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裘德考会活的那么久? 为什么恶人能活得那么久,而好人往往都是死

作者&投稿:岛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裘德考,本名Cox Hendry(考克斯·亨德利),南派三叔代表作《盗墓笔记》中人物,同吴三省、解连环、张起灵等有诸多交集,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在小说中,民国时期有一个叫作考克斯·亨德烈,中文名叫作裘德考的洋传教士,在长沙的教会学校工作,是国民党时期随着当时的东进潮来中国的美国人之一。这人自小就六根不清净,却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或许在美国人的经济观念里,文物也只是商品之一,能自由买卖,自然也可以出口,所以到了中国的第三年,他就偶尔做一些暗地里的文物走私活动,那一年他才19岁。

但是裘德考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从心底里,他并没有把爷爷当成是朋友,甚至他没有把爷爷当成是一个和他平等的人。我爷爷在事后知道,在私底下,他称呼我爷爷为臭虫。

1949年长沙解放,国民党全面溃败,之后是1952年,教会开始退出中国,在中国滞留的很多美国人都开始回国,他也收到了教会的电报,让他在安全的时候返回。

他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的生意要告一段落了,于是开始做相关的准备工作,转移了自己的财产。在临走之前,他又有了一个险恶的念头,他和他的同党开始大肆收购明器,用中国人信赖老关系的心理,用极其廉价的定金卷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我爷爷的战国帛书。

在这些货物全部上船之后,裘德考知道这批人中有一些并不好惹,为勉留下后患,在船上拍了一封电报给当时的警备处,将我爷爷等大概十几个土夫子的形迹全部漏给了当时的长沙解放军临时驻军。造成了当时十分著名的“战国帛书案”,这不仅仅是文物走私案,因为裘德考和解放前国民党将领的关系,里面牵扯到了间谍,叛国等等很多那个年代特有的想也想不通的因素,变的非常复杂,几乎惊动中央,那一天裘德考满载而归,而为他积累财富的那批老土子,枪毙的枪毙,坐牢的坐牢,哀号一片。

虽说也是罪有应得,但是这样的死去,实在是太过悲惨了一些,后来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的文物走私几乎绝迹,也和当时这一批人的死亡有关系。

当时我爷爷机灵,一看形式不对,就连夜逃进了山里,躲在一座古墓里,和死尸一起睡了两个礼拜,逃过了风头,后来光身逃到了杭州,这件事情对我爷爷的打击很大,以至于战国帛书后来就成了他的一项禁忌,他在世的时候,一直叮嘱我们不可以胡乱说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们家的人一直对此讳莫如深。

裘德考回到美国之后,拍卖了那批文物,发了大财,战国帛书被高价卖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了当时拍卖价格最高的文物,而裘德考也一跃成了百万富翁、上流社会的新贵。他在中国的故事写成了传记,广为流传。

富有之后的裘德考,逐渐将兴趣转向社交,1957年,他受邀担任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顾问,对战国帛书的研究工作提供顾问,当时的博物馆馆长就是臭名昭著的普艾伦,两个人都是中国通,都是在中国雇用土匪盗掘文物发的家,很快成为朋友,裘德考还赞助了一笔钱给博物馆作为基金,用于收购民间的中国文物。

大概是因为富裕生活的悠闲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之后的裘德考修身养性,逐渐沉迷到了中国文化的研究中,他在大都会博物馆主持研究了几个大型的项目,成果颇为显赫。然而让他真正名留史册的,却是1974年,他解开了战国帛书密文那件事情。

当时他对于战国帛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他这样的一个美国人可以解开中国的古代密码,然而,裘德考却做到了。

据说他是借一本中国“绣谱”古本中的灵感,发现了“战国书图”的解码方式。这种解码方式,其实也就是类似于绣谱中利用文字记录刺绣程序的办法。在数学上就是点阵成图,说复杂也不复杂,完全在于一个巧,你能想到,你就能够解出来,想不到,即使你对中国古代密码学再精通也没有。当时解密的密码正是阿宁公司后来的编号02200059。

