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作者讽刺的是谁?

作者&投稿:包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者讽刺的是趋炎附势,谄媚的人。
中举前,很苛刻,一点点小事情都嫌这嫌那的中举后,卑躬屈膝,像条狗似的跟在范进后面。
对范进的称呼:中举前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中举后 “贤婿老爷”“姑老爷”
说话的态度:中举前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中举后趋炎附势,谄媚
所带的礼品:中举前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解释:中举前倒运;中举后有些福气
对相貌的评价:中举前尖嘴猴腮;中举后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中举前诋毁范进的才学;中举后才学又高
能否考中:中举前‘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中举后自己够眼光,“认得人”
对亲家母称呼:中举前老不死的老娘;中举后亲家母、老太太

是对各类市侩小人的讽刺。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泣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地讽刺。

是对各类市侩小人的讽刺。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泣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地讽刺。

一是讽刺像范进那样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二是讽刺像胡屠夫那样趋炎附势的小人

讽刺的是封建科举制度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作者讽刺的是谁?
答:作者讽刺的是趋炎附势,谄媚的人。中举前,很苛刻,一点点小事情都嫌这嫌那的中举后,卑躬屈膝,像条狗似的跟在范进后面。对范进的称呼:中举前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中举后 “贤婿老爷”“姑老爷”说话的态度:中举前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中举后趋炎附势,谄媚 所带的礼品:中举前一...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十三课《幽径悲剧》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自己...
答:我认为他是在讽刺那些愚氓的人的,那些人不能够爱护小花小草,不会爱护那些万物的美,而作者却会为一颗藤萝而伤感,对于愚氓灭美的人来说,作者或许就是所谓的“没出息”十字架指揭露黑暗,维护真善美 因为作者对社会愚氓灭美,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呼唤人们爱护没,所以她要把十字架永远背下去,体现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23张乡绅的人物形象
答:1、周进 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2、范进 范进,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最后一头战象》的资料
答: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月光曲
答: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教案
答: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隆中对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3)交流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3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柴进说:“让洪教头一起来坐坐。”后来,由于林冲激怒洪教头,所以洪教头便要求比武。因为柴进想看看二位的本事,林冲才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洪教头比试输了,羞愧的离开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生字组词拼音
答: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生字组词拼音如下:23课《带刺的朋友》:1、刺【c ì】:刺痛,讽刺,针刺。2、枣【zǎo】:红枣,囫囵吞枣,枣糕。3、颗【kē】: 颗粒。4、忽【hū】:忽然,疏忽,忽略。5、沟【gōu】:沟通,山沟,水沟。6、聪【cōng】:聪明,失聪,聪颖。7、偷【tóu】:小偷,偷盗...

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
答: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 篇1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23课《梅兰方蓄须》的道理是什么?
答:梅兰芳先生的蓄须明志,是爱国主义态度。一位青衣男演员如果蓄须,意味着他不能再参加演出,在抗战时间就表明不愿为日本帝国主义演出,这也是抗战的一种,是艺术家独有的表现形式。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家,每次演出都要剔光胡子。可是梅兰芳先生却有八年蓄胡子的经历,那是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