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等我把东西放好了,候想的不利的事就会实现一样,心里又会强迫自己重新去做那件 最近感觉有什么事或某个事没有做完,心里总会去想着如何去做完,...

作者&投稿:景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这是典型的强迫症,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自疗、家庭治疗和预防
  (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
  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非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
  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2)药物治疗: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

为什么自己明明把事做好了但是心里总感觉没做好总想在去确认下这件事做好了没?~

是你有一些精神焦虑或是轻微的强迫症,这话应该是不中听的,呵呵。
多休息,放松心情就会好很多,分给不给无所谓啦,你听进去就行

据最近的《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报道,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种病,而且有方法根治。约瑟夫·R。法拉利是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专门研究人做事拖拉的倾向。他将那些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的人,称为患有“慢性拖拉症”。   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人全世界都有,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普遍。根据最新研究,约20%的美国成年人是慢性拖拉症患者。拖拉症最常发生的地方是学校。尤其在大学,交作业的时间跨度很长,不少学生总喜欢熬到要交作业的前夕才动笔,其实这样做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法拉利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慢性拖拉症”的一种典型表现。  法拉利教授将慢性拖拉症分成两类。 一类是“激进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征是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 另一种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得到别人的关注。 去年夏天在英国罗翰普顿大学召开的国际拖拉症会议上,法拉利教授和其他几位专家公布了一份关于拖拉症的。这份报告通过对澳大利亚、英国、秘鲁、西班牙、美国和委内瑞拉六国的比较。结果显示,“激进型”和“逃避型”拖拉症的比例在6个国家的比例相当,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也差不多。  当拖拉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改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比如在秘鲁,准时赴约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迟交作业被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拖拉已经成为秘鲁的社会准则。  法拉利教授等人认为,治疗拖拉症要趁早,在校期间就改掉拖拉的习惯,是最好的选择。“成功大学生活攻略”正是这样一套培训课程。该课程已经开办了5年,主要采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每两周上一次课,首先是听导师简单讲解学习技巧,然后再运用一个特殊的软件系统在电脑上实践各种刚学到的知识。在期限范围内,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操作进度,但却被规定一定不能超限提交作业,完成任何作业的期限都是严格规定的。“成功大学生活攻略”的创立人布鲁斯。W。塔克曼教授认为,做事拖拉的学生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立障碍,“就像背着一包砖头跑长跑一样”。  培训课程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很多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都彻底摆脱了拖拉的毛病,毕业以后也很少有恶习复发。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慢性子”,他们的磨蹭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比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上学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这一特点,在幼儿园或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其次,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再次,如果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这往往也会影响他们的做事效率。除此之外,有时候,孩子做事效率不高还往往是他情绪消极的一种表现。 ★赶在时间前面,迎难而上,一鼓作气
★立刻开始行动,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去做,不给自己找托辞和借口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要避重就轻,逐步学习安排整块与零散时间。
★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
★ 制定能胜任的计划,自我检查,可以借助记事薄首先,睡眠充足。
第二,作息规律。
第三,排除无关干扰。
第四,制定合理计划。
第五,制定有效激励制度。
第六,请人监督。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惟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这类人无法接受承诺,只想找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最好自我反省一番了。别再做一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现在就动手做吧!  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克服拖拉的习惯
每上人身上都有情性。事情不急时,都爱往后拖一拖。现在大家的学习,工作都很忙,有时缓一缓再做有助于调节紧张的神经。可是如果凡事都要“以后再做”,往往计划落空,生活一片混乱。自责、后悔、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当然影响了人们的进步,还容易由于混乱而不能发挥应有的能力。那么,怎么克服惰性,克服遇事拖拉的毛病呢?  第一,从今天从现在做起。不论明天是个多“规整”的日子,无论你今天多累,有多少理由,要是你真的想改进自己。这就马上列个事情明细单,定个时间,强迫自己做下去。这一步重要的是体会完成事情后的轻松状况。不做事,心里不踏实,是休息不好的。  第二,马上制定一个能胜任的计划。在第一天的学习、工作之余,还要制定一个近期计划。计划要能胜任,时间较宽松些,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这一步重要的是找到你希望坚持,喜欢做的一件小事,有兴趣的小事能够坚持后,能为自己带来信心和愉悦感。  第三,练习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学习安排整块与零散时间。不要避重就轻。事情肯定会有轻重缓急,先集中时间,把最重要的先完成,不重要的拖拉了自己也不后怕。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做事,可以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繁琐的杂务。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难做的事。
  第四,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  第五,可以制一个计划表,自自己检查自己,满意打√否则打X。  还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让自己产生压力,自尊心起来对你的敦促作用。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坚持。过一个月后,勤勉的好习惯会克服惰性而形成。自己也会感到精神振作。
如何改变办事拖拉的习惯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当游手好闲之辈。(2)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苦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3)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创意才有价值。(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加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5)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6)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与“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7)立刻开始行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8)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负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如果在办公室的话,就放一个大本在桌面上,有了什么事,不要怕麻烦,都写在本上
事情无论大小都写上,完一一件划掉一件,如果总在外面跑,用定时提醒。 家长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
1、定规矩 勤督促才有效果(10岁男孩的母亲)
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时改了,过不了几天就又犯了病。我和丈夫为了帮他改正这个习惯,开始给他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一开始孩子屡屡"犯规",我们也不客气,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他嘴上嘟嘟囔囔不高兴,做事却渐渐有了起色。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关注他、督促他。现在,孩子做事虽然仍不是很利索,但是基本都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了。

