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和谣言

作者&投稿:守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常识性谣言是什么意思
为何这种“知识性谣言”多次被辟谣,却又屡屡以“科普”的姿态在朋友圈内传播?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吴月娥对此进行了分析。

“朋友圈相比于微博等传播平台,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更容易为谣言提供‘温床’。”吴月娥说,朋友圈内的信息传播者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人们会因为信任亲朋

而盲从,不假思索随手转发。其次,朋友圈是一个半私密的平台,看到的人有限,信息自净能力差,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难以被直接“攻破”。另外,“知识性谣言”

涉及的往往是与人们切身相关的话题,大家为了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健康安全,容易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相信伪科学,信手转发。

吴月娥建议,大家面对这一类信息时,首先要用科学理念武装头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传言。如果无法确定真伪,可查询相关的权威资料或咨询专家。另外,要有传播者的责任意识,不要轻易盲从转发,这既是对自己的判断力负责,也是对朋友圈里的好友负责。
2. 流言和谣言有什么区别
谣言: 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

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流言: 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在这些方面它与谣言有共同之处,但谣言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有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

某些流言具有消极的作用,甚至引起社会混乱,但它在动机和目的上与谣言是有区别的。故意散布的“流言蜚语”则属谣言的范畴。

流言传播过程有3个特点:①一般化。传播时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使内容变得越来越简略而扼要。

②强调化。某些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留下较深刻印象,因而变得更加突出。

③同化。流言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习惯、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他的这些主观状况的,他就会接受下来,同时对各种内容按照他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系统加以归纳整理,进一步加工,甚至添加枝节,然后再传播。

所以最初产生的流言到最后可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根据流言产生和传播的动机,可以把它分为4种:①反映社会公众对于某人某事的一种强烈的共同愿望的流言。

②由于对某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流言。③因不安、恐惧而产生的流言。

④为发泄对某人某事的妒忌、憎恨以至敌视情绪而产生的流言。
3.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谣言
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信群,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很多谣言,一看就很假那种,即使是很假的消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转发和相信呢? 谣言 我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了一番思考,谣言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呢? 谣言分为一般常识性谣言和突发事件传播信息不实两种,常识性谣言主要和个人的辨识能力有关,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由于教育层次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圈不一样,在常识的认知上出现偏差,你认为常识在别人那儿可不一定是常识。谣言产生有人故意为之,作为自己YY的东西,但看到的人认真了,把信息传播出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是很快的。

如此一来,谣言就迅速传递出去了。同样一件事情,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谣言传播 其次是突发事件传播信息不实,突发事件关注的人较多,在官方信息没出来之前,很多人也不是当事人,很难辨别真假,带着感性的认识转发不实信息。加入自己的情感之后,对信息的真实性判别会降低。

看到很多人转发,也抱着随大流的心态进行转发。 包容心态 在微信群里面转发谣言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群,这部分人刚接触微信这种互联网工具不久,对信息真伪的判断欠缺。

当你看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也别总想着自己知道这是虚假消息、谣言而感觉高人一等,理解他们传播这种不实信息的背后心态,你也就能理解了,当然了,进行适当的提醒也未尝不可。
4.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
人类对脑和它的运作方式有许多误解。

大脑是人身上最惊人的器官。上百万的细胞以某种方式聚集到一起,就产生了思维、感觉和行动——而人之为人,也源于此。

所以,人们对于这个3磅(大约2.4kg)的“大肉块”的工作方式有如此多误解实在不足为奇。以下是二力河蟹总结编辑关于大脑的五个最大的谣言。

谣言一 听莫扎特能让你更聪明 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能够让人更聪明的谣言在过去的20年甚嚣尘上。1998年,佐治亚州州长甚至想要设立基金,给该州每一名新生儿一份免费的古典音乐磁带或 CD。

但事实是,只有非常罕见的数据显示听莫扎特能够让你变聪明。 “莫扎特效应”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 1993 年,著名杂志《自然》刊发了一篇论文。

该研究由 Frances Rauscher(现在任职于威斯康辛大学)主持,研究发现听10分钟莫扎特奏鸣曲(编号448)的大学生比听放松指令,或什么都不听的学生在空间智力测试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8分)。 但即使在该研究中,效果也非常短暂——10到15分钟后就逐渐消失。

而且听莫扎特也仅对折纸或用铅笔解决迷宫问题之类的空间智力测试中有效。(随后的研究发现给子宫中的小鼠听莫扎特也有类似的、让空间智力提高的效果。)