但根据文锦的猜测,我还是相信是“它”帮助裘德考解开的密码。

而这本“绣谱”,就是1974年进入博物馆的,同年,中国发现了兵马俑坑,震惊了世界,因为这件事情的冲击,战国帛书被解码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多人的注意,上帝似乎有意给了裘德考一个默默行事的机会。

发现解码方式后,裘德考喜出望外,马上召集了人员,对战国帛书进行了大范围的翻译。一直到一个月后,全部的密文就被解出。

然而出乎裘德考意料的是,当时出现在解码纸上,不是他原先预计的记载着战国时期占卜历法的古文,而是一副古怪的,完全没有意义的图案。

这幅图案十分的简单,只有六条线条,和一条不规则的曲线组成,此外没有任何的信息,如果你不说这是从一本中国的古籍残卷上,所有人都会以为这是刚刚会拿笔的小孩子在纸上乱画出来的线条。而且无论是如何的变换角度去看,这图案就是没有一点意义。甚至你要发挥想象力,去猜想这图案类似的东西,都很想想象出这画的是什么。

看着眼前的古怪的图形,裘德考又是惊奇,又是疑惑,凭着在中国这么多年下来的经历,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肯定是一份了不得的东西,能够被人用密文写在昂贵无比的丝帛中,不会是普通的图案。

然而,这是什么呢?自己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了类似的东西。

他查阅了无数的资料,都没有结果,只好拿着这张图案去找了当时的大学里的华裔汉学家请教,当时有一个从台湾到美国的学者,就认出了这一张图案,他告诉裘德考,这张图形确实非同小可,在中国的考古界,它被称呼为“鬼图”。

有个老专家告诉裘德考:从商王武丁时期开始,地图这种东西就是绝对的军事机密,就算在古墓中也很少发现地图,当时的人为了保存秘密,大多将一份地图拆成二份,一份为川,一份是山,分开运输,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这是运输途中如果信使死亡或者被俘,可以防止地图的泄密,二来过关口或者受到盘查,这样的图案也很容易蒙混过关。所以这份帛书应该是一份地图的一部分。

裘德考听了之后,就半天说不出话来,眼前这几条简单的线条,竟然是一幅地图,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中国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可是,这是什么地方的地图呢?

他再问那个老人,那个老人就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这件事情之后,裘德考对于战国帛书的兴趣越来越大,他和普爱伦家族集资成立了“大都会古代艺术公司”,就是阿宁所属公司的前身,开始对战国帛书以及拓片,进行大范围的搜购。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大都会公司就收集到了十几份近千片各色的残片和拓本。

裘德考又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整理,到1975年的圣诞节,他54岁的时候,一份来自中国的包裹,让事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份战国帛书残片的照片。

照片中的这一份残片只有巴掌大小,已经龟裂成了无数的小块,给保存在玻璃中,按照他的经验,他知道残片只是一篇帛书的五分之一,里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写了三百多个古汉字,其中很多已经无法辨认,但是剩下的,照片拍摄的十分清晰。

照片的发出者,是长沙的一个文物走私商,在随着包裹的信里,他告诉裘德考,这一份战国帛书的残片,来自长沙一个有名的盘口,残片一共是四份,对方开了价格,并让他拍摄了其中一份,作为证据,他问裘德考是否考虑购买。他看到帛书的照片,他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帛书的真伪。于是就用自己的办法,翻译出了照片里能够看到的文字,想看看这份帛书中是什么内容。等他精读了之后,他张大了嘴巴,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也许自己要找的东西终于找到了,他顿时就欣喜若狂,浑身都颤抖了起来。是什么能让他这么激动?陈皮阿四告诉我们,那上面隐约记载着一些关于长生不老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他说一会儿就会说到。

