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入门注意事项

作者&投稿:贰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有不少摄影师很喜欢将颜色去除成单色或是黑白作品,藉以突显作品。这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这样的作品一旦看多了,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也会降低。这可不是好事。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1.学习器材的操作与控制器材。既然要学习摄影,那么一台基本功能的数码相机是必要的,功能虽然简单, 但是一定要去了解各个功能与实际操作,将所有的专案ISO,光圈,快门,曝光补偿...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其实又互相牵引影响,又能带出很多的 手法。当所有的相机功能都能顺畅的操作上手时,对于未来的拍摄,才能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拍摄手法。

  2.学习看图。这是 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方,大多数的人,看图的方式都是很拢统的看过去,就看喜不喜欢、Model漂不漂亮、身材够不够好、景色有没有很美、服装有没有很特别等 等,但这是错误的方式!建议各位在这段期间这时间尽量有空就去看看别人拍的图片以照片内容来说,号称国内摄影家或艺术家的作品,往往还不如国外一些无 名的摄影师所拍的。那些国内号称大师的作品,看看就好,倒是国外的作品,尽量的去学习,让自己的作品多元化,把那些听来的大师名号都丢到一边,找出自己认 为看的很喜欢的摄影师的作品去学习。

  * 人像类照片的话,不要看那些美女级的,多看一些以普通人做Model拍出来的。这类的照片往往都是需要更努力去做构图与光影的控制。看看人家的图片,去了 解对方的构图,拍摄的角度,使用的可能光圈与焦段。再看看光影方向,去了解对方所使用的灯光可能性与安排,甚至是可能使用了哪些器材,还有拍摄的时间点等 等。最后还有在画面上色彩的安排,这更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色彩也是摄影中一项必学的专案,通过别人的作品,也可以看到摄影师对色彩的安排方式。

  * 从创作或是纪实的角度去看作品,是特意的安排或是无意中的取得。纪实摄影中,需要很多的运气成份,但是当好的作品多的时候,也代表着这摄影师有为很对很强的摄影眼。创作,则是各个角度去看,去了解每一个摄影师所能掌控的能力。

  * 现在有不少摄影师很喜欢将颜色去除成单色或是黑白作品,藉以突显作品。这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这样的作品一旦看多了,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也会降低。这可不是好事,所以学习时,还是以彩色作品去做为努力学习的方向

  * 尽量的让自己吸收更多元化的风格,对自己是件好事。

  3. 学习构图与理论。当作品看的越多,在自己进入实际拍摄阶段的同时,也就开始需要学习更多的构图法则与相对的一些理论,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书籍,可以去学习 摹仿。在构图上的学习,有人会说那是不需要的,但那是一定要学的。好的构图方式,可以让作品更容易让观看者更轻易的接受,虽然那不是绝对的,但是却是经过 统计分析后所得到的一个经验。再转化成为我们认定的构图法则,直到自己能自然的融入时,那时就已经不再需要所谓的构图。

  但 在那阶段来到之前,构图法则还是得去学习的。当然理论性的东西,可以看看一些具有真正国际认可的摄影师的书籍,这类的书,外文类的很多,国内也有很多人会 去翻译,甚至就成了自己的理论。建议是直接翻外文书,不懂的部份,现在的计算机很方便,都可以大概的翻译出来,不要被那些翻的七零八落的中文书给搞乱了。

  4. 学习顺应光影与控制光影。从见到即拍开始,慢慢的,就要去解解影像中最重要的构成<光>与<影>, 有光才有影,这是一定的,怎样的光会产生怎样的影,都有一定的规则。了解了光之后,开始学习对光的控制,从自然光到人造光,从硬光到柔光,去了解与使用并 且配合著自己所想要的画面去布光,让光影成为自己能轻松所掌控安排,就能轻易的得到最佳的影像。

  5.学习暗房后制。这 是最后一段的过程,影像在相机中记录下所有原先的颜色光量后,再进入计算机暗房中。此时,就是自己对作品最后的掌控了。为了让影像更能趋于完美,必要的后 制是不可减少的。从最简单的亮度与对比,再到色温的调整,甚至是高低光的曝光区控制,或是各种的合成,美编,排版等等,都是需要去学习的。虽然作品不一定 要有美编合成等动作,但是如果作品有需要如此的表达,这些也是一种属于影像的处理方式,所以这个阶段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相机镜头上的数字的意义介绍
  AI: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释出于1977年,用于手动镜头。该标识不出现在镜头名称中,AI镜头光圈环上最小数字为绿色。

  AI-S: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释出于1981年,用于手动镜头。该标识不出现在镜头名称中,AI-S镜头光圈环上最小数字为黄色。

