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四)都庞岭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Ⅳ)

作者&投稿:苌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石炭系及第四系。下-中元古界四堡群为出露最老的地层,构成下部褶皱基底;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为冒地槽沉积,构成上部褶皱基底;上古生界—石炭系主要为地台沉积。在四堡群—石炭系诸地层中,四堡群和泥盆系是该区铜、锡、镍、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对成矿起着的重要的作用。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堡运动、雪峰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留有一些痕迹,但表现不显著。池洞断裂、四堡断裂和平垌岭断裂为区内最大的断裂。四堡期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该区的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北部,有火山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期次有四堡期、雪峰期;种类较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在镁铁质火山岩中,铜镍硫化物矿化普遍发育,在超镁铁质火山岩中则以铂-钯和钴-镍矿化为特征。Au、Ag、Cu、Pb、Zn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Sn、W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

该区是锡、铜、钴、镍(铅、锌、锑)成矿区,铜-镍-钴(锡)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有关,主要分布于九万大山的宝坛地区和元宝山地区,矿体产出以同生的层状矿体为主,后生的脉状矿体为辅。已发现有宝坛地区的池洞铜镍矿床、红岗山镍铜锡矿床、大坡岭铜镍矿床、小坡岭铜镍矿床;元宝山地区的甲乐、大东江、培地-寨怀、塘苟山镍钴矿点。宝坛地区以铜镍矿为主,且全部位于似分异状超镁铁质岩的底部;元宝山地区以镍钴矿为主,且主要位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或岩体的底部。锡、铜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浆活动有关,已有宝坛、九毛、六秀等数十个锡多金属矿床(点)。

(1)广西三江—龙胜地区铅锌铜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三江-融水断裂以东,龙胜-永福大断裂之西,融安至宛田以北,龙胜断褶带东部。该区出露地层为丹洲群、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丹洲群发育层状、似层状中基性-超基性岩。加里东运动使该区地层强烈褶皱,形成龙胜背斜及一系列走向断层。在背斜核部广泛分布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闪长岩、细碧岩。沿龙胜-永福断裂带有酸性岩浆活动,深部可能有隐伏花岗岩体。

已知有矿床(点)共23处,沿NNE向断裂带分布,以铜(镍)和铜铅锌的矿化为主。铜铅锌多为石英脉型,赋矿地层有寒武系白云岩、灰岩,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和震旦系砂页岩,矿体多产于上述地层中的钙质岩石中,并受NE向断裂或裂隙控制。如柚子坪铅锌矿床,产于丹洲群NE向断裂带中,其他近20处矿(化)点产于断裂中,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及重晶石化。铜镍矿点多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铅、锌化探异常分布广并与矿产地吻合,成矿条件有利。

龙胜柚子坪铅锌矿床位于龙胜县城南东侧,龙胜-溆浦断裂带上,赋矿围岩为丹洲群浅变质岩。在断裂破碎带内平行排列6个矿体,其间距为3~8m。②号矿体规模最大,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倾向295°~310°,倾角54°。控制长610m,延深140~390m,单工程厚度最小0.21m,最大厚度3.13米,一般厚0.6~2.23m,矿体平均厚度1.13m。矿石矿物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含有微量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及少量方解石。矿体品位变化较大,单工程铅最高品位为60.60%,最低为0.505%;锌最高品位为46.00%,最低品位为0.037%。矿体铅平均品位为5.069%,锌为3.464%。矿化与标高有一定关系,富矿、厚矿多出现在海拔100~250米标高范围内。

(2)北山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环江县境内,包括北山铅锌矿区外围和空兰山、大安、长美一带,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有区域性NE向NNE向断裂从区内通过。1:20万扫面结果显示铅、锌等元素在该地区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圈定Pb、Zn异常17处。异常大致沿区域性断裂分布,部分与局部隆起和拗陷构造吻合。异常面积几十平方千米,有的大于100km。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知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异常区内。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已知矿异常具内、中、外浓度分带。根据重力和航磁资料推测,远景区内有4个规模较大的隐伏花岗岩体。

北山铅锌矿区外围主要指北山大型铅锌矿床控矿断裂的南、北延伸地段。位于上朝到都川一带,北部为上甫-肯伏背斜,南部为都川背斜。上朝区域性断层呈NNE向通过该区,该基底断裂在泥盆纪为同生断裂,控制沉积相及矿产的分布。含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以东岗岭组上部、融安组下部的碳酸盐岩层最重要,已知的矿床(点)几乎均产于这一层位中。岩相属局限海-半局限海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其中生物礁控矿明显,矿体产在礁顶白云岩中,矿体的大小、厚度及产状变化均与礁顶白云岩有一定的关系。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与地质条件套合好。已探明沉积改造型北山大型铅锌黄铁矿床、都川中型铅锌矿床。