2、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把方法教给孩子(11岁女孩的母亲)
我的女儿经常磨蹭,做事拖拉。有一次我让她给她爸爸打。等我办完事情回到家,女儿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地换衣服、整理书包。孩子经常早上磨蹭到快要迟到了,让我们用车送她到校。为了教育女儿,我们和她的老师进行了沟通。
一天早上,我告诉女儿:"快点起床,你爸爸的车正在修理,不能送你,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女儿没事似的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等她起床洗漱完毕,车子还没修好。这下她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等她到校时,早已迟到了……还有一次朋友聚会,本来说要带她一起去,但她磨蹭起来没完,结果她只好和她爸爸自己在家做饭吃。我们还常常教孩子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乱找耽误时间;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昏头昏脑影响效率。这些办法还不错,孩子现在做事很少再磨磨蹭蹭的了。

3、 言传身教之新解(10岁男孩的母亲)
我的丈夫就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孩子耳濡目染,做家庭作业时,竟也学着拖拉起来,明明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他非要拖到第二天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我在督促孩子的同时,做丈夫的工作,他很配合。为了提醒孩子,我们在他的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我丈夫和儿子约定,我来当监督员,如果他俩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或者冷饮的权利。这个办法真灵,儿子在我们的提醒下,也是为了获得优先选择看电视节目和好吃的权利,他做事快多了,能做完的作业,大都在当天就完成了。实在难解的,征求我的意见,我允许他明日继续思考,不算"违规"。丈夫故意说:"我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看谁有耐心。"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丈夫因为"疏忽"了,把我交代米的事情拖了两天。儿子兴奋地说:"爸爸违规了,该罚。"丈夫态度很好地说:"好,好。"儿子笑了,我们也笑了。

4、排除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12岁男孩的母亲)
我的儿子为做作业经常忙活到半夜,而他的同学早早就做完了,甚至还有时间看电视。我一直以为是孩子不好,拖拉、磨蹭的缘故。我后来发现自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我的丈夫爱上网,我经常打,谈家常,孩子常常被我们所吸引,时常探头探脑,或者从间出来转一圈。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丈夫主动缩减上网时间,避开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上网;我也克制自己,尽量不打,即使非打不可,也要控制声音,防止干扰孩子;另外,我们在做家务时,也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家里的环境安静了,孩子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现象少多了。虽然这样做我们自己的活动受到限制,但是能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觉得很值得。
总起来说,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毛病的养成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家长动气不如动心,花心思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法国教育家卢梭

但等我把东西放好了,候想的不利的事就会实现一样,心里又会强迫自己重...
答: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

强迫症怎么才能控制自己不去想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些东西很不吉利,人的...
答: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 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

日剧蜂蜜与四叶草的一些经典台词
答:是我吃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了吗 莫非是…… 肚子饿了 好重我一停下来磨磨蹭蹭 就越来越重了 得赶快走了 森田突然变重了 莫非是“子泣爷爷”?(竹本) === Chapter3 为什么总是一旦情况不利就逃跑呢 是因为你会追过来 是因为你总是在逃跑的缘故吧 你总是就这样敷衍过关 找工作的事怎么办 就这样进入那人的事...

怎么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我的脑子怎么了,老是纠结无关紧要的事...
答:如果再说大一点,是受性格的影响。第二,从小乐观开朗的孩子,长大后就算面对挫折困难,想到的也是如何战胜,如何面对。而那些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性格中往往忧郁的面居多。两类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像那个著名的实验,桌子上放着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了非常兴奋,开心的想:太好了,水还...

一个人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最不利的处境中是什么心理?
答:这是患得患失的心理,我个人认为是在成长阶段有经历过一些事情导致缺乏安全感,有一位玩的挺好的朋友大概就是这样,她自己也明白,但是改掉真的好难,因为都已经把患得患失当成习惯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她本人也是想要改掉的,长期的思维模式也已经形成了,不能简单的抨击别人是什么病态心里之类的。

压力太大,整天担心一些没用的东西!我也知道是自己想太多,可因为以前有...
答:1、腹式呼吸: 深呼吸,而且动作愈慢愈好,吸气时肚子会慢慢胀起来,憋住5秒才呼出,吐气时肚子再慢慢沉下去,如此重复几次。这是东西方共通的舒压方式,气功、喻咖等都是用这种腹式呼吸法。2、舌顶上颚:找时间将自己的身心尽量放轻松,从喉咙、心、胃往下想到丹田里,即所谓的意守丹田,盘坐或躺着都可以,主要就是...

跟男友分手了,我准备离开,但是东西想先放在那里,等找到住的地方再回去...
答:首先你描述道跟男朋友分手了 你准备离开 但是东西也想先放在他那里 等找到住的地方在白孔雀要不要跟他说一声 你怕不跟她说呀 她把你的东西都扔掉了 看到你对这个问题的描述 我觉得也是说一声比较好 说一声也不会掉块肉 你跟他说我的东西先寄存在你那儿一下 等我一找到地方 我马上就来搬过去 ...

习惯性老想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好再出门是什么问题不然心里难受是怎么回事...
答: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很没有记性的,拿一件东西,一下子就忘放哪了,现 ...
答:每天训练时间5分钟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了。当然了,也可能是肌体上的病理,我觉得这方面的问题不大,有的话也就是缺少些维生素,导致记忆神经疲惫所致,建议放松心情,多吃水果,每天跑跑步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释放工作上的不愉快。相信自己,激励自己,我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好 ...

我妈总是把我收拾好的东西乱放,然后我找不到怎么办?和她说绝对没有用...
答:你死心吧 我妈也这样 东西总乱放 我称之曰“藏” 而且你别要 只要你要就找不到 你在说她两句她就急了 我也是脾气不好的人 这事又没法弄 我气的吐血不是夸张的说法是真的吐血 上不来气 然后咳嗽 直接就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