但是整体来说,寻大夫健康网,某一方面的智力提高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能如此。所以,没有理由认为这能提高人的数学或文字推理能力。

从那时起,人们开展了数十个研究验证古典音乐的效果。一些能够重复最初《自然》杂志所刊登研究的微小效应,但也有些失败了。

一些科学家认为相比于莫扎特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1313334空间结构天赋,实验的结果与乐趣和情绪更相关。并且实验显示其他音乐也有类似的效应。

在2006年一项对10岁和11岁的儿童进行的实验中,Blur 的摇滚音乐比莫扎特的效果更好。 即便如此,对特定莫扎特奏鸣曲的研究现在依然在继续,持续至今。

最近有些研究提示莫扎特对癫痫病人脑电波模式能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谣言二 右脑负责创造思维,左脑负责逻辑思维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称为胼胝体的结构连接。

这种结构导致很多人推测两个半球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中很多猜测并不正确。

一个健康的大脑总是通过胼胝体连接左右半球、共同工作。现代脑成像技术例如 fMRI 明确证实大脑协同合作。

即使是只涉及到语言、数学和创造的简单任务也跨越了半球,由整个大脑共同完成。 大脑的左右半球只有一个主要区别: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左半球控制身体右侧。

然而,即使这一点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一个人受到大脑损伤,健康的部分有时可接管受损部分的功能——甚至是大脑另外半球的区域。

例如,外科医生有时会为了阻止反复剧烈发作的癫痫,切除儿童的半个大脑。一些孩子可能会失去对侧身体的运动能力,但是很多依然能够正常行走和说话——性格也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对于为何最初大脑会一分为二也有一些很好的解释——获得更好的整体功能。关于这个,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 Tania Lombrozo 有一个有趣的采访。)

谣言三 你只使用了大脑的10% 这个错误说法来源不明、传播范围极广。它的持久传播可能是源于人们内心的渴望——每个人都有未解锁的惊人潜力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现在利用 fMRI 和其他成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大脑的实际使用情况。他们发现即使在执行非常简单的任务时,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整个大脑都在活动。

梅约诊所(Mayo Clinic)的神经专家 John Henley 在《科学美国人》中解释道:“证据显示你的大脑全天都在100%运转。” 考虑大脑的能耗能给你更直观的认识。

大脑是一个饥饿的器官,占人类消耗冷凉的20%。人类进化出如此大型、高能耗的大脑却没有整个投入使用的话,就太低效了——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绝对会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谣言四 成年人无法产生新的脑细胞 公平地说,这不仅是一个流行的谣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多数科学家坚定地认为人一旦成年,就不再产生新的脑细胞。

他们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当 196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者 Joseph Altman 发现成年小鼠能够产生新的脑细胞时,其他研究者置若罔闻。 但是随后这一现象在其他物种中也得到了证实。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成年鸣禽产生新的脑细胞的证据。90年代,在小鼠和猴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证据。

最终在1998年,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证明成年人也能够产生新的脑细胞。他们通过向数名患有癌症的志愿者大脑中注射细胞标记物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些病人去世之后,研究者检查了他们的大脑,并在海马区域(负责记忆的关键区域)发现了新生细胞的切实证据。 科学家仍然在研究这些新生细胞的具体功能,以及他们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谣言五 你的记忆准确无误 记忆可能非常不可靠,甚至是当时看来非常鲜明的、高度情感化的记忆(这种记忆常称为“闪光灯记忆”)。我们的记忆常含有错误、空白、错误暗示和近似。

记忆通常随时间衰退。大脑并不是完美的电脑似的数据存储设备,而是易错的肉质器官。

例如,在极其戏剧化的辛普森谋杀案审判【。
5. 那些年我们一起信过的谣言的内容简介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吃耳屎会变哑巴;长大后,媒体告诉我们小龙虾是毒药;遇到压力时,心灵大师告诉我们,心想就能事成,催眠自己你就能化身超人,所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拼够了首付,好不容易买个房子,人家却说9—11层是扬灰层;终于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老人还告诉女人,坐月子要“捂”,否则“一孕傻三年”……我们生活在一个谣言充斥的时代,原本科学素养就不高的国人,在伪常识,伪科学的洗脑下,正在上演着一出出荒诞不经的悲喜剧,从抢盐危机,到儿童疫苗谣言,转基因谣言,PX项目危机,各种各样来路不明、未经证实、不明觉厉的所谓“常识”影响着我们,然而这些是真的吗?