北山铅锌矿床位于北山背斜南倾伏端,已探明Pb+Zn储量达大型规模,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礁顶白云岩与上泥盆统桂林组底部的细—粗晶白云岩中,为隐伏矿,地表见有褐铁矿、黄铁矿体,共有似层状和透镜状矿体9个(局部穿层),受NNE向F3、F1断层及次级背斜虚脱部位或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透镜状,连续性较好,最大的1号矿体呈似层状,长2124m,宽50~398m,厚度为1.39~46.25m,矿体总的走向32°,东翼倾向99°~115°,倾角为80°~33°。西翼倾向280°~283°,倾角23°~29°,矿体顶板围岩为礁顶白云岩或角砾状白云岩,底板为生物白云岩或生物碎屑灰岩,矿体赋存层位自南向北抬高,南段为东岗岭组上段,北为五指山组下段,具有穿层特点,矿体内常有1~2个夹层。其他矿体规模较小,矿体长度50~360m,宽度35~108m,厚度为11.19~13.52m。矿石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次为方铅矿,局部见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微量方解石,石英、绢云母和炭质沥青等。

北山矿床北部沿控矿断裂有赋矿地层出露,推测深部的赋矿层位存在铅锌矿体;原矿区东部边界断裂为一走向NE、东盘下降的正断层,断裂以东地区没有开展普查工作。矿山开采时在断裂东侧(下降盘)的同一层位已发现隐伏铅锌矿体,表明断裂东盘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此外,近期在矿区外围及北部地区发现了才坪、拉更、上甫、洞卜、洞涌等铅锌矿点,同时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取得一些新的认识。综合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认为以下地段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北山铅锌黄铁矿床21线以南勘查时矿体尚未圈闭,该线至八坪一带长约2km,民采已在才秀附近0米标高发现厚大的富铅锌黄铁矿体;钢山矿段65线往北至上朝横断层,南北长约2km,东西宽3km,矿体尚未圈闭。另在北山矿床西部洞芒一带,水文孔见5层几米至十余米厚的铅锌矿(化)体,其中一层厚近10m,Pb+Zn平均品位大于10%。

上甫—洞涌一带矿带长约12km,Pb、Zn异常沿NNE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已发现铅锌矿露头点很多。①洞涌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带的北部,赋矿围岩为东岗岭组下段的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化露头13处,矿体2个,厚度0.51~4.55m,含Zn0.916%~12.878%。其中规模较大的I、II号矿体沿SN向断裂带呈脉状、囊状产出,两民采窿道沿脉控制矿体长分别大于130m和70m(南部延伸未及控制),厚度0.96~5.44m,含Pb小于4.3%,Zn在1.78%~16.944%间,最高达26.84%;②洞卜铅锌矿点,铅锌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上段白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初步控制矿体长240m,厚3.99~6.75m,Zn含量0.74%~12.49%;③才平铅锌矿点,发现露头6处,矿化体赋存于东岗岭组下段上部白云岩中,受层位及断裂层间控制,断裂发育处发育富矿包,单样铅最高达36.2%,一般为0.5%~23.6%,该点尚未开展地表揭露及相应地质工作;④拉更铅锌矿点位于北山矿区以北6km处,含矿层位亦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部白云岩,已发现铅锌矿体4个,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长90~340m,视厚度1~43.45m,平均含Pb0.418%、Zn6.717%;⑤上洞铅锌矿点,发现铅锌矿体呈脉状产出,宽5.50m,Zn品位1.25%~9.50%,仅单样控制。

都川铅锌矿床外围甘蔗坪、琳琅、古宾、那尧等均有Pb、Zn化探异常,且与层位、构造套合好,并已发现铅锌矿点,所施工的少量深部工程已见矿。

北山铅锌矿南侧空兰山地区重要的铅、锌赋矿层位东岗岭组(D2)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区内有Pb、Zn土壤异常及重力异常和含铅锌褐铁矿堆积在地表。在空兰山一带东岗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中,曾发现铅锌矿体4个,呈透镜状或囊状,其产状大体和地层一致,矿体长12~140m,厚0.6~2.2m,品位Pb为0.04%~0.13%、Zn为2.20%~24.17%。在空兰山铅锌矿区的南、北侧,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条件,有较好的铅锌矿找矿前景。

