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对“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种说法,你有什么见解?

作者&投稿:宦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句话说法是错的,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方面,“寒门与贵子”论调不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从教育角度来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就自己;二是贡献社会。这两者都不是指向富贵的。而“贵子”是一种富贵等级观。所以,这句话针对于教育而言,是抹黑教育,是恶意地扭曲教育价值观。

如果针对教育的第一个目的,通过教育成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不分寒门与贵门。当然,成就自己也包含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但是,不是以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为最终目的。

寒门与贵门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一种功利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整个社会的人性走向冷漠与自私。这是极需扭转的,教育必须要负起重大的责任来。

第二个方面,“难出”的说法错误。

现在再退一步讲,假设学生读书都是追求成为“贵子”。那么,寒门与贵门的子女比较,是不是更难于进入贵门?

一、如果按照等级观,贵门的子女出生就是贵门,而寒门的子女需要拼搏才可能进入贵门。所以,两者没有可比性,不存在难不难。

二、如果从同一起点出发,寒门与贵门子女都通过读书到达贵门,谁更难?提问者显然是针对这一种情况。

那么,读书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为到达“贵门”呢?这里需要先给“贵门”定一个读书的标准。从学生读书这个阶段来看,按照社会上一般人的认可,可以把考上“985”高校作为实现通往“贵门”的标准(如果仅看高考状元,一个省只有两个,覆盖面太小,没有比较价值)。以此为标准,再来看“寒门难出贵子”,仍然有两重含义:

一是寒门与贵门相比,学生考上“985”是不是更难?

二是现在的寒门与之前的寒门相比,学生考上“985”是不是更难?

下面分别讨论。

01 寒门比贵门难出贵子吗?

是的。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都是如此。

主要原因不是教育资源的差异,而是教育理念的差异。

学习并不是说整天看课本、做习题,学习成绩就会很好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人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精、气、神的统一。单纯只顾学习的人学习往往不好,并且一定达不到高境界。

第一、相对来说,贵门家庭,少了物质的忧虑,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向精神追求。如,有的选择阅读修身,有的选择学习书画养性,有的选择学习音乐冶情,还有的选择骑马打球等。所以,在家庭中会更有文化氛围的熏染。这种氛围对子女的读书有很大的潜在促进作用。

第二、相对来说,贵门家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更懂得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小对子女实施科学、理性的教育,从而子女读书更好。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好的习惯影响,而不是专注于读书。而一旦他们读书,就能够把生活中获得的各种好习惯融入到学习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从家庭的教育层次上讲,寒门比贵门更难出贵子。下图是高考状元父母学历分布。

02 现在的寒门比之前的寒门更难出贵子吗?

错误。现在的寒门比之前的寒门出贵子的几率更大。

第一、随着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到现在普及高等教育的推进,寒门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科学。所以子女的学习能力是越来越强的。子女考上“985”高校的概率越来越大。

第二、现在的寒门父母与贵门父母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差距在逐渐缩小(当然仍然有差距)。寒门子女受到的教育理念与贵门子女受到的教育理念差距也在缩小。那么,寒门子女成才的概率应在增加。

所以,从上面分析来看,寒门子女出贵子的程度并不比之前更难。

从上面这张表也可以看出寒门出贵子的几率(工人、农民)并不低。

03 流行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其依据是不科学的

论点必须有事实和理论的双重依据,否则是不一定正确的,提出论点也是不负责任的。先说,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接下来,我再来一一论证。

社会上流传“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都是拿资源进行对比,认为贵门可利用的优质资源远多于寒门。所以,成功的概率更高。

从社会现实来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贵门拥有的教育资源的确比寒门更多。但这个并不能论证出寒门就难出贵子,那是简单推测,而不是理论和事实的推理。

第一、前面说过,子女学习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而不是首要取决于资源。学习中的人才是学习好坏的主因,外界的资源是次要因素。当然,不可否认资源对学习有积极推动作用。

从主因来看,寒门与贵门的教育理念在缩小。那么他们的子女学习的内驱力也应在缩小。所以,从这一点看,并没有拉大两者的学习差距。

从次因来看,资源的作用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贵门是可以提供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对于中学学习,并不需要很多的资源,整个高考之前的知识毕竟有限。提供再多的资源也只不过用来加深那有限知识的学习。很多资源实际上提供的帮助非常小,基本是多余的。而反过来,对于那些真正对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资源,寒门也基本能够负担。区别在于寒门家庭负担起来重一些,贵门家庭负担起来轻松一些。但基本都能负担。所以,从资源上来讲也拉不开很大的差距。

第二、上面是理论分析,下面再来看实例。

直接对着记者镜头说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有两个学生。

一个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下面的这张图就是他说的话。这些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我们深入去调查就会明白:熊轩昂父母都是小语种外交官,长年驻国外。经常是父母一方去国外,另一方就回国陪熊轩昂,更多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寒暑假会去国外和父母团聚,但也基本呆在国外的家中不出门。简直就是一个单亲家庭。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熊轩昂讲那番话,恰好是证明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所说的从小参加各种竞赛、读中外名著等哪一个寒门不能提供?当然,熊轩昂可以看作是贵门子女成功了的一个例子。

另一个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刘媛媛。其中一期演讲题目是《寒门贵子》。刘媛媛91年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个农村。读高二时还是全年级倒数第20名,直到一天她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一个叩开牛津大门的高二女生》。于是发疯般地努力,想要去北大。高考最终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究生考入北大法律系。从来没有演讲经历的她,却通过《超级演说家》成名。现在是媛创文化CEO。刘媛媛是一个典型的寒门逆袭的贵子。