当时的中美关系已经松动,美国人到中国去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观念也得到了改善,于是,在1976年的春节,54岁的裘德考搭乘一架美国记者考察团的飞机,在阔别了中国近30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的长沙。不久之后,他就与和他联系的那个文物走私商接上了头,那是一个中年谢顶的胖男人,在这个人的引荐下,裘德考就见到了那份帛书残片的卖家。那是一个白净的年轻人,名字就叫作吴三省。

《盗墓笔记》大结局(下)中第二十四章交代和流水账描写道:“裘德考从巴乃回来之后,又活了三个月,便驾鹤归西了。”



原因:裘德考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去世过早剧情无法继续。裘德考是南派三叔代表作《盗墓笔记》中人物,同吴三省、解连环、张起灵等有诸多交集,裘德考的走私生意一直做得很小心,生意做得不大,那时候有两种走私商。

一种是流水的营盘,走的量大但是出价很低,玩的是成一笔是一笔的买卖风险很大,而裘德考是“打铁的买卖”,也就是出价高东西要的少,但是很安全来一笔成一笔,这样的做生意方式很对爷爷的胃口,当时爷爷和他的关系很好。

人物生平

传说当时中国还没有解放,在中国有一个叫作考克斯·亨德烈,中文名叫作裘德考的洋传教士,在长沙的教会学校工作,是国民党时期随着当时的东进潮来中国的美国人之一。这人自小就六根不清净,却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

或许在美国人的经济观念里,文物也只是商品之一,能自由买卖,自然也可以出口,所以到了中国的第三年,他就偶尔做一些暗地里的文物走私活动,那一年他才19岁。但是裘德考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从心底里,他并没有把爷爷当成是朋友,甚至他没有把爷爷当成是一个和他平等的人。



单纯原因就是活得久,和仙药、法术之类的应该无关。提供年表
裘德考:
1913年出生
1929年 16,7岁作为传教士来中国
1931年 19岁开始做文物走私
1940年代到50年代 和吴家开始有生意来往
1952年 随教会撤离中国,骗走吴家的战国帛书,引发战国帛书案
1950年 拍卖文物,富有,写书
1957年 担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顾问
1974年 破译战国帛书
1977年 (解连环 or 吴三省)盗山东沂蒙山丹炉,探听吴家血尸墓事件
1983年 探镖子岭,大病
1984年 (解连环 or 吴三省)探西沙
2003年6月(公司)探七星鲁王宫
2003年7月(阿宁)探西沙海底墓
2004年1月(阿宁)探云顶天宫
2004年4月(阿宁)探塔木陀
2004年10月 探巴乃张家古楼
2005年初 死

也不是太久,有些人就是长寿。
按照老九门给出的时间来算,裘德考到张家古楼篇大概年纪是90岁不到100岁。
他追了一辈子长生,大半生都在倒卖相关的古玩,难保他没弄到一两件延年益寿的宝贝,所以才能在90岁高龄还维持一个相对年轻的老人模样。
想想有那么多长生不老的方法,再看裘德考的长寿,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长生或许代价昂贵,但延年益寿个几十年似乎对于这些人并非很困难的事。

裘德考九十多岁死的,按现在来看他只是个普通的长寿老人而已。看过《盗墓笔记》的都知道,从巴乃出来后三个月不到裘德考就驾鹤西归了。

老九门中和盗墓笔记中的裘德考,是一个人,可他明明是民国的人,为什么能活这么久~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两个是同一个人。老九门是盗墓笔记前传,原著老九门里的裘德考年纪不大,和吴老狗有过交易,把吴老狗的战国帛书骗走,这应该是抗战时期的事,盗墓笔记时期,应该是20世纪末,裘德考已经很大了,这个时期陈皮和霍仙姑都没死,所以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恶人多数损人利己,好人多数损己利人。然后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么?

《沙海》裘德考为什么活那么长时间?
答:原因:裘德考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去世过早剧情无法继续。裘德考是南派三叔代表作《盗墓笔记》中人物,同吴三省、解连环、张起灵等有诸多交集,裘德考的走私生意一直做得很小心,生意做得不大,那时候有两种走私商。一种是流水的营盘,走的量大但是出价很低,玩的是成一笔是一笔的买卖风...

