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维度模型

作者&投稿:汗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确定教育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故对教育目标的准确分类,具有重大意义。而在众多的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中,布卢姆关于目标分类的理论最为完善和成熟。 

布卢姆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在1956年,他领导一个委员会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后,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首次公布出来。后又对原《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进行了重新修订。 

修订版的认知过程维度包含由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共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六大认知过程类别都用动词形式表示,他们一起构成认知过程维度,描述了运用知识的方式或对知识施加的行为。认知过程维度是按照复杂程度的顺序排列的,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 

掌握较复杂的类别要求先掌握该类别以下的所有复杂程度较低的类别。例如学习知识第一件事情就是记住知识,记住知识之后才能去深入理解,只有理解后才能去应用知识。 

认知框架的六个类别在复杂程度上也是有所重叠的。在框架中,“理解”类别的认知过程要比“应用”类别的认知过程低一级,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说明”是理解中的一种情形,但它无疑比大部分简单“应用”的认知过程更为复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认知过程中六个维度的说明与定义:

资料摘要

1.1 识别(Recognizing)定义:在长时记忆中查找与呈现材料相吻合的知识

例子:识别美国历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同义:辨认(Identifying)

1.2 回忆 (Recalling)定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

例子:回忆美国历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同义:提取(Retrieving)

2.1 解释 (Interpreting)定义:将信息从一种表示形式(如数字的)转变为另一种表示形式(如文字的)

例子:阐释重要讲演和文献的意义

同义:澄清(Clarifying) 、释义(Paraphrasing)、描述(Representing)、转化(Translating)

2.2 举例(Exemplifying)定义:找到概念和原理的具体例子或例证

例子:列举各种绘画艺术风格的例子

同义:示例(Illustrating)、实例化(Instantiating)

2.3 分类(Classifying)定义:确定某物某事属于一个类别(如概念或类别)

例子:将观察到的或描述过的精神疾病案例分类

同义:归类(Categorizing)、归人(Subsuming)

2.4 总结(Summarizing)例子:概括总主题或要点(例如,书写录像带所放映的事件的简介)

同义:概括(Abstracting)归纳(Generalizing)

2.5 推断(Inferring)定义:从呈现的信息中推断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例子:学习外语时从例子中推断语法规则

同义:断定(Concluding)、外推(Extrapolating)、内推(Interpolating)、预测(Predicting)

2.6 比较 (Comparing)定义:发现两种观点、两个对象等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子:将历史事件与当代的情形进行比较

同义:对比(Contrasting)对应(Mapping)、配对(Matching)

2.7 说明 (Explaining)定义:建构一个系统的因果关系

例子:说明法国18世纪重要事件的原因

同义:建模(Constructing models)

3.1 执行(Executing)定义:将程序应用于熟悉的任务

例子:两个多位数的整数相除

同义:实行(Carrying out)

3.2 实施(Implementing)定义:将程序应用于不熟悉的任务

例子:在牛顿第二定律适用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该定律

同义:使用,运用(Using)

4.1 区别 (Differentiating)定义:区分呈现材料的相关与无关部分或重要与次要部分

例子:区分一道数学文字题中的相关数字与无关数字)

相关同义词:辨别(Discriminating)、区分(Distinguishing)、聚焦(Focusing)、选择(Selecting)

4.2 组织(Organizing)定义:确定要素在一个结构中的合适位置或作用

例子:将历史描述组织起来,形成赞同或否定某一历史解释的证据

同义:发现连贯性(Finding coherence)、整合(Integrating)、概述(Outlining)、分解(Parsing)、构成(Structuring)

4.3 归因(Attributing)定义:确定呈现材料背后的观点、倾向、价值或意图

例子:依据其政治观来确定该作者文章的立场

同义:解构(Deconstructing)

5.1 检查 (Checking)定义:发现一个过程或产品内部的矛盾和谬误;确定一个过程或产品是否具有内部一致性;查明程序实施的有效性

例如:确定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与观察数据相吻合

同义:协调(Coordinating)、查明(Detecting)、监控(Monitoring)、检验(Testing)

5.2 评论(Critiquing)定义:发现一个产品与外部谁则之间的矛盾;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外部致性;查明程序对一个给定问题的恰当性

例如:判断解决某个问题的两种方法中那一种更好

同义:判断(Judging)

6.1 产生(Generating)定义:基于准则提出相异假设

例如:提出解释观察的现象的假设

同义:假设(Hypothesizing)

6.2 计划(Planning)定义:为完成某一-任务设计程序

例如:计划关于特定历史主题的研究报告

同义:设计(Designing)

6.3 生成(Producing)定义:生产一个产品

例如:有目的地建立某些物种的栖息地

同义:建构(Constructing)

信息参考:[美] B.S.布卢姆 (1986)《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 [美] 洛林·W.安德森 (2009)《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

《数据仓库工具箱》读书笔记(一):维度建模初步
答:1、理解业务 理解用户 2、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相关的、可访问的信息 3、维护数仓/分析环境 1、维度模型和3NF模型包含的数据是一样的,只是维度模型存储的数据更易理解,查询性能更高,包装得更灵活 事实表: 2、维度模型中的事实表来自对业务过程性能的 度量 3、事实表中每行对应一个...

知识维度的主要类别
答:这几天翻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书中的分类表很感兴趣,记录之。分类表有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分为四种知识,分别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无认知知识。A.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 A1,术语知识。例,技术词汇...

为什么要维度建模
答:维度模型是数据仓库领域大师Ralph Kimball 所倡导,以分析决策的需求出发构建模型,构建的数据模型为分析需求服务,因此它重点解决用户如何更快速完成分析需求,同时还有较好的大规模复杂查询的响应性能。维度建模是 数据仓库/商业智能 项目成功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管我们的数据量从GB到TG还是到PB,虽然...

简述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答: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4 x5 x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120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将智力加工内容维度中的图形分为视觉和听觉两部分,智力因素为150种。之后他又将智力活动过程中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至此...

自我认知四维模型中哪个是动力维度?
答:自我认知四维模型包括:1、个性 2、能力 3、兴趣 4、动力 自我认知四维模型中探讨擅长什么的是能力维度。能力的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能力需要在实战中强化训练养成。比如: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学习能力、洞察分析能力、战略思考能力。能力是通过大量高强度的实践训练,才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能力是用...

什么是三维目标
答: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

如何从ai模型中获取维度数据
答:具体方法如下:1、查看模型结构:可以通过查看ai模型的结构,了解模型中各个层次的输入和输出维度。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并确定所需的数据维度。2、模型推理:可以通过将数据输入到ai模型中进行推理,观察模型的输出结果,从而了解数据的维度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输入的数据与...

belay从哪三个维度提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模型?
答: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在该模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被分为三个维度: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认知维度是指人们关注什么样的行为与情境最匹配,包括对他人的信息,交际规则,背景的知识和认识;情感维度是指那些与跨文化交际过程相关的情感、意愿、需要和驱力.认知维度模型 情感维度被称为动机...

浅谈如何高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答: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有“三个维度”模型,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第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从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

智能医学模型评价的维度有哪些
答:2、实用性,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包括模型的可解释性、操作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等方面。3、泛化性,指模型对未见过的样本的预测能力,即在训练集以外的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泛化性是衡量模型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是衡量智能医学模型优劣的关键指标和维度,医学模型的优秀和可用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