2018年,一个女孩因为一篇文章爆红网络。那篇文章是《感谢贫穷》。作者是出生于河北枣强县农村的王心仪。2018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707分录取北大中文系。家庭教育给了王心仪独立、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

对于考上“985”或者高考状元的学生并没有调查其家庭条件,只能从一些报道上看到个别学生的情况。所以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04 “寒门难出贵子”是一种错觉

网上有一些模糊报道,说现在的高考状元,80%是在中小城市,20%来自于农村。以前农村的子女考上状元的人数更多。因些得出结论,“寒门难出贵子”。这也是不对的。

第一、寒门难出贵子的错觉是人数关系。

农村子女考上好大学的人数/全国考上好大学的总人数,这个比例以前比现在高,是事实。

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镇化率只有17.9%。那时,农村子女考上好大学的人数肯定比城市要多。农村子女上好大学比例肯定较高。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成为富人,移居城市。再者,随着农村子女考上大学以后留在城市,也逐渐变成中上层阶级。农村人数越来越少。

到2018年,城市人口率43.37%(户籍人口率,非居住人口)。城市家庭子女考上好大学的人数肯定会增加。这样农村子女考上好大学的比例比以前肯定下降了。

但这个比例并不能代表农村子女比以前更难上好大学。

第二、农村子女考上好大学的人数/农村人口总数,这个比例是在增大的。

一方面是国家高校扩招;另一方面是农村教育水平也在增长。

直观感受就是,八、九十年代,往往十里八乡没有一个大学生,更别说名牌大学生。但是现在,农村大学生很普遍,并且不乏名校学生。

综上所述,寒门子女并没有比以前更难出贵子,因为教育在发展。但是寒门子女比贵门子女出贵子的几率低,主要是因为寒门比贵门家庭教育理念差。其次才是资源。所以,如果寒门家庭注重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方式,寒门子女出贵子的概率 会进一步增加。

 



认同,高考是公平的,但,不是觉对公平的,省份,地域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教育差,有的地方教育就相对好一点,像北京,上海,教育好环境好,而且北京卷不是特别难,考个本科相对简单,而那些乡下,本来环境就不是特别好,老师也不出色,甚至有的人家连wify都没有,从起跑线就输了,真不容易,经常有人说高考公平,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好像不是这样的吧,那些农村出身的孩子们真不容易而且还经常被人瞧不起

认同。因为首先,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比穷人家的孩子多太多的学习资源,自信也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其次,现在穷人家的孩子大都具有自卑心理,且活在舒适区不愿意走出来。

我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并不认为这条路就条路就被锁死了,虽然机会很渺茫,却依旧有人可能成为那天选之子。

古代的寒门出贵子,现在成了寒门难出贵子,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是在说有些人,因为现在的贫富差距,贵人家的孩子更加的努力学习了,而穷人家的孩子反而却在追寻贵人家的孩子一些特征。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答:所以,从上面分析来看,寒门子女出贵子的程度并不比之前更难。 从上面这张表也可以看出寒门出贵子的几率(工人、农民)并不低。03 流行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其依据是不科学的 论点必须有事实和理论的双重依据,否则是不一定正确的,提出论点也是不负责任的。先说,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接下来,我再来一一论证。

...清华北大吗?有人说穷人考不上名校,寒门再难出贵子,只有贵族能考上名...
答:2.论证观点:当今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平等,这种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了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寒门难出贵子,社会公平将被釜底抽薪。3.落实观点:一、原因分析 (1)穷孩子上学所受限制越来...

如何看待“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
答:我觉得这句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这是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来留下的谚语。是指古时候的平民百姓家很难很难出现大富大贵之人,但是现在是重视教育的改革开放新社会,这种情况已经大大的减少了,也可以说是缓解了。寒门的孩子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来让自己变成金凤凰,但是这也是少数,大多数人...

都说寒门出贵子,你现在还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1、每当说起“寒门出贵子”这个话题,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随着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学习已经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寒门出贵子”这句话从古代开始就是说家庭条件不好的读书人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终通过科举制度成功做官,这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不适用,所以“寒门很难出贵子...

如何看待“寒门难再出贵子”这种现象?
答:"寒门难再出贵子"是指来自贫穷家庭的人难以获得社会上层地位和成功机会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被视为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的缺失,引发了许多的讨论和关注。以下是对于"寒门难再出贵子"现象的几种观点:1. 社会不公平:这种观点认为,"寒门难再出贵子"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阶级固化。富人更容易获取良好...

寒门再难出贵子原文 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答:寒门最难出贵子的领域就是政治领域。我们必须这社会上存在穷富两个阶层,而且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在这儿,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在竞争规则面前是不平等的。当我们每天为了考个好大学埋头苦读的时候,有些人他们读完高中就轻松被父母花钱送到了国外。当我们为了留在一个单位实力的时候努力...

总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答:古代,寒门出贵子,意思是在贫穷的家庭里生长的人,有远大的志向,有远大的抱负,他经过自己刻苦的学习和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成为众人羡慕的人。而今天的社会,如果想从比较贫穷的家庭里走出来,在社会上有自己比较高的地位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现代家庭比较贫寒的...

人家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什么意思?
答: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

“寒门难出贵子”你同意这句话吗?
答:越是素质教育,寒门越难出贵子 如果说拼应试教育拼不过,那么素质教育就能拼过吗?并不是,很多小城市的孩子、家长在感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时,便无限憧憬着素质教育,以为素质教育是拯救他们的良方,但事实与你相像的正相反,越是强调素质教育,寒门越难出贵子。因为没道理人家花大价钱培养弹钢琴、学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