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吃中药怎样调理

作者&投稿:缑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答案是前期可以先按上述剂量喝一段时间后看效果,效果比较明显的话,可以坚持按这个剂量来服用。同时注意观察服用期间有没有其它一些异常,如上火、拉肚子等。如果有的话就需要适当减量来喝了。必要时还是要找中医开方来调整用药和剂量的。下面就分述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及常规剂量。

1、生黄芪:黄芪不仅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临床上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补气健脾。而且黄芪还能够固护卫阳、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也常与白术配伍。每日常规用量,以9-30g为宜。

2、生白术:白术是一味调补脾胃的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脾虚湿困、泄泻,或水湿停留、痰饮、水肿及体质虚弱、表虚自汗等症。健脾燥湿止泻,常与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莲子、山药、陈皮等配伍;表虚不固,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伍。生白术燥湿利水作用较强,而炒白术则偏于补脾。每日常规用量,以6-12g为宜。

3、当归: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芪、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其又能活血,还长于调经,为妇科常用的调经药,如四物汤中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芎等配伍。当归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其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当归全身是宝,部位不同,功效略有侧重。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每日常规用量以6-12g为宜。

4、元参:也叫玄参,为清热凉血药。其味苦、咸,性寒。质润多液,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常用于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无论是外感风热,还是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均可用玄参来治疗,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每日常规用量以9-15g为宜。

5、麦冬:为滋阴药。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之功。其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常与元参配伍,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使用。每日常规用量以6-12为宜。

综上所述,上述五味中药配伍,共奏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功,常用于气虚肺热、津亏肠燥所致的便秘等。



脾胃养生的四大基石

调摄情志
情志指人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脾胃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还可以补益人体的精、气、神,保障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

起居调摄
起居调摄是指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到起居规律劳逸结合。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指运用各种器械或者徒手的运动方式来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愉悦心情、延年益寿的目的。
脾胃保健细则

饮食保健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身体健。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纳腐然饮食,运化水谷精微,为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动力。因此,饮食保健是其保健的重点。如饮食有节、饮食卫生、进食保健等。

注意保暖
脾“喜燥恶湿”,寒湿最易伤脾。气候的骤变,应加衣防寒,注意腹部保暖,夜间尤应注意腹部盖被。脾胃功能素虚者,可采用药兜保暖,结合腹部自我按摩。长夏季节暑湿甚,雨水较多,最易伤脾,此时应注意保护脾胃,不宜过食生冷,以防伤及脾胃。此外,还可采用针灸保健、气功保健等方法强壮脾胃,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艾条熏足三里以暖脾胃。如在患病时,用药也要顾及脾胃:一是在药物之中适当配合保护脾胃之品:二是尽量避免服用过于寒凉药物,伤及脾胃。有些损伤脾胃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水杨酸制剂、保泰松、消炎痛、红霉素、激素等能引起溃疡,也宜少用或慎用。

避免过劳
中医认为:“思虑伤脾”,精神过度紧张、脑力和体力劳动过度均易损伤脾胃。故脾胃的保健要充分注意综合护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保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生活、工作从容不迫而不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
脾胃保健穴位

神阙穴(肚脐)
神阙任脉之穴,位于腹部脐中,系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并与冲脉有密切关系,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枢纽,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足三里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
脾胃食疗调养

山药
性甘、平,气阴两补,是培补中最平和之品,可健脾补虚,滋阴利湿,建议选择新鲜的山药。

薏米
主要的功效在于健脾祛湿,补肺化痰,和山药同用,相得益彰。

芡实
味甘、涩,都有健脾止泻作用,因其甘能补脾。可以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
脾胃养生保健功法

太极拳
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强调练习者对意、气、形、神的锻炼,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八段锦
因其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其功法共分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适合各年龄段的人。

中医讲究养生,预防疾病,这比有病以后再治疗更好。体现在养生的论据是中医的口头禅(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而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用的都是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

小孩脾胃虚弱用什么中药调理?
答:第一、人参健脾丸,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的患儿。第二、参苓白术丸,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的患儿。第三、小儿健脾丸,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等。第四、启脾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

脾胃虚弱吃中药怎样调理
答:1、生黄芪:黄芪不仅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临床上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补气健脾。而且黄芪还能够固护卫阳、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也常与白术配伍。每日常规用量,以9-30g为宜。2、生白术:白术是一味调补脾胃的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

脾胃虚寒吃中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1.少吃生冷,冰镇食物。水果也要常温吃,冷水果(如香蕉、梨、西瓜等)要少吃。2.多运动,增强体质。因为运动可以使身体发热,增强胃肠功能。3.多吃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生姜和胡椒也可以吃。因为这样可以让脾胃更健康。4.感冒的话尽量使用食疗,吃药的话可以多看说明书。脾胃虚寒吃的药必须引起重...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好
答:1.经典古方理中汤中药调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身体是很脆弱的,吸收也不好,所以即使大补也效果不明显,此时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中药慢慢调理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也是最温和、安全的方法。理中汤是一剂经典古方,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具有治疗脾胃虚寒...

脾胃不好的人,吃哪些中药来调理身体呢?
答:一、白术、茯苓对待一些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重饮食上的调理,避免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刺激肠胃,因此就可以选择通过中医的建议,吃一些白术和茯苓。我们首先能够了解到白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经常的吃一些白术的话,能够补脾健胃,同时再加上一些茯苓可以有效的治疗脾胃虚弱的...

脾胃阳虚如何调理
答:白术、干姜、炙甘草、桂枝组成,也可以用于脾胃阳虚的治疗,根据临床的症状变化,比如兼有脾胃湿阻,痰湿内停的可以配合平胃散、二陈丸等药方共同使用,腹胀腹痛明显的可以搭配藿香正气散等,这些都是调理脾胃阳虚常用的方药方法。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文章内容,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宝宝一岁一个月,脾胃不和应该怎么调理,喝中药有用吗
答:儿童脾胃不好时候,考虑服用中药调理等是不太方便的。可以考虑给予中成药物来进行调理。除了药性温和的中成药外,还可以利用饮食来辅助慢慢改善, 1.注意脾胃虚的孩子的饮食一定要保证温热、不吃冷饮及口味刺激的食物(包括洋葱、大蒜、韭菜等),同时,不食油炸食物,也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如骨髓、猪蹄...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答:在中医方法中可以使用中药、针灸、艾灸进行调理;中药类以健脾消食,补中益气和胃为主;还可以针灸配合艾灸以中脘穴,建里,梁门,天枢穴,足三里等穴位效果很好;脾胃不好还应注重饮食作息方面,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而且要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其次要注意保暖,受寒是脾胃不好...

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中药怎么调理?
答:2、脾胃虚弱的中药调理方 2.1、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2.2、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本方适用于...

脾胃虚弱如何用中药调理?
答:表示暂时不可以吃。建议食疗,但如果脾胃弱的厉害看中医,吃些中药,但不赞成吃西药,比如中药就有德甫的常渭宝茶调理脾胃。粮食类:大米:味甘,性平,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玉米: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肉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