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许敬宗文言文

作者&投稿:枞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唐太宗许敬宗君臣对的译文

【原文】

唐时, 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2. 《唐太宗问许敬宗》的原文是什么

《唐太宗问许敬宗》的原文如下: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释义: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呢?我没有山珍海味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皇帝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无故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作为父亲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皇帝听后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3. 翻译文言文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

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

(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

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4. 【唐太宗论弓(文言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 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 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 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 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太宗跟萧瑀说:“我年少的时候喜欢玩弓箭,字以为能够完全懂得其中的奥妙.最近得到了数十副好的弓,拿着它们给作弓的工匠看.他们说:‘这些都不是好的材料.’我问他们其中的原因,工匠说:‘木心不正,那么木材的脉理都不好,弓虽然很刚硬有力但是发箭的时候无法向前发,不是好的弓.’我才开始领悟到这个道理.我以为我平定四方,用弓很久了,却还领悟不到其中的道理.况且我掌握朝政的时日不多,得到这个道理的含义,本来就比不上对弓的了解,对弓的了解犹且得不到,更何况对于治国的道理呢?”从此以后到都城述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和中书内省官员,太宗每次召见,都给他们赐坐说与这番话,询问访察各地的事情,力求了解百姓的需要与不想要的东西,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得失.告诉我们他是一位很开明,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



~

有谁知道这段话的原文?
答: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唐朝有位宰相叫褚遂良的,当遭遇别人诬陷时向皇帝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事物都有双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文中以“明月”、“春雨”为例。。。解析:唐太宗谓许敬宗曰:朕观群臣,惟有卿贤,犹有言卿之过者,何也?许敬宗曰:臣...

许敬宗答唐太宗问 对许敬宗的评价
答:许敬宗 唐朝宰相许敬宗是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他因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而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封爵高阳郡公,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许敬宗答唐太宗问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

人有言其卿之非也译文
答: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今译】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一段论述是非的文言文
答:1. 求一段文言文原文 《许敬宗答唐太宗》 唐太宗谓许敬宗曰:朕观群臣,惟有卿贤,犹有言卿之过者,何也? 许敬宗曰:臣闻,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万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且不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臣无羊羔美酒,焉能以调众口。是非朝朝有,不听...

有谁知道”综观群臣,唯卿最贤”出自何处
答:太宗曰:卿言甚是,朕当识之。http://www.114ee.com/bbs/viewthread.php?tid=2876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犹有叹焉,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

唐太宗问许敬宗的注释
答:1、根据查询《唐太宗问许敬宗》原文信息显示,其中注释如下,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使得唐朝初期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2、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3、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的。4、古事:古代的事。5、尽:穷尽。6、致...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是什么意思?
答:解释:很多事情不可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如别人的意,如大家的意愿那样。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心竭力,不留一点儿遗憾,将来回首这一段,也就能心无愧了。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这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过去就让它过去,别让自己活在痛苦的回忆里,努力了,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珍惜每...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
答:原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令群臣直言诏
答:原文就很难啦 我是找不到了,不知其他人怎么样了:)唐太宗听到有人对许敬宗的德才有怀疑,就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待许敬宗作了客观形象地比喻和分析以后,唐太宗从中悟出了道理,便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听说唐太宗有个徐敬忠,我想问下他的事迹以及历史记载的书籍 。谢谢_百 ...
答:许敬宗 许敬宗(592-672年9月20日),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许敬宗即参加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