溅,猪肉的香融合蔬菜的鲜嫩,缠绵交织难舍难分。嚼在嘴里齿颊生香,面露惊喜,如品尝名食一般。食后,唇角之处涂上流光溢彩,绚烂之极。

穷苦的年代,“赶集吃包儿”犹如一道天籁之音在耳边盘旋,增添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小孩子哭叫难哄之时,只要一说有炉包可吃,哭闹声嘎然而止,一张小脸泪水涟涟,可怜巴巴的小模样,让家中大人心疼不已。手里头再紧吧,也想着法子弄一两个炉包遂了心愿。

我小时候尤为贪吃,时常被几个包子折磨的发狂。一听说父亲要去赶大集,急忙上前扯住他的衣角不放,软磨硬泡的爬上自行车后座。不为别的,多是为了几个焦香诱人的炉包而去。身子刚刚触摸到大集,浓郁的包子香气,隔着几条街迎面扑来钻进鼻孔。人三步并作两步跑去包子铺,口水流着、眼睛盯着笸箩里身份金贵的炉包,任凭父亲左右拉扯都不肯撒手离开。

如果运气好他囊中宽裕,会慷慨的买下几个赠与自己打打馋虫。遇到钱袋干瘪的时候,父亲绷着脸眼圈发红,硬生生的上前扯起我的小胳膊就走,奔腾的泪水如洪湖放闸泉涌而出,人馋的嚎啕大哭。

贫穷的岁月里,家家户户日子窘迫,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母亲打的炉包。其中以猪肉白菜馅味道最为上乘。菜是土家肥喂出的时令蔬菜。面及猪肉,是母亲积攒了大半个季节才省下的。只为了过节这一天,一家人能吃上一顿香味溢浓的炉包。因为这一天的到来,她勒紧裤带,愣是将日子过的寡淡无油。

炉包的口感好赖,主要看家里主妇的手艺精湛。秘籍不仅在馅料调制上,还跟面的饧发程度有关。饧发到位的面团成蜂窝状,摁压弹力十足不易贴伏。

炉包要求老面偏软,做出来的包子才能蓬松暄软。嚼在嘴里面皮Q弹,把麦的香发挥到极致。咬在嘴里醉在心里,舌尖上如抹了琼浆玉液,打着旋儿绽着花儿,极力欲将这份美好包裹腹内。这时肚皮“嗷嗷”叫响,人由“装腔作势”变成狼吞虎咽,生怕慢待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美餐。

如今生活好了,只要想吃,随时可以买来猪肉菜类,手脚齐用一通忙活。不用多久,金黄色的炉包裹着鲜香上到餐桌,怎么吃都不厌。

头脑精明的商人们,更能抓住青岛人独爱炉包的商机,各类炉包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街小巷随处即是。不管门面大小,门内装潢有多高档,店主力争将炉包做打造成精致小吃,让每一名光顾的客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满意而归。并且店内另有多种口味可供尝试,例如猪肉白菜馅、香葱木耳馅、海鲜韭菜馅、粉丝豆腐素馅、牛肉芹菜馅以及脂渣西葫芦馅等等。喝一口浓稠的小米汤,嚼着店家赠与的一小盘特色小凉菜,每一种馅料都能让你唇齿生香,品出人间烟火的气息。可见家乡人在研究炉包美食上下足了功夫。

长大以后走过多个地方,品尝过多种面食小吃,都不及青岛的炉包芳香宜人、裹腹感极强。尽管它没有高大尚的外表,麦是土肥煨出的,肉是农家饲养的土猪肉,菜亦来自田园地头里最粗贱的白菜、萝卜、豆角葱花,却让达官贵人及市井之人贪恋不已。

爱着家乡的山水如画,更爱这火热的炉火人生。

~

我的家乡美食–炉包
答:可见家乡人在研究炉包美食上下足了功夫。长大以后走过多个地方,品尝过多种面食小吃,都不及青岛的炉包芳香宜人、裹腹感极强。尽管它没有高大尚的外表,麦是土肥煨出的,肉是农家饲养的土猪肉,菜亦来自田园地头里最粗贱的白菜、萝卜、豆角葱花,却让达官贵人及市井之人贪恋不已。爱着家乡的山水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