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称呼年长的老人 古代怎么称呼老人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作者&投稿:查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畏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指八九十岁的老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礼记•曲礼收》:“百年曰期颐。”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
  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
  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
  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
  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
  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
  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

古人见到老人时,如果是自己的亲属亲戚,当然可以按照辈分称呼就可以了,一般要加上大人两个字,比如舅父大人,姨母大人,泰山大人(老丈人)等。

如果不熟悉或不认识,也有对应的敬称。

如果对方是男人,要尊称对方为世伯(叔辈),世尊(爷爷辈),老丈,老前辈,老人家,老大爷,在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前缀加上对方的姓氏,和现在差不多。

如果是老妇人(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一般情况下辈分比较大的老年妇女都不会出门,都要等着儿孙和晚辈的客人来居室外请安,允许了才让进去说几句话。当然条件差的,没人管的,叫花子的除外),要尊称人家为老婆婆,老奶奶,老夫人,老太太,阿婆,太姥(mu三声)等。



古代称呼老人的尊称词语有哪些?~

男性: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以“老朽”自称,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通常是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男子。
3、老汉是老年男人的自称。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谦之词,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较实在、厚道。
5、老翁是中国古代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称。例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们作个守门的老叟,料想还不误事。”
女性:老身、老妇、老妪、老媪。
1、老身是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2、老妇是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
3、老妪是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老媪拼音为lǎo ǎo,是指老年妇,出自《题贺知章故居》。

老年人的称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民间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称。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老人家 老丈 老朽 老夫 老叟 老翁
1、5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2、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3、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候生活条件差,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5、90——鲐背之年
6、10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7、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8、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对老人的称呼有哪些
答:100岁——期颐、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100岁以上——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对老人的称呼有哪些
答:100——期颐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古代怎么称呼老人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答: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5、90——鲐背之年 6、10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7、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8、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

耄耋耆耈什么意思?怎么读?
答: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耈”的字形,有没有感觉它像是一个佝偻着腰背的老人,这就是汉字的奇妙和有趣之处。 除了这四个字之外,古代对老人年龄的称谓很多,个个儿寓意深远,体现着汉字的博大精深。 就比如,孔子曾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耳顺之年”便成为了60岁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民间常...

老人六十岁至一百岁如何称呼
答: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八九十耄耋 一百期颐

如何称呼老人?
答:一、老人的别称: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二、形容老人的汉字 公 倪 华 叟 庞 宿 妪 姁 姥 娭 婆 孤 旄 老 耄 耆 耋 柭 眲 矍 癃 三、形容老人的词语 阿妈 ...

请教古人对年长者的称谓
答:一、古人对年长者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二、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1、令,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2、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

古代如何称呼年长的老人
答: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答: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2、束发:指15岁。3、弱冠:指20岁。4、而立:指30岁。5、不惑:指40岁。6、知命(半百):指50岁。7、花甲(耳顺):指60岁。8、古稀:指70岁。9、耄耋:指80-90岁。10、期颐:百岁。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

古代对人的称呼
答: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5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之年 90——鲐背之年 100——期颐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指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