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出自三国演义,正史中的赤壁之战是怎样的呢?

作者&投稿:龙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之战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宣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战役。孙刘联手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打得曹操有生之年再也不敢大规模南下,三国之势奠定全拜这次战役所赐。罗贯中用小说笔法精彩演绎了这一场正史当中只用了百十来字描述的战役,自然七分假,三分真,小说是为了好看,史书是为了真实,目的不同,手段也不同,当然结果也不同,千万不能把三国演义当真实发生的历史来看待。

 

赤壁位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荆州属于曹、孙、刘三家激烈争夺的核心地域,得荆州者得天下,可见赤壁之战意义重大。尽管小说笔法和历史正史的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但罗贯中先生在整体历史的叙述当中是不错的,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南下荆州,势如破竹拿下了荆州的北部,刀锋直指刘备控制的荆州南边一小片区域和荆州东面被孙吴控制的江夏防线。三国演义小说夸大了曹操的真实兵力,其水军力量根本没有80万,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能有有1/10的兵力就不错了,曹操投入赤壁之战的兵力大概在十万左右。而刘备兵力大概15,000人,孙权的兵力也在5万人左右。所以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兵力对比大概是1:2。兵力对比没有小说中渲染的那么悬殊。

 

赤壁之战中对付曹操大军的主力是孙吴水军,他们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都能跟得上,敌人都杀到自己的地盘儿,战斗力也远非曹操劳师远征的北方军所能比,所以真实历史中的赤壁之战应该是孙刘联军主动迎击,可以说是先发制人。罗贯中小说中也有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他把草船借箭的专利权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实际发明人是孙权。孙权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的前哨战当中,并不是本次战役发生的。三国演义将赤壁之战的成败绝大部分归因于诸葛亮借东风,典型的神话了诸葛。其实在江夏赤壁作战,此地的地形、水流、天文、风向,东吴将领们拿捏的比诸葛亮要准得多,并且当时东吴水军已经掌握了侧方向驱动大船的技术,对风向的要求没有多严格,东风对于东吴水军火烧曹营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要素被罗贯中给夸大到了极致。

 

正史中孙吴的大将黄盖确实是诈降了,但并没有上演苦肉计,没有上演周瑜黄盖演的双簧好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都是戏剧化了的内容。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曹操大军本来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将战船用铁链子连接起来,一是为了防止士兵晕船,二是更便于后方兵力迅速补充。黄盖诈降的部队却是冲破了封锁线,着火的战船烧了过来,但这种火势不至于把曹操这么多大船全部烧掉,这还是有很多夸张成分的,曹操大军当时就发生了瘟疫,曹操眼见自己败局已定,便自己命人又放了把火,把多余的粮草大船全部烧掉,绝不能施舍给敌军,最终是曹操主动退出战场的。



真正的赤壁之战应该是在三国的时候,当时这个战争是非常可怕的,打了三天三夜,现场的伤亡非常的严重,而且没有分出胜负。

正史中其实没有发生《三国演义》里面的赤壁大战,而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叫赤壁的地方。

争夺的是相当激烈的,而且在这场战争中,受伤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导致这场战争的因素是多种的。

~

《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者何人?
答:事迹;赵云 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一五四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一九四年,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

历史上赤壁之战存在吗?
答:这一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一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 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资料
答:」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

名著三国演义的重要战役和重要事件的归纳 要详细的 急求!
答: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赤壁之战 吴蜀联盟VS曹魏(这个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大型战役 正史中其实只是一场小的遭遇战.. 并没三国里那么吓人!浩大~...)樊城之战 东吴击杀关羽五丈原 诸葛亮死了...今天没时间跟你讲的那么清楚了 我7点半下...如果明天还没人和你讲 我就来修改我的答案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17赤壁之战的预习
答:火攻分四部进行

谁有关于赤壁之战的东东呀
答:《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江表传》记载: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

有关赤壁之战的典故,小故事,成语,歇后语等
答: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

三国赤壁之战在哪儿
答:《水经》的原文里面有‘江水左径赤鼻山南’,赤鼻指的就是黄州赤壁。”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水经》中记载的是“赤鼻”而非“赤壁”,但古人假借文字、一字多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而蒲沂赤壁原名石头关,其赤壁的得名是在大战以后。 第二、赤壁之战的地理坐标也指向了黄州赤壁。《三国演义》云:周瑜将赤壁大战部署...

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期?战国时期?还是东汉末年?哪一方胜利了?_百度...
答: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

赵云单挑曹操的百万大军,七进七出,这是真的吗?
答:赵云的这一英勇事迹还被曹操看到了,曹操称赞赵云“真虎将也”,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一战,赵云斩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人,敌人的鲜血染红了赵云的战袍,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长坂坡之战,赵云怀抱阿斗七进七出毫发无损,但这一切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再来看一看正史中的赵云是如何表现的。赵云面对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