大安、长美一带亦具有与北山铅锌矿类似的地层、沉积环境(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构造条件,且更靠近江南古陆,航磁、重力资料反映深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地表热液活动更强,有分布范围大、强度高、元素重叠较好的沿NNE向断裂层布的Pb、Zn异常,并已发现重晶石矿化。但由于含矿层位埋深大于300m,用常规的物探、化探和地表地质方法开展工作难以见效,所以多次作为找矿靶区而未能最后验证。有望极大地拓展江南古陆南缘铅锌矿的找矿空间。

综上所述,北山铅锌评价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已知矿点数量多,规模较大,品位较富,所以该区具巨大的找矿潜力。据推测该区Pb+Zn资源量500×104t以上,通过3~5年的工作,预计可求得Pb+Zn资源量(333+3341)200×104t。

(3)罗城四堡铅锌评价区

该评价区位于江南古陆(江南地轴)西南缘,属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边缘。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的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以及古生界的寒武系、泥盆系。元古界为一套深海相泥质、砂质岩石夹基性熔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科马提岩。寒武系为一套地槽型的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泥盆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寒武系之上。岩浆活动期次多,主要有四堡期和雪峰期;岩石种类繁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火山岩为一套铁镁质、超铁镁质熔岩、凝灰岩、层凝灰岩、辉绿岩及橄榄岩等,广泛分布于四堡群的文通组、鱼西组中,丹洲群也有少量分布,均为四堡期的火山及海底火山活动所致。侵入岩为四堡—雪峰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主要有清明山、平英、田蓬等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四堡群中。由于岩浆活动、热液活动、断裂活动等,该区的蚀变较发育,主要有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和硅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其中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区经过四堡、雪峰、加里东、海西 印支等4次构造变动,构成了SN向宽缓褶皱,包容了EW向紧密褶皱,并有一系列NNE向—近SN向断裂的构造格架。区内深大断裂发育,既是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的通道,又是较好的容矿空间。

根据1:20万化探扫面资料,桂北台隆共圈定了各类综合异常30处。异常主要分布于摩天岭、元宝山、宝坛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受岩体和断裂控制,与锡铅锌铜矿关系密切。平面上从岩体向外有钨、锡-锡、铜、铅、锌-铜异常分带特征。

铅锌铜矿主要分布于背斜核部和深大断裂带上。近几年的民采过程中沿四堡断裂发现白石、寨甫等许多小-中型铅锌矿床,矿床明显受断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内部及其旁侧的白云岩、大理岩中。此外,在背斜核部也出现大量的铅锌铜矿点(如肯棚、玉苗、龙有等),矿体沿层间破碎带产出,或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

白石铅锌铜矿产于四堡断裂带上,断裂东侧为六庙斑状花岗岩,西侧为上泥盆统融县组碳酸盐岩。铜铅锌矿体沿断裂分布,主要分布于断裂硅化带底板,长约1000m,矿化层厚2~2.5m。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平均品位Cu为0.449%、Pb为4.908%、Zn为5.714%。

由于该区交通不便,前人工作程度较低,且前人工作重点为锡矿,故铅锌矿的找矿潜力较大。



(三)越城岭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Ⅲ)~

越城岭地区位于湘西-桂北隆起区与湘桂坳陷区结合带附近,以出现大面积加里东期花岗岩为特征(图4-1)。岩体外围地层以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赋矿围岩多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越城岭岩体呈岩基状产出,主体为加里东期,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期侵入活动十分强烈,形成数十个细粒二云母(或黑云母)花岗岩小岩株或岩脉,以及数百条花岗伟晶岩脉,构成锡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岩体。燕山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脉)的存在,表明部分地区岩体剥蚀深度不大,有可能发现变花岗岩型或其他类型钨锡矿。由于该区工作程度较低,没有对岩体进行详细分解,通过工作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与成矿有利的燕山期花岗岩。区内NE向及其次级断裂发育,且多期活动,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或赋矿空间。
1:50万区域化探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分布有6处Ⅱ~Ⅲ级W、Sn化探异常,并且套合较好,异常与矿化点吻合。
在越城岭岩体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岩体与寒武、震旦系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已发现钨、锡、铜、铌钽等各类矿床(点)50多处,其中以钨锡矿为主,已探明中型钨矿1处,小型锡多金属矿5处。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如牛塘界钨矿、长岗岭锡铜矿、紫溪源锡铜矿、茅安塘锡铌钽矿和横溪源锡铜矿等。
从已发现的矿化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等综合因素分析,越城岭找矿远景区是南岭地区区很有希望的地区之一,有望找到大中型的钨锡铜多金属矿床。

