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出嫁为何有“哭嫁”的习俗,哭嫁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隆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婚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在古代,新娘出嫁前几日大都要“哭嫁”,连母亲、姐妹等家人都要一起哭,且世人都认为哭得越伤心,这门亲事就越喜庆。时至今日,我国许多民族如土家族、壮族、彝族等依旧保留着这种“哭嫁”习俗,还伴有哭唱等传统仪式。



哭嫁常常从新娘出嫁前三个月到半个月就已拉开序幕,每每有亲朋好友前来送礼祝贺,新娘就会对着他大哭一场,作为道谢的礼节,此时的哭没有固定的章程规矩,较为随意。而到了结婚前夜和上轿出嫁时,新娘和陪哭的家人便要依照传统礼仪轰轰烈烈地哭一场,若不哭或者哭错了,则会受到街坊邻居的嘲笑甚至歧视,成为笑柄。哭唱的内容或是祖辈传下来的,又或是自己即兴创作的,大多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和亲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也有表达对新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哭嫁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赵国公主嫁去燕国做王后,她的母亲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这大抵便是哭嫁的起源。



其实“哭嫁”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所有的“哭”都是表达喜悦。若是这门亲事是新娘憧憬的,那么她通过哭嫁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表达对亲友的难舍难分之情,她的“哭”,具有孝和义的伦理价值。而母亲、姐妹陪着新娘一起哭,更能引起共鸣,让新娘回想起母亲怀胎十月生下她、又含辛茹苦把她养大的艰辛岁月,感到发自肺腑的感恩和惭愧,因而哭得越激烈,越能表达她作为女儿的孝顺之心。对于姐妹亲情也是一样的,也能从哭声的激烈程度中得到反映。



但自古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女子出嫁并非自愿,因而她们的“哭”,除了表达感恩,大多都是对前途的忧虑和对婚姻的不满。结婚就意味着她们将从闺中女儿转变成婆家的媳妇,一方面要远离父母,结束纯真美好的少女生活;另一方面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环境,履行为人媳妇必备的责任担当,因而心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压力负担,“哭嫁”恰好给她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方式。而促使这段姻缘的媒人,也就成了新娘心中最怨恨的对象,她们常常在“哭嫁歌”中痛骂媒人,把心中的满腔怒火化作恶毒的诅咒唱给媒人,风格也与之前的难舍之情形成了极强的反差。



其实表面是痛骂媒人,实则是以媒人为代表,表达遭受封建婚姻荼毒的女性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命运不公的批判与反抗,借“哭嫁”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因而“哭嫁”作为传统习俗的同时,也是旧时女性一种可怜又可敬的宣泄不满的方式。

总而言之,哭嫁作为民族传统习俗,无论哭的是喜是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哭嫁也就是新娘结婚嫁人的时候,履行的哭唱活动,在我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哭嫁这个习俗,比如说土家族,藏族,壮族等民族的女子,嫁人之时必定要哭一番,按理说结婚应该是一个大好的日子,为何要哭呢,新娘哭什么,这样哭嫁的习俗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呢哭嫁其实哭嫁这个习俗很早开始便有了,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据说战国时期有个赵国公主因为要远嫁他乡做王后,而该公主的母后赵太后因舍不得女儿远嫁,因在女儿即将踏入他乡之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由此哭嫁习俗便形成了,这个习俗直到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着,虽说该习俗不好也不坏,但是让新娘在出嫁之前使劲哭,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只是出嫁那一会哭也就无所谓了,最主要的是有的

~

古代女子嫁人的时候要哭嫁吗??为什么呀??
答:抢婚真的不限于男抢女。在云南金平地区居住的瑶族,也流行女抢男。抢来之后还要审,看看他婚前有多少性行为,不老实交代就受皮肉之苦。这还是母系社会的遗风。有抢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风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标明了女生与男生争夺婚姻主导权的惨烈之战。另一种形式是逃婚,结了婚,女子...

哭嫁是什么意思
答:“哭嫁”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

中国人在结婚时,女孩子为什么要哭嫁?
答:中国人在结婚的时候女孩子通常都要哭嫁,这主要就是一种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哭嫁也称作为哭着出嫁,这主要是一种我们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的婚姻习俗,但是由于我们中国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所以逐渐被汉化了也就逐渐演变成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习俗,哭嫁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哭父母有的是哭哥嫂,...

农村嫁女儿喜欢“哭嫁”,是一种怎样的习俗呢?
答:女孩子哭掉下来的眼泪 我们当地人叫金豆子 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哭 就是把金豆子留在娘家 不能带到婆家去 所以才有这种说法

为什么会流行哭嫁?
答:人喜则笑,遇悲则哭,此乃宣泄情感的常态。然而,在闽南乡间,女孩儿遇到出嫁这一终身大喜事时,却要长哭当笑,直至男方家门口时才强行敛哭。那如泣如诉,独具浓郁色彩和乡土气息的哭嫁歌,深情委婉,感人肺腑。姑娘出嫁本是大喜大庆的事情,为何要大哭大唱呢?原来,旧时妇女无婚姻自由可言,由于“...

在古代,女子出嫁为什么都要哭一场
答:乘马斑如,泣血涟如,匪寇,婚媾”。其中“皤如”是指马饰的美盛,“白马翰如”指的是所驾之马高大强壮,“泣血涟如”是泪淌如血、泪流不止的样子,“匪寇,婚媾”的意思则是不是前来寇抢,而是迎娶新娘,这两句是古代掠夺婚的写照。由此可见哭嫁习俗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抢婚确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土家族的女子为何要,选择哭嫁这种出嫁方式?
答:新娘一家凑了两张8分钱的桌子,放在大厅中央,坐在新娘的大姐上面,坐在新娘的大姐旁边,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讲姐妹情谊,也是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哭到半夜,新娘放了一只夜莺让十姐妹吃饭,新娘会哭一段时间,多亏了九姐妹。所以在土家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哭嫁的习俗。

...姑娘出嫁时哭嫁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什么?_百度...
答: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哭嫁是土家族女性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哭泣来缅怀在娘家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离别的哀伤的情感抒发。传统的土家族家庭认为,女子出嫁时必须哭泣,这被视为一种必要的仪式。许多土家族女孩从青春期开始,便开始学习哭嫁,以期望在婚礼上表现得...

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为何有“哭嫁”习俗?
答:哭嫁呢,它是土家族的一个传统婚姻习俗。女儿们出嫁时候是不须要哭的,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月或者是一个月开始那会,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经揭开了哭嫁的序幕,到出嫁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到达高潮,哭声,锣鼓声,鞭炮声,场面极其震撼。哭嫁的这种习俗主要来自那会的封建社会对于婚姻的一...

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为何有“哭嫁”习俗?
答:2. 哭嫁是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习俗。通常从新娘出嫁的前半月或一个月开始,甚至前三个月就已经开始了。直到出嫁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哭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场面非常震撼。3. 哭嫁的习俗源于封建社会对婚姻的禁锢,那时男女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最初,哭嫁是新娘对封建婚礼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