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四刻是几点 卯时二刻是5点半还是6点半,怎么分呢??

作者&投稿:逮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卯时四刻是现在的6点。具体如下:

卯时是古代的计时方法,卯时放在现代来算的话,差不多相当于是早晨刚日出的时候,也就是在五点到七点之间。古代的一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五分钟。卯时初刻相当于早上5点,卯时一刻相当于早上5点15,卯时二刻相当于5点30,卯时三刻相当于5点 45。

古代十二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以上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古代十二时辰



卯时四刻是6点。

卯时是古代的计时方法,卯时放在现代来算的话,差不多相当于是早晨刚日出的时候,也就是在五点到七点之间。除此之外,看剧的时候还经常会听到卯时一刻、卯时三刻这样的词,古代的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分钟。

卯时初刻相当于早上5点,卯时一刻相当于早上5点15,卯时二刻相当于5点30,卯时三刻相当于5点45。而再往下数的话,卯正是早上6点,卯正一刻是早上6点15,以此类推。



古代时辰划分: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应该是六点吧

一更二点 戌时四刻 三更一点 卯时一刻 酉时六刻 二更三点 辰时七刻 五更四点 分别是现代几点~

一更二点为19:48;戌时四刻为19:57.6;三更一点为23:24;卯时一刻7:14;酉时六刻18:26;二更三点22:12;辰时七刻8:40;五更四点4:36。
1、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折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算,夜半十一时至一时是子时,夜一时至三时是丑时,子 、丑 、寅 、卯 、辰 、巳、午 、未、申、酉 、戌 、亥以此类推。
2、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3、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代24分钟。
4、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代的14.4分钟。
由此可计算出上述时间。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百刻制,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更点

是五点半。
卯时初刻(早上5点),卯时一刻(早上5:15),卯时二刻(5:30),卯时三刻,(5:45),卯正(6点)。
卯正一刻(早上6:15),卯正二刻(6:30),卯正三刻,(6:45)辰时初刻(早上7点)以此类推。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
答: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打更...

麻烦一下,请问五时四刻啥意思?不是五时三刻。
答:5点半

古时候每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多少刻?
答:刻字————古时候是用漏壶计时的。漏壶分播有两个水壶和接水壶,播种水壶分为两到四层,都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接水壶。接水壶里有个箭头,刻了100分钟。箭头随着蓄水逐渐上升,露出了刻数以示时间,而一天24小时一夜就是100分钟,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以看出,每...

未时四刻是什么时间
答:未时四刻是14:00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
答: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

子时是几点上四刻是啥意思
答:子时是晚23点到早上1点,每个时辰分为分为八刻,一刻15分钟。子时上四刻即从23:00至零点

午时下四刻是北京时间几点?
答:晚上十一点到一点称为子时。1点到点是丑时。以此类推。一刻就是十五分钟。所以应该是12点

四时三刻是什么时间?
答: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

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
答:古代每天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每时辰2小时分为上四刻下四刻,即每刻钟15分钟。很少念八刻的。 午时三刻日正当中没有影子,问斩都做不成。时辰上中下三刻吉凶断。 2、时辰八刻对照表:古时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怎么划分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

酉时柒刻是什么时间段 要具体时间
答:一天有十二时,每时有八刻。那么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刻=一个时辰/8=两个小时/8=120分钟/8=15分钟,是这样得来的(当然一刻就等于十五分钟大家本来就知道的。)根据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看,酉排第十,所以酉时是指17:00-19:00这段时间,七刻=15分钟×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