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发黏,吃饭没味,脘腹痞闷,治疗湿阻中焦的10种常用药物举例

作者&投稿:锁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湿阻中焦 的意思是脾胃被湿邪阻滞,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脾不能正常升清,胃的受纳与和降也不正常。中焦的意思就是脾胃。湿阻中焦出现的典型症状是重、闷、呆、腻、濡,即肢体困 ,脘腹痞 ,纳食 滞,口粘苔 ,濡指脉象 。湿阻中焦的人经常感觉嘴里粘腻不舒服,口淡无味,或嘴里有甜味;一般不渴,也有表现为口苦口渴的,虽然觉得口渴,但是不想喝水有些只想用水漱漱口,但是不想饮水。在南方或者沿海等潮湿高温地区,或者夏季梅雨季节,湿阻中焦发病非常多见。中医药对湿阻中焦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西医学中的胃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湿阻中焦辨证论治。

湿阻中焦分为以下三类:

【主要症状】 : 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腻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搏濡滑。

【治疗方法】 : 芳香化湿。

【选用方剂】 : 藿香正气散。方中以藿香、紫苏、陈皮、白芷芳香化湿;厚朴、法夏、白术苦温燥湿;大腹皮、茯苓淡渗利湿。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并配合桔梗宣通肺气,甘草甘缓和中,共奏温化寒湿之效。

中成药举例:

①、藿香正气软胶囊

【主要成分】 :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能主治】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②、二陈丸

【主要成分】 : 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辅料为生姜。

【功能主治】 :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次。

③、纯阳正气丸

【主要成分】 : 广藿香、半夏(制)、青木香、陈皮、丁香、肉桂、苍术、白术、茯苓、朱砂、硝石(精制)、硼砂、雄黄、金礞石(煅)、麝香、冰片、

【功能主治】 : 温中散寒。用于暑天感寒受湿,腹痛吐泻,胸膈胀满,头痛恶寒,肢体酸重。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5~3克,一日1~2次。

④、复方丁香开胃贴

【主要成分】 : 丁香、苍术、白术、豆蔻、砂仁、木香、冰片。

【功能主治】 : 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适用于由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嗳气欲呕,腹痛肠鸣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 外用,置药丸于胶布护圈中,药芯对准脐部(神阙穴)贴12小时以上,一日1贴,3贴为一疗程。

【主要症状】 : 脘痞闷似痛,纳呆,大便不爽,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四肢困重,或有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方法】 : 清热化湿。

【选用方剂】 : 王氏连朴饮。方中黄连、山栀苦寒清热燥湿;法夏、厚朴运脾化湿除满;石菖蒲、芦根、香豉和中清热,醒脾除湿。亦可加滑石、鲜荷叶、薏苡仁清利渗湿。

中成药举例

①、龙胆泻肝丸

【主要成分】 :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主治】 :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②、平溃散

【主要成分】 : 白术、甘草、海螵蛸、厚朴、黄柏、绞股蓝总皂苷、沙棘。

【功能主治】 :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主治同脾胃湿热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道炎,属脾虚湿热证。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6克(1包),一日3次;或遵医嘱。

③、藿香清胃胶囊

【主要成分】 : 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 : 清热化湿,醒脾消滞。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主要症状】 : 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

【治疗方法】 : 健脾化湿。

【选用方剂】 : 香砂六君子汤。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法半夏、陈皮理气化湿;木香、砂仁和胃醒脾。可加葛根、藿香升清化湿。如面浮肢肿者,加黄芪、扁豆、苡仁益气利湿消肿。

中成药举例

①、香砂六君丸

【主要成分】 : 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5g,一日3次。

②、参苓白术散

【主要成分】 : 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功能主治】 :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③、参苓健脾胃颗粒

【主要成分】 : 北沙参、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炒)、莲子、砂仁(盐炙)、陈皮、薏苡仁(炒)、甘草。

【功能主治】 : 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用法用量】 :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2次。

①、湿困脾胃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薏苡仁粥

薏苡仁50g,粳米50g,加水同煮粥服用。

②、湿热中阻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冬瓜粥:

鲜冬瓜200g,粳米200g。冬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煮为稀粥服用。

③、脾虚湿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 赤小豆粥:

赤小豆30g,粳米50g。先将赤小豆煮烂,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服用。




~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答:健脾丸病机: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主治:脾虚食积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配伍特点:补气健脾与消食行气合法,为消补兼施之剂,但补重于消,且补而不滞,消不伤正。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答:上述临床表现可辨证为脾虚便溏证,治疗应健脾益气为主,参苓白术散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扁豆、茯苓、人参、廿草、山药和白术组成,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弱出现食少便溏,泄泻等病证。符合题干。

嘴里发黏,吃饭没味,脘腹痞闷,治疗湿阻中焦的10种常用药物举例
答:【选用方剂】 : 藿香正气散。方中以藿香、紫苏、陈皮、白芷芳香化湿;厚朴、法夏、白术苦温燥湿;大腹皮、茯苓淡渗利湿。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并配合桔梗宣通肺气,甘草甘缓和中,共奏温化寒湿之效。中成药举例:①、藿香正气软胶囊 【主要成分】 :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者,治宣选用
答:从题于辨证,此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之象,寒、热,郁结以及湿邪等都无所见,故当治以健脾和胃止泻,故选B。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脾虚食积证,症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患者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舌苔腻微...
答:【答案】:A 考点:木香槟榔丸由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组成,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的功用,治疗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见脘腹痞满胀痛等;枳实导滞丸由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组成,有消导化积,清热祛湿的功用,治疗湿热食积,内阻...

患者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舌苔腻微黄,脉虚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
答:【答案】:E 消食剂的主治证候。上述症状由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

患者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
答:【答案】:B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可诊断为痞满之胃阴不足证,治宜养阴益胃、调中消痞,代表方为益胃汤加减。

难以入眠,入夜就脘腹痞闷,嗳气频作,恶心呕吐痰涎,怎么办?
答:胃气虚弱 导致胃气虚弱的原因有多种,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饮食不节制,是引起胃气虚弱的原因之一,过度的焦虑,情绪不稳定,肝火旺盛也能够引起胃气虚弱,身体长时间的得不到休息,疲劳过度又或者呕吐或腹泻的时间长了,会导致胃气虚弱。胃气虚弱就会引起脘腹痞闷,嗳气频作,恶心呕吐痰涎...

治疗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时作呕,神疲体倦,宜选用的是
答:【答案】:B 广藿香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时作呕,神疲体倦等证;苍术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尤为适宜。

小偏方大功效, 炒麦芽治疗消化不良, 脘腹满闷
答:《名医别录》说:“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炒山楂30克: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