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诸葛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爱鹤失众
安然无恙
暗渡陈仓
拔苗助长
白头如新
百川归海
百丈竿头
半部论语
抱残守缺
背道而驰
比肩接踵
髀肉复生
别无长物
兵不血刃
波澜老成
卜昼卜夜
不逞之徒
不得要领
不胫而走
不可救药
不求甚解
不识时务
不遗余力
不知所云
才占八斗
草菅人命
长袖善舞
车载斗量
城狐社鼠
乘人之危
魑魅魍魉
出尔反尔
唇亡齿寒
寸木岑楼
大放厥词
大器晚成
当局者迷
倒屣相迎
得过且过
东窗事发
董狐直笔
断头将军
咄咄怪事
发愤忘食
反求诸己
防微杜渐
飞将数奇
分道扬镳
风吹草动
釜底抽薪
负隅顽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甘拜下风
纲举目张
高枕无忧
各自为政
诟如不闻
刮目相看
过门不入
汗流浃背
哄堂大笑
后起之秀
胡服骑射
画虎类犬
黄粱美梦
火树银花
鸡鸣狗盗
家喻户晓
间不容发
江郎才尽
脚踏实地
竭尽全力
金口木舌
噤若寒蝉
精卫填海
居安思危
举案齐眉
决一雌雄
开门揖盗
克己奉公
刻舟求剑
空中楼阁
枯鱼之肆
旷日持久
狼狈不堪
老蚌生珠
老生常谈
李代桃僵
梁上君子
临难不惧
洛阳纸贵
满城风雨
门可罗雀
名不虚传
模棱两可
内助之贤
南州冠冕
鸟尽弓藏
弄巧成拙
排难解纷
旁若无人
鹏程万里
疲于奔命
平步青云
破镜重圆
七步之才
奇货可居
气壮山河
千里鹅毛
千万买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巧取豪夺
轻如鸿毛
穷兵黩武
取而代之
人给家足
人琴俱亡
人言可畏
日不暇给
如胶似漆
孺子可教
塞翁失马
三迁之教
杀鸡取卵
伤风败俗
舍旧谋新
生花妙笔
尸居余气
十面埋伏
拾人牙慧
始作俑者
势如破竹
首鼠两端
水落石出
死而不朽
四面楚歌
泰山压卵
探骊得珠
天夺之魄
天下无双
天之骄子
同工异曲
投鼠忌器
兔死狗烹
外强中干
万马齐喑
亡羊补牢
望门投止
为富不仁
韦编三绝
未可厚非
畏首畏尾
刎颈之交
无功受禄
无妄之灾
吴越同舟
五十步笑百步
瞎子摸鱼
下里巴人
相敬如宾
小时了了
笑里藏刀
欣欣向荣
胸有成竹
栩栩如生
揠苗助长
言犹在耳
燕雀处堂
仰人鼻息
一败涂地
一场春梦
一发千钧
一国三公
一挥而就
一毛不拔
一诺千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身是胆
一问三不知
一言九鼎
一意孤行
依样葫芦
以邻为壑
以身试法
义不容辞
易如反掌
引狼入室
郢书燕说
有备无患
有志者,事竟成
与狐谋皮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月下老人
糟糠之妻
枕戈待旦
知彼知己
只重衣衫不重人
趾高气扬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忠言逆耳
众叛亲离
逐客令
专心致志
捉襟见肘
纵虎归山
作壁上观
作威作福
坐享其成

1.画地为牢
2.滥竽充数
3.守株待兔
4.望梅止渴
5.闻鸡起舞
6.指鹿为马
7.拔苗助长
8.叶公好龙
9.高枕无忧
10.掩耳盗铃
11.一鸣惊人
12.一字千金
13.刻舟求剑
14.铁杵成针
15.画龙点睛
16.熟能生巧
17.画蛇添足
18.狐假虎威
19.亡羊补牢
20.自相矛盾
21.愚公移山
22.对牛弹琴
23.井底之蛙
24.江郎才尽
25.洛阳纸贵
26.三人成虎
27.天衣无缝
28.胸有成竹
29.一举两得
30.八仙过海
31.毛遂自荐
32.请君入瓮
33.三令五申
34.势如破竹
35.枕戈待旦
36.黔驴技穷
37.郑人买履
38.杯弓蛇影
39.南柯一梦
40.图穷匕见41.惊弓之鸟
42.盲人摸象
43.囫囵吞枣
44.杞人忧天
45.塞翁失马
46.望洋兴叹
47.坐井观天
48.夸父追日
49.围魏救赵
50.下逐客令
51.夜郎自大
52.分道扬镳
53.梁上君子
54.投笔从戎
55.鹬蚌相争
56.悬梁刺股
57.打草惊蛇
58.东窗事发
59.东施效颦
60.高山流水
61.嗟来之食
62.老马识途
63.乐不思蜀
64.门可罗雀
65.抛砖引玉
66.卧薪尝胆
67.一丘之貉
68.班门弄斧
69.破釜沉舟
70.朝三暮四
71.邯郸学步
72.南辕北辙
73.狼狈为奸
74.按图索骥
75.沉鱼落雁
76.沧海桑田
77.草木皆兵
78.纸上谈兵
79完璧归赵
80.百发百中

三顾茅庐背水一战亡羊补牢混水摸鱼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举例造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指鹿为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举例造句】: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叶公好龙
【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举例造句】: 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举例造句】: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孟母三迁
【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举例造句】: 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举例造句】: 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抛砖引玉、指鹿为马、闻鸡起舞等。1、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什么
答: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完璧归赵、入木三分、风声鹤唳、围魏救赵、闻鸡起舞、纸上谈兵、刮目相看、钟鼓之乐、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抛砖引玉、负荆请罪、买椟还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请君入瓮、高山流水等。《退避三...

源自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
答:凿壁借光,围魏救赵,霸王别姬,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滥竽充数,封狼居胥,纸上谈兵,焚书坑儒,牝鸡司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南辕北辙等,这些都是历史故事延伸下来的成语或者四个字词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图穷匕见、悬梁刺股、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些什么?急需急需!!!
答:胸有成竹(文与可)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

源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答: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例 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

历史故事的词语有哪些
答: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

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答: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胸有成竹(文与可)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 穆子澈想我1997 2019-06-26 · TA获得超过43.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闻鸡起舞、洛阳纸贵、背水一战、凿壁偷光、毛遂自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