图4-1 越城岭地区地质简图

1—第四系;2—白垩系;3—二叠系;4—石炭系;5—泥盆系;6—奥陶系;7—寒武系;8—震旦系;9—燕山期花岗岩;10—加里东期花岗岩;11—糜棱片麻岩;12—糜棱岩;13—硅化碎裂岩;14—脆性断层

该找矿远景区主要位于广西境内,湖南仅为都庞岭岩体东接触带。
1.地质背景
该找矿远景区跨湘、桂两省(区),处于重磁推断的NE向地壳断裂与EW向基底断裂相交的深部构造有利部位。
加里东基底和印支盖层组成“背斜夹一刀”矿田构造样式。NE向都庞岭复式背斜纵贯全区,轴线总体NE并略向SE凸出。NE向区域断层从背斜轴部切过造成北西翼缺失。寒武系和奥陶系位于穹隆核部,泥盆-石炭系于东翼递次分布,白垩系呈NE向以断陷盆地形式零星产出。加里东晚期和燕山早期侵入的都庞岭复式岩体出露于区域断裂以东的穹隆核部。
2005年1:5万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水系沉积物异常显示,都庞岭花岗岩体的东体及其接触带W、Sn、Bi含量较高,覆盖花岗岩体面积达90km2,显示与花岗岩体密切有关。在都庞岭与围岩接触带及岩体中,如都庞岭岩体南部的南竹河一带和岩体中部的李贵福一带,Sn高度富集,特别是南竹河一带的花岗岩接触带上及西北部石子箐(羊田)花岗岩接触带,Sn的高值等量线极为密集,其与低背景、背景值等量线呈突变之势。同时,区域1:5万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也显示该区磁性体异常明显,这与已知的南竹河Sn矿点、石子箐Sn矿化点及新发现的南竹河W矿点、板塘坪Sn矿点分布位置相吻合。区内分布有1:20万Sn、W、Cu、Ag、Sb化探综合异常3处,异常面积大、含量高、浓度分带明显,Sn与其他元素重合性好。
剩余布格异常值(△g)显示NE向重力低,有呈独立等轴状和椭圆状的两个闭合圈组成,变化幅度为-15×10-5m/s2至20×10-5m/s2。北部的等轴状重力低与全州东山隐伏花岗岩吻合,南部的椭圆状重力低与都庞岭 海洋山、栗木、银顶山花岗岩体叠合。剩余磁场值(△T)平稳,△T在0~5nT间,局部磁异常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岩体北接触带和南东接触带、银顶山岩体外接触带、栗木等地。都庞岭和银顶山航磁异常均出现在岩体外接触带下古生界地层中,异常均呈椭圆状,△T一般在10~20nT,最高达45nT。异常为磁黄铁矿矿化蚀变围岩引起,异常的强弱反映了蚀变的强弱,是寻找矿化蚀变带的地球物理标志。
区内共有各类矿床(点)96处,其中钨锡矿62处、锑矿1处、铜铅锌矿7处。主要矿种为钨锡,矿床类型主要为变花岗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以变花岗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最为重要。矿产主要分布于复式岩体各期次花岗岩(尤其是燕山期)及其外接触带上,形成 NE 向的弧形成矿带,从北而南矿化由以 Sn为主渐变为以 W为主。
该远景区具有极为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找矿信息,具备构成大型、超大型锡矿田的资源潜力。通过工作可望在锡矿规模上取得重大突破。
2.找矿新成果
近期预查工作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初步明确找矿区位的同时,新发现锡矿产地3处,辉钼矿点1处、钨矿点1处。
(1)都庞岭岩体南接触带南竹河钨锡多金属矿(广西境)
该矿床位于都庞岭岩体南东内外接触带南竹河一带,在岩体中及其接触带上已发现4条沿NE向断裂充填的矿脉带。
Ⅰ号脉(锡铜):控制长4.5km,厚1~4.6m,Sn品位为(0.230~1.18)×10-2,平均为0.375×10-2;Cu品位为(0.014~4.433)×10-2,平均为0.830×10-2。
Ⅱ号脉(锡铜):控制长3km,厚0.6~1.50m,Sn品位为(0.252~0.645)×10-2,平均为0.367×10-2;Cu品位为(0.01~0.821)×10-2,平均为0.622×10-2。
Ⅲ号脉(锡):控制长3km,厚1m左右,含Sn为(0.242~0.275)×10-2;Cu为(0.055~0.083)×10-2。
(2)都庞岭岩体北接触带古怪冲矿床(广西境)
古怪冲地区为寻找岩体型锡矿的首选地区。云英岩化锡矿体受燕山早期成矿岩体顶面控制,形态为缓倾斜或近水平的面状体,呈隐伏、半隐伏状分布于成矿岩体顶部,矿体顶板为似伟晶岩壳。古怪冲锡矿床矿体长在50~250m间,最长达490m,宽50~120m,平均厚1.08~3.29m,锡平均含量为(0.325~0.833)×10-2。1995年广西1:5万锡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划在EW向化探剩余异常分布区(中坪—大湾)推断隐伏岩凸7个(岩凸埋深100~300m),预测锡资源量10×104t(图4-2)。

