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流放的是所谓的哪里的夜郎? 李白被流放夜郎时期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詹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作为一个出国在日本的中国子民,在日本我也听说了夜郎,虽然我地处日本,但我一直在关注中国所有的一切,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作以下的阐述:

  消失的王国——夜郎国

  21世纪没过两年,湖南省新晃县与贵州省的一些县市纷纷要求更名为夜郎。在川南、滇东的一些地方,也不断传出该地即为夜郎故地的种种说法。这一场激烈的更名之战,所有的指向都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夜郎国。
  夜郎这个词人们一点也不陌生,“夜郎自大”是认知率较高的一类成语。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朝廷派使臣到夜郎国。夜郎君长问使臣:汉朝和夜郎谁大?实际上,此前汉使已先到达夜郎西边的滇国,滇国君长也向汉使问过同样的问题。这本来是身置大山的民族,渴望了解山外世界的正常发问。演绎到后来,却成为“自大”的代言词,这其实是一段被误读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地处大西南的夜郎国拥有10万精兵、满坝良田。当时云南,贵州及川西的少数民族被称作“西南夷”。川西为“西夷”,云贵为“东夷”。但是,大概从东汉时起,人们已经不太清楚夜郎国的准确疆域。东汉学者在注解《汉书·地理志》时,就将夜郎国北边的疆域划到了今四川成都一带;而《后汉书》则称夜郎国东至广东、广西一线,北达今四川西昌、攀枝花一带。明代后,夜郎国的地域范围更是出现十多种不同划分。近几年,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一种新的观点正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同,即夜郎国的中心区域位于贵州西部、北盘江和南盘江之间。
  这个曾经雄踞西南几百年的夜郎国,在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后成为郡下的一个小邦。西汉末年,夜郎国与南方的小国发生争斗,由于不服从汉王朝派来调解的官员,夜郎王被杀,王都随之陷落。夜郎古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夜郎国早已消失,但唐代诗人李白多次在诗作中提及夜郎。这些诗句与李白被流放夜郎的遭遇有关。那么唐代何以又有了夜郎?
  原来,夜郎灭国三百多年后,西晋王朝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地区设置了一个夜郎郡,就是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夜郎坝,一直存续了二百多年,但至南北朝时被废掉。又过了约三百年,唐朝曾在今贵州的石阡、正安,湖南的新晃等地先后设置过夜郎县。这期间,贵州桐梓一带又恢复了夜郎郡,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李白当初被流放的夜郎,便是这个夜郎郡。到了北宋时期,在今湖南新晃一带还短时间设置过夜郎县,仅存在了十余年,成为历史上最后的夜郎地名。
  但此夜郎非彼夜郎,只是有着微妙的相似。
  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的夜郎才是真正的夜郎,存在了1300多年,而关于其它地方的夜郎仅存了一小段时间。曾经日本的记者到过中国的夜郎,直接到的就是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夜郎,并未去其它地方~。
  我想答案很清楚了吧???

曾经雄踞西南几百年的夜郎国,随着牂牁郡的建立,地位骤然降落。它不再是这个部落联盟的盟主,而是郡守治下的一个小邦,与其他部落一样,首领被封为王、侯、邑长。历史的悲剧终于到来,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二十七年),因夜郎与句町、漏卧互相攻伐,太守陈立“持节和解”,夜郎王兴不服,“迫胁二十二邑”反叛。大军压境,旁小邑临阵倒戈,夜郎王兴成了阶下囚、刀下鬼,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导致夜郎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夜郎自大”,自为一州主而“不知汉之广大”,不能与时俱进,以致被历史潮流淹没。
夜郎王被杀后,王都也随之陷落。许多关于夜郎的故事“尽人渔樵闲话”。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尘土一天天把都邑掩埋。今天,滇王印在云南被找到,句町王墓在广西被发掘,南越王墓和王宫也在广州被发现,夜郎在哪里?只知道它在莽莽的贵州高原上,始终没有找到王都的废墟。人们坚信,总有一天,它将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努力探寻夜郎。接二连三的考古发现,渐渐揭开了夜郎的神秘面纱。一九九九年,“夜郎热”再掀高潮,“夜郎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求解夜郎之谜,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共识。每种观点,都可能为寻找夜郎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李白流放夜郎”是历史上一段未了的公案,或说他到过夜郎,或说他中途遇赦。李白诗中不止一处提到夜郎,譬如“我把愁心寄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等等。唐代诗人项斯《经李白墓》诗云:“夜郎归来老,醉死此江边”。大诗人苏东坡诗云:“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无复汉文章。”看来,在唐宋时期,人们始终把贵州看作夜郎故地。

大家不要听那个自称“一个出国在日本的中国子民”的胡言乱语。如今中国很多的历史就是被日本人篡改的,并且在中国网络上迷惑众人,让中国人自己也辨不清自己的历史。这类关乎历史的问题,大家最好去查书中史料,多利用身边的书店和图书馆去查这类资料。

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四川和贵州交界的某一个地方

李白流放到夜郎国,夜郎国在哪里?~

一般认为是贵州夜郎。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文献记载
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其中一部分夜郎人被流放到贵州镇宁一带。这个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

南流夜郎寄内【唐】李白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南流夜郎寄内
《南流夜郎寄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84卷第54首。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此诗声调铿锵,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极具概括性的语言点染出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恨,对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内心悲愤不平之意,跃然纸上。“南流夜郎”“夜郎天外”“离居”“音信疏”和盼“豫章书”,富有画龙点睛之意,既寓出诗人的内心失意,创伤甚重,亦有人之将死、愧疚妻子之意。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白话译文: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创作背景: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
李白一生很少顾家顾妻子的诗,而流放夜郎途中,却写出了满怀深情的寄内诗。可见流放事件对李白内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李白几乎承受不了这一结果,寄内诗有理解妻子的成分,实际还有内疚的心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寄内诗有点还有临终遗言的味道。
作品鉴赏: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5] 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是什么时候进宫做官的?怎样进的?
答: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为什么李白流放夜郎
答: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同安史相对抗的势力主要有两股:一股以太子亨(即肃宗)为首,一股以永王李璘为核心。李白出于保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李璘的幕府,受到李璘的器重,任其佐僚。后来肃宗发兵征讨李璘,李璘兵败自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判流放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遵义附近。李白被押解着从...

夜郎在哪里
答:夜郎主要指的是现在贵州的西部和南部。夜郎最早的时候是一个独立的小国,不过后来被消灭了,到了唐宋时期,在贵州一带又设立了夜郎县,安史之乱中李白就曾被流放到夜郎,堂堂的诗仙李太白还在那边生活过两三年。据史料记载,夜郎国是由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在春秋战国之前,夜郎还不曾存在于历史...

解密:唐朝诗人李白因何罪名被判处“流放夜郎”?
答:最早对作为古地名的“夜郎”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夜郎自大”这个成语,二是因为李白。少小时偶然翻阅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读到李白因罪被判“流放夜郎”,知道古夜郎国在今贵州一带,搁在唐朝,那是很偏远的蛮荒之地,用来发配劳改犯正合适。因为李白的缘故,夜郎这个听起来有点狰狞的地名,在我心目中就和诗人产...

李白曾经被贬去哪些地方?
答:被下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李白一生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

李白在流放过程中经过了那些城市?
答: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

李白的生平
答: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词赏析
答: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注释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创作背景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李白一生很少顾家顾妻子的诗,而流放夜郎途中,却写出了满怀深情的寄内诗。可见流放事件对李白内心...

李白简介
答: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被贬到什么地方
答: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