  AF:自动对焦技术。名称中有AF表示这是一支自动对焦镜头,但镜头本身不带马达,若机身没有对焦马达则无法自动对焦。

  AF-I:1992年推出的内建马达及CPU接点的镜头,主要用在专业长焦镜头上。现已被AF-S取代。

  AF-S: 内建SWM超声波马达的自动对焦镜头,这类镜头在尼康D5100/D3100等没有机身马达的低端相机上也可实现自动对焦。

  ASP:表示镜头内采用了非球面镜片。

  CRC:近距矫正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摄影师在近距离拍摄和增加对焦范围时获得卓越的影像质量。

  D:焦点距离资料传递技术。D型镜头支援3D矩阵测光。

  DC: 散焦影像控制。尼康公司独创的镜头,可提供与众不同的散景控制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允许对特定物体的前景或背景进行模糊控制,以获得更佳的焦外成像。

  DX:APS-C画幅相机专用镜头,采用小像场设计,不可用于全画幅机身上。

  ED: 表示镜头内采用了超低色散镜片。

  G:G镜头取消了传统的手动光圈环。G镜头往往与AF-S一起出现在尼康最新的镜头上,表现出了更新换代的趋势。

  Micro:微距镜头。

  N:曾经用来表示新款镜头,但目前镜头上的那个六边形底镂空的N代表该镜头采用了纳米结晶镀膜。

  PC-Shift:移轴镜头。

  RF: 后组对焦技术。

  S:轻薄,出现在一些轻薄型镜头上。

  SIC:超级复合镀膜。

  TC:增距镜。

  VR: 影象防抖系统。有此表示该镜头拥有防抖功能。

~

初学者摄影快速入门有何技巧?
答:1. 光圈 使用诸如f/1.2、f/1.4、f/1.8这样的大光圈。50mm f/1.8只要几百块,是一支很棒的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50mm镜头的等效焦距是80mm,非常适合拍摄人像。2. 阴影与均匀光线 让模特位于阴影区域,且照在模特面部的光线要均匀。让模特站在阴影之中面向光源最好。3. 对眼睛对焦 如...

数码摄影入门技巧(4)
答:这样,就能够拍摄出前后景均得到和谐曝光的照片。笔者自己的实际经验是在雨雾天的黄山上拍摄“迎客松”,效果令人满意。不过,使用此功能有两点注意事项,首先是在弱光环境拍摄时,使用慢速快门可能会因为拍摄人的手抖动而导致照片模糊。我建议大家用相机专用脚架支撑数码相机,以保持稳定。其次是使用闪光灯...

初学摄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于绝大多数刚刚入门的新摄影师来说,我们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来让一切走上正轨。下面是一些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学会如何去规避他们,将会让你的摄影技术和照片更上一层楼。1、一招鲜吃遍天 当我们回看自己所拍摄的照片时,我们通常会发现地平线总是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位置,这是一个新手常犯的错误。

摄影教程|摄影入门必知的八件事!必学
答:哈喽~宝宝们大家好呀!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摄影入门的必备小知识小知识,大家先去看看图片吧这样会有助于大家理解!更多知识见图3 1.认识焦距 ⭕️焦距是一个能够影响画面大小的重要参数 ⭕️镜头的焦距代表着视角的大小和远近 2.认识景深 ⭕️控制照片背景...

摄影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答:一、摄影注意事项:1、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2、注意不要在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 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3、注意不要...

如何使用入门单反相机拍摄出美美的人像
答:把背景虚化,突出重点,不光合理就能够排除美美的人像,如果被拍着眼睛很好,那么你的重点就聚焦在眼睛上面,被拍者还要适当的会摆POSE才行的,掌握好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不能是背景太大,而人又太小,看不清脸部特征,也不认识人物太大,而又看不出来仅,室内拍的时候尤其注意灯光 ...

手机摄影技巧入门基础知识
答:手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一、了解手机 1、拍摄功能 要玩手机摄影,肯定不能只用“普通模式”打天下,不同的模式作用完全不同。要想拍出主体突出背景模糊的效果就得用“人像模式”或者“大光圈模式”,要想把一线江景或者壮丽山河拍全,就得用“全景模式”,要想拍摄花开花落、日月更迭、风云变幻的过程就...

基本相机摄影知识
答: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
答: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

单反摄影的入门教程-摄影初学者易犯错误
答:单反相机入门教程:单反摄影技巧 新购机者必看想要拍出好照片四点注意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说到产品说明书,应该是在我们拆机 过程中往往最先看到的,然而却被绝大多数用户随手扔在一边,毫不理会。殊不知对于普通家庭用户以及一些摄影初学者来说,产品说明书可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当 我们将刚刚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