百度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问答平台,始终以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为使命。本书中,百度用强大的搜索引擎与大数据平台挖掘了60条当下最时髦的“常识”并邀请众多科普领域的专家大拿轮流拍砖。全书以人们在百度知道搜索次数最多的问题为选题来源,找到了六大用户最关心、伪科学最泛滥的领域,针对其中的典型问题,邀请了一批在科普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学写作者、研究人员、媒体从业者对这些已经被奉为“常识”的谣言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从科学、理性、专业的角度从根本上动摇谣言立论的根基。
6. 2017微信朋友圈当中常见的谣言种类,急用谢谢
首先,不是微信朋友圈的谣言,是整个网络的谣言都是通的,请看以下的分类

网络谣言有哪几种类型?

整个网络空间的谣言大致有四种:

1. 社会安全类谣言,例如下雨之后的“自来水污染”、“有人被淹被电”等,引起社会恐慌;

2. 爱心慈善类谣言,例如“抢孩子”之类,主要是利用网民的同情心;

3. 生活常识类谣言,例如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瞄准的是网民生活中的“痛点”;

4. 恶意营销类谣言,商家借此事件热度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

为什么网络谣言会一传再传?

5. 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是网络谣言多发的时间,因为,这时候网民一般从自身利害关系出发,喜欢猜测事件进展,最终按自己的逻辑,演绎出虚假信息,发布到网络上,成为谣言源头。

6. 一些网友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宣泄的需求,并未识别就直接转发,使得谣言扩散,造成巨大影响。这是使谣言得以传播的一种心理机制。

~

常识和谣言
答: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流言: 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在这些方面它与谣言有共同之处,但谣言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有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 某些流言...

怎样面对谣言,怎样识破谣言?
答:方法/步骤1:面对谣言首先要放平心态,端正态度:谣言其实就是认为的恶搞,都是一些凭空捏造没有实际根据的信息。但是,信息如果被人传的多了,自然有些人就信以为真了。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些不切实际的信息时,先要放平心态不要紧张和恐慌,然后告诉其他的亲戚朋友也不要惊慌,要冷静下来正确面对谣言。2...

如何区分互联网上的谣言和真相
答:5.领会学问的精髓有一件事情大家需要注意,就是互联网上的“谣言”和广义的“传言”/“民间传说”不是同一回事。一些谣言主要以低级趣味、抓住人们的情感反应为噱头而被人们共享,而传言(大多数情况下指民间传说)则是清代纪谱体文学的一种形式,有广泛的流传和读者基础,其中部分流传的内容可能反映出...

怎么辨别网络谣言
答:健康类谣言通常使用“致癌”“致命”“有毒”“一招见效”“只要7天”……等标题。一方面是盲目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另一方面则是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通过取巧的方式诱导转发。甄别办法:文章末尾是否列出参考文献,来源是否为专业期刊;作者是否有相关领域的教育...

对于谣言如何辨别真伪
答:1. 核实信息来源是辨别网络谣言的第一步。面对令人震惊的信息,应首先检查消息的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的人是否能为信息负责。如果信息来源只是普通个人博客或QQ群,而非主流媒体,那么该信息很可能是谣言。2. 冷静分析是识别网络谣言的关键。对事件进行细致推理,评估信息的合理性和可信度,用理智的态度...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与真相?
答: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1、作为青少年,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与网络谣言的发布作斗争。2、作为公民,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不轻信网络谣言,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4、作为青少年的受害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误会”和“谣言”
答:首先,正如马东说的,“误会才是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清澈透明的,混沌纠缠才是它的本来面目。不管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还是人微言轻的路人甲,一个人很难一辈子都不被人误解,所以即使终生谣言缠身也并不稀奇。我们常常要被人误会,就像我们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地误会别人,所以完全没理由“...

如何有效辨别网络谣言?
答: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

谣言的意思
答:【拼音】:yáo yán 【解释】: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没有公认的传说[ballad;proverb]∶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于谦全传》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

如何分辨是谣言与不是谣言?
答:当然最差劲的谣言是根本没有证据的,或者证据是错误的。它只会告诉你XXXX是剧毒,XXXX吃了就死人这样。却偏偏有人会相信这种谣言。如《吃蕨菜致癌》一文,你会发现里面所说的"蕨菜"与图片中我们常常吃的那种蔬菜全不相符。不那么差劲的谣言则会和科普贴一样,会有各种专家作为证据。最常使用的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