《盗墓笔记》裘德考为什么活那么长时间?
答:原因:裘德考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去世过早剧情无法继续。裘德考是南派三叔代表作《盗墓笔记》中人物,同吴三省、解连环、张起灵等有诸多交集,裘德考的走私生意一直做得很小心,生意做得不大,那时候有两种走私商。一种是流水的营盘,走的量大但是出价很低,玩的是成一笔是一笔的买卖风...

《盗墓笔记》裘德考为什么活那么长时间?
答:《盗墓笔记》裘德考当年在中国的时候得到了张家长生不老的一些线索,又因为财力强大,常年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所以活得比别人久。原著老九门里的裘德考年纪不大,和吴老狗有过交易,把吴老狗的战国帛书骗走,这应该是抗战时期的事,盗墓笔记时期,应该是20世纪末,裘德考已经很大了,这个时期陈皮和霍仙姑都没...

《盗墓笔记》裘德考为什么可以活那么久?
答:裘德考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去世过早剧情无法继续。裘德考意外发现战国帛书记录了永生的秘密,但内容过于隐晦,只隐约提及了蛇眉铜鱼、云顶天宫和万奴王的消息,当时裘德考已经九十多岁了,迫不及待想要延长自己的寿命,所以不断派人在国内盗墓寻找关于永生的秘密。《盗墓笔记》裘德考的目的是...

裘德考为什么活那么长时间
答:《盗墓笔记》中,裘德考活那么长时间原因:裘德考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去世过早剧情无法继续。裘德考,本名CoxHendry(考克斯·亨德利),南派三叔代表作《盗墓笔记》中人物,同吴三省、解连环、张起灵等有诸多交集,是整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裘德考的走私生意一直做得很小心,生意做...

为什么裘德考会活的那么久?
答:具体是什么东西,他说一会儿就会说到。 当时的中美关系已经松动,美国人到中国去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观念也得到了改善,于是,在1976年的春节,54岁的裘德考搭乘一架美国记者考察团的飞机,在阔别了中国近30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的长沙。不久之后,他就与和他联系的那个文物走私商接...

闷油瓶、黑瞎子、裘德考这些怎么不老?
答:但有一个后遗症就是遗忘症,所以小哥才会游走于各个墓地来寻找自己的记忆。第二个就是《七星鲁王宫》里面的玉俑:这个也是能让人实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玉俑或许就是长生不老术的工具。故而在两千多年以后,闷油瓶小哥和吴邪他们还能看到玉俑里面尸体仍然活着。

裘德考活了多少岁
答:《盗墓笔记》中裘德考活了92岁。《盗墓笔记》裘德考是寿终正寝老死的,裘德考终年92岁,裘德考是一个外国人,因为对中国的很多老物件感兴趣,所以他和吴胜兴以及张起灵等人都有过交集。裘德考这个人非常有生意头脑,他是以走私起家的,而他走私的大部分东西就是中国的一些古文物。裘德考的结局是从张家古楼...

在《盗墓笔记》里,裘德考折腾这么一大圈到底图个啥?
答:一、裘德考当年去新月饭店拍灵药其实就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药。新月饭店当年拍卖三种药材二月红为了救自己的丫头只好变卖家产,后来因为得到了尹新月的帮助所以他们拿走了那三味药,其实当年裘德考也在现场他本来也想要得到灵药效仿秦始皇炼制长生不拉丹,但却被张大佛爷给抢先了无奈只好将目光看向了更为稳妥的...

盗墓笔记题材中的裘德考到底是什么人?此人到底活了多久?
答:裘德考,原名考克斯·亨德烈,是一位在民国时期踏足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年仅十六岁的他初来乍到,曾在长沙的一所教会学校任职,然而他内心的好奇心和贪婪使他偏离了正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无意间让他陷入了一场文物走私的漩涡中。在短短三年内,他便与长沙老九门之一的吴老狗(吴邪的爷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