图4-2 古怪冲锡矿区0 勘探线剖面图(广西地质调查院,2004)

1—上奥陶统下段第一层;2—燕山期花岗岩;3—泥质岩;4—泥质怩粉砂岩;5—破碎带;6—边缘相细粒花岗岩;7—过渡相中-细粒花岗岩;8—含锡石英脉;9—伟晶岩脉;10—岩相界线;11—断层;12—变花岗岩型锡矿体及编号
(3)大湾岩体型锡矿(广西、湖南境)
该矿位于都庞岭岩体北部凸出端。锡矿体沿大湾背斜接触带分布于岩体顶面,4个探槽刻槽样控制矿体长970m,均厚5.10m,含锡0.275×10-2。
(4)韭菜岭锡铜矿(湖南境)
矿床位于岩体北外带小岩体顶面及其附近,为广西北接触带老棚综合异常的东延部分。异常查证发现北西向锡铜矿脉10条,矿体长100~375m,厚0.69~2.98m,含锡(0.10~0.65)×10-2,单样最高达7.1×10-2;含铜(0.14~0.58)×10-2,局部达1.76×10-2,矿脉含银77×10-6。
(5)银山岭锡矿
矿床位于广西全州县南部,属全州县管辖,面积约6.00km2。通过初步踏勘,在该区发现3条矿化带。
Ⅰ号矿化带:产于寒武系变质砂岩中,受断裂破碎带构造控制,破碎带延长约800m,断面产状:162°∠86°。为铅锌矿石英脉,矿脉宽1~6cm、单脉延长10m,在脉体的两壁有2cm宽的云英岩化;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铅矿、黄铁矿、白云母、石英和方解石。矿石样品化学分析结果:Pb为17.2%,Zn为0.27%。
Ⅱ号矿化带:产于寒武系变质砂岩中,西段切割细粒花岗岩,破碎带宽4.5m,其产状为350°∠52°;刻线取样Sn品位为0.055%~0.104%,向东500m处可见破碎带沿伸,带中石英脉发育,单体石英脉宽0.1~40cm;硅化分3期,其中第二期为主矿化期。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方铅矿和锡石。
Ⅲ号矿化带:破碎带宽约10m,延长大于500m;东段切割花岗岩,西段切割寒武系变质砂岩,其产状为155°∠86°,单体石英脉宽1~7cm,每米可见含矿石英脉4~6条;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和锡石,蚀变矿物有白云母、重晶石及石英。刻线取样 Sn品位变化为0.01%~0.386%,最高为0.386%(样品样长为1.2m)。
(6)李贵福钨钼矿带
该远景区除以往发现Sn矿点外,新发现李贵福钼矿点,矿化以含辉钼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破碎带宽约2.3m,带中单脉宽3~7cm,单脉蚀变带宽度2~9cm,带内可见3条主要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单片大约0.8×1.2cm,刻线取样Mo品位为0.001%~0.217%,其中最高品位样长为0.5m。可见蚀变带延长15m,在延深约40m的沟中发现与成矿有关的细粒花岗岩,因此,该区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7)板塘坪锡矿(南竹河北矿区)
矿区位于广西和湖南省交界处广西一侧,属灌阳县管辖。位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奥陶系浅变质碎屑岩接触带附近,矿(化)点均位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体内,通过对区内3个老矿点和6个新矿(化)点的概略检查,查明整个矿化带受大的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延长大于700m;矿(化)体受NNE向断裂形成的断块内次级张扭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交汇处矿化较强,含矿脉体或破碎带近SN向,断裂破碎带宽一般1~9m不等,最宽处11.5m。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锡石、黑钨矿和黄铁矿,次有:铜蓝、斑铜矿和褐铁矿等。刻线样品Sn含量为0.01%~0.451%,W含量为0.001%~0.574%。

(二)桂北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Ⅱ)
答:该区是锡、铜、钴、镍(铅、锌、锑)成矿区,铜-镍-钴(锡)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有关,主要分布于九万大山的宝坛地区和元宝山地区,矿体产出以同生的层状矿体为主,后生的脉状矿体为辅。已发现有宝坛地区的池洞铜镍矿床、红岗山镍铜锡矿床、大坡岭铜镍矿床、小坡岭铜镍矿床;元宝山地区的甲乐、大东江...

