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通俗的话来说什么是“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概念?

作者&投稿:敛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念: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腊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帆余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我在这补充一下影响以及评价:
影响: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评价:
消极方面: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态局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积极方面: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宋明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烂春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饥枝耐下的思搭慧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其代表是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王守仁的心外缓弯无物,代表是知行合一,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老芹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扰含闷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谁能告诉我宋明理学到底讲的是什么?~

宋明理学即儒学的更新、进一步发展,是魏晋至隋唐儒、道、佛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特点是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更多的吸收了佛、道因素,且强调天人对立(“存天理,灭人欲”)。

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答:他在解释“明道正谊”(按:程朱也将正义称为正谊)时说:“道、义是个体、用。道是大纲说;义是就一事上说。” 这里的道,也就是天理, 所谓“道是就大纲说”,是指三纲五常(天理)是永恒不变的本体,“义就是一事”说,是指人要以三纲五常为准则来行事。义是伦理道德极则的理所规定的当然行为,是理这一本体...

宋明理为什么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答:宋明理学主张传统的纲常伦理。尤其是君为臣纲。十分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再说了。每个政权都需要精神支柱。欧洲的天主教。阿拉伯的伊斯兰教。等等。

为什么说北宋时期的朱程理学是“存天理,灭人欲”?
答:一、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

程朱理学的‘理’是什么意思。说通俗的话,谢谢
答: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2、道理;事理。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二、字源解说 形声字。玉表意,表示治玉;里表声,里是人们聚居之地,多依地形而建居,表示对玉进行加工也需依玉的纹理进行雕琢。本义是治玉。引申为纹理。三、组词 私理、律理、乐理、理想、原理等。四、字形演变(如图...

后人评价宋代文学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

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儒学化的科学出自哪里
答:宋朝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的“序”中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元朝时期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卷首”中认为,数学“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之学”,这里讲“通神明、顺性命”以及“明理”,无非是要说明数学与理学在根本上是一致...

谁能用通俗的语言把“程朱理学”解释一下啊,网上查了半天,越看越糊涂...
答:通俗来讲,理其实就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如果理表现在自然界,就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川河海的变迁;如果表现在人类社会和动物身上,就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人有道德很好理解,那么动物如何体现呢?朱熹举例说,虎狼有父子之情,蚂蚁有君臣之别,这其实都是它们有道德规范的表现,说明动物界也是有“...

...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通俗的说是什么意思,不要百度原有...
答:句话是宋朝张宰的名句,是儒者的经典之言,是教育的最大向往,我曾在某个网页看过对这四句话的解释如下:(1)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2)...

简易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什么意思 我想要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解释...
答:繁琐,“支离事业”就是零碎的理论,“竟浮沉”意思就是最后要飘零散落。“简易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这是陆九渊在“鹅湖之会”中做的诗句,用白话意思是说:“简单的学说最后会流传广大,繁琐的理论最终要飘散流去。”也就是说知识理论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样的理论才容易得到广泛传播 。

求:广州话‘民用通俗语’
答:比如:耍花枪、宋=菜、含含声、容不易、自不然、晨早劳劳~我平时只收听到广州的新闻广播~他们说的话大多都没有那么通俗~我想要一些在‘平日交谈’中说起来好听顺口的‘土话’‘俚语’... 比如:耍花枪、宋=菜、含含声、容不易、自不然、晨早劳劳~我平时只收听到广州的新闻广播~他们说的话大多都没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