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投稿:迪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魏晋,隋唐,儒家式微。当时以道家玄学的发展作为主流(和尚理论家也注释老庄),为佛教的传入奠定基础。佛教刺激了儒家发展和新儒家的产生,程朱理学代表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明朝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第三个阶段西学东进为代表近代理学。

一;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
二;南宋朱熹而集大成
三;陆王心学

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宋明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经过一些儒家学者的发展形成的,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儒学分支。最初阶段是“二程理学”的出现以及他们关于天理的阐述;接着是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的儒家理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存天理,灭人欲。”而与“程朱理学”相伴而生的即是“陆王心学”,陆即是陆九渊,王即是王阳明,他们所提倡的是从人的内心人的内在出发探寻人的发展,“致良知”是其思想核心。

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在时间上,这场儒学运动持续到明清之际,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所谓的儒学主要就是理学(或称性理学);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我们研究理学哲学智慧,不仅在于了解它对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其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思索一些诸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对当代仍至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答: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影响以及重要的代表人物,共分三个部分: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论水...

宋明时期,儒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答:宋明时期,儒学经历了这些发展演变: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

宋明理学分别和佛道和传统儒家的思想有何区别?
答: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

儒学分哪三个阶段 各举出几个代表人物
答:儒学发展中的三个阶段:先秦儒学(即原儒学,孔子) , 汉唐经学(董仲舒),宋明理学(北宋五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程朱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本文将从程朱理学的发展历程入手,为读者介绍这一学派的主要思想和影响。📜北宋二程兄弟创立程朱理学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朱熹完成传承程朱理学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

关于宋明理学的详细内容
答: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

宋明理学的概述
答: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

谁能用通俗的话来说什么是“宋明理学”?
答:(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

唐代三教合一对宋明理学的发展的影响
答: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

宋明理学时间
答:二、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强调了儒家的道德伦理和天理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对中国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