南岭各找矿远景区主要发现哪些金属资源?
答:1. Ⅰ区:南丹-河池锡铅锌找矿远景区这片地区以其丰富的锡铅锌矿藏而知名,为地质勘探者提供了广阔的寻宝领域。2. Ⅱ区:三江-融安锡铜铅锌找矿远景区这里是另一个锡铜铅锌的富集地,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待挖掘。3. Ⅲ区:越城岭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以钨锡为主的多元金属区,极具地质研究...

重要找矿远景区及资源前景
答:四、鄂西南-川东南-黔中(南庄坪式)层控型重晶石矿找矿远景区 1.成矿条件分析 本矿集区鄂黔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是中国独具层控特色的汞、铅锌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 该区北东抵达长江南岸的枝城、松滋,南西止于平坝、织金,东南以印江、松桃境内的梵净山为界,北西到四川盆地边缘的石柱、武隆。形成宽150km,长...

守虎山-北影林场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成矿规律、找矿潜力
答:区内发现中低温热液型平顶山岩金矿床1处,青林林场等5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点,以及砂金矿床、矿(化)点13处,岩金矿床、矿化点成因多为含金石英脉型,守虎山中温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1处。远景区内发育金扩散晕5处,铜铅锌金属晕1处,镍铬分散晕1处,铬铁矿扩散晕1处,后两者部分地段互相重叠。

找矿远景区圈定及其特征
答:6.1.2.1 找矿远景区的圈定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沂沭断裂带内及其断裂两侧地区共划分出找矿远景区15处,按照分类原则将远景区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远景区8处,B类远景区6处,C类远景区1处。 6.1.2.2 主要成矿远景区特征 (1)A7 沂水找矿远景区 远景区位于沂水县城南北两侧的道托—许家湖一带,地理坐标为:东...

成矿规律分析和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答:区内前人1:50万化探圈扫面定的异常有2个:Hs-5号综合汞、砷、锑乙类异常,HS-6号综合金、汞、砷乙类异常。应进一步加强以金为重点的普查找矿工作,同时应加强对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的寻找。2.黑龙山-产仔湾金、汞、砷、锑Ⅱ级成矿远景区(编号Au,Hg,As,Sb(1))位于黑龙山—产仔...

丰茂-东风-格金河铁金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成矿规律、找矿潜力
答:(3)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矿体明显受侵入接触带构造和近SN向、N W 向断裂控制。图5-5 丰茂-东风-格金河-带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地质图 (据黑龙江省地调院齐齐哈尔分院,2006)1—砂金矿床;2—岩金矿床;3—多金属矿床;4—铅锌矿点;5—片麻理产状/片麻理;6—推测/实测断层;Au—金...

南岭地区
答:南岭地区为一跨湘南、赣南、桂北、粤北的成矿远景区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6°,北纬24°~27°,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 南岭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矿产资源产地,优势矿种有W、Sn、Bi、Mo、Pb、Zn、Ag等。已探明大中型矿床260多处,其中柿竹园、凡口、水口山、西华山等大型超大型矿床闻名中外。湖南的锡铅汞、广西...

桂北及北天山东段镍铜铂资源找矿研究
答:桂北林洞地区和北天山东段的黄山带是本书预测的另一层面的两个找矿远景区,这两个区过去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过找矿勘探工作,但进一步的找矿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桂北林洞地区镍铜铂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研究 在广西北部的四堡群中,有大量的火山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高镁火山岩。与这些火山岩相伴产出的还有...

主要找矿远景区
答: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使干中雄、南越拉、赵发涌、滨达等成为大型-特大型铅锌矿基地。图3-26 类乌齐-左贡带北段远景区分布图 (2)长毛岭-夏亚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位于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中部类乌齐-东达山复合岛弧造山带西侧,类乌齐陆块的长毛岭坳陷带,面积5406km2。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片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