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青春期初中生最近从一些很小的细节感觉老师和同学都讨厌我,所以我很快就变的没自信,我不知道是 青春期孩子脾气暴躁,爱生气怎么办?

作者&投稿:守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种理念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在孩子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完善和提高。我们常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离开了教育又是万万不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两种规律:一是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二是教育本身的规律。不遵循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错误的教育,错误的教育对孩子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会是一种伤害,有时候这样的伤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教育成果的滞后性又决定了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心灵是教育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育工作展开的操作间和产品库。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心灵工作者,让孩子们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快的成长,所以,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时,也是我们该反思自己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时候了。每个生命生来都是积极向善的--“人之初,性本善”嘛,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那是因为人的生长都需要一个容器,胎儿脱离“”时,环境就成了他成长的“第二”,我们虽然面对的是刚刚入学的6岁幼儿,可是他已经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中接受了将近6年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我们不能指望短短的几年时间来实现一个人的全新塑造,所以,我们教育学生三年,就应该着眼于学生三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发展来面对教育工作,走进学生心灵,读懂我们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给他自己要接纳的教育,反之,我们不能打着“我为学生好”的旗让课堂捣乱的孩子坐在老师的讲桌旁边,打着“我为学生好”的旗让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罚抄课文多少多少遍。这里,我想谈两个案例: 1、来自我本人的故事。刚毕业的时候去的是一所小学带毕业班,那一年心情很灰暗,主要是在工作和上学的选择上痛苦地挣扎着,因为种种原因吧,我最终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了当老师,说实话的我不讨厌教学,和孩子们相处的那一年我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于是决定大干一番,第二年到了中学,我错误地认为,像我这么瘦小的个头要想在初中生面前有威严就必须严厉,除了严厉还是严厉,我凭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第二年校领导就要求我带毕业班,因为出好成绩嘛,渐渐地,我有点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教学似乎除了学生的分数,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乐趣了,学生看见老师都敬而远之,课堂上害怕打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我们似乎成了两条永远不能相交的平行线,按理说我们年龄相差无几,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应该和老师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有一天我又当上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这样的滋味是何等的苦涩,在驾校学车,我和另外两个同事由张教练来带,第二次接触他就因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练车被狠狠地批了一顿,从此以后,我们就给他贴上“他非常严厉,我们很害怕!”的标签,练车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出现闪失又被挨吵,中间休息的时候躲他躲得远远的,不想交流什么,有困惑的时候宁愿请教别的教练或一知半解的学员都不愿意亲近他很多,我在想,曾经我的学生对我也是这样的心理吧,只可惜这样的换位思考太晚了,我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本着“为他们好”的原则,从事着一种从情感上很不愿意接纳的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看到了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我想,有了情感介入的学习是不是更高效的学习? 2、韩玲老师的故事。韩老师说她是带“差班”“乱班”起家的,问题学生多多的班级让她带出名气后,各种各样的邀请、提拔、荣誉纷至沓来,学生逢年过节的登门拜访、走在大街上的热情招呼都让不是当教师的丈夫“吃醋”,“看你们当老师的多幸福,走到哪里都是名人啊!”类似这样的幸福我现在也有了,那是去年刚接受四三班过的第一个教师节,讲桌上被五颜六色的鲜花淹没,办公室里三个大花篮代表的是所有家长对我们老师的祝福,那一刻,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涌上心头,对我来说,这样的感觉似乎来得太晚了些。真的,当我们真正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的时候,我们就离教育家不远了。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并不是很强烈,这就需要我们做教育者的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了。一种心态在对所学校的多名教师的心理测试中发现80%的老师有心理障碍,八中的石伏平老师开办“石老师德育工作坊”为一线教师排忧解难,周玉波老师在《优秀班主任的修炼》中提到: 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认同“教师”这个职业,调试好自己的归属感。他说:“人不是青蛙,人的自然行进是一步一步地,不是一跳一跳的。不然的话会很累。因此人的行进要自然,要随时找准自己的延伸点,而不是跳跃点。”人在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注重的是情感和自身的价值,面对五光十色的学生,有时我们感到的是眩晕,怵头和无奈,所以教育让我们产生了“挫败感”,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马上改变,改变了就应该永远不变,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孩子成长中一个关键的“时间”因素导致我们经常产生“过早挫败感”,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人抱怨“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刚批评教育过,一转眼就又找事。”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完善的体,正是因为孩子的不完善才有了教师这一职业,孩子的缺欠需要老师帮助成长,人都是不完美的,当我们抱怨孩子不可理喻是就该反省是不是太苛求于完美了,教育不会像数学题那样,理想而精准,不是1+1=2,在诸多条件的影响下,尤其是教育情境的影响,1+1大多数情况下是小于2,甚至是等于0的。改变不了环境就学会改变自己,我们好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延伸点,在校长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李新平老师已经开始自费学习,准备报考国家级的心理师,闫万杰老师也打算通过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寻找自己的职业幸福之路,其实,我现在也挺知足的,当我从张水老师的报告中得知天津地区的小升初依然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且每个月都有学业成绩测试的时候,我就觉得还是在郑州做老师的好, 老师们,如果你烦,记住,不是因为你身边烦心的事多,不是,那是因为你选择了一种烦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当背对太阳时,他的影子留在了前面,你就会总是看到一个黑魆魆的自己,就会永远生活在阴影里;如果你面向太阳,迎着阳光,影子就会甩在你的身后,你就会永远看到的是光明。其实就是一,转身的问题。有阳光心态的老师才会带出阳光心态的学生,学生的行为问题都是一定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学习心理健康一方面是让我们本人获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了更好的教学,达到一种双赢的境界!一种回忆我常想起自己小学、中学以及示范时的学习生活,留在记忆中的不是上语文课、数学课或英语课的课堂教学情景,而是一次次活动的经历:小学六年级时骑着自行车到双洎河野炊、为了写好一次作文,老师领着我们到操场上现场模拟事件的经过,中学时在电影院的节目演出等等,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班会课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没有精彩活动的校园生活,就没有学生终生难忘的亮点,学校、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回忆--丁如许,我个人认为,班级作为学校组成单位,不能总是学校活动的牵制,我们应该以班为单位搞出自己的班会课特色,德育不是口头说教,生动鲜活的活动是孩子们获得成长的土壤,在这里我想借用丁老师的班会课案例和老师们做交流:《诚实守信伴我行》(详)《面对灾难》(略)--公共邮箱 推荐介绍渠艳霞老师《魅力班会课》一书,方便老师操作适合小学生的班会课。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推进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推荐我的《小习惯改变大世界》 班主任工作是“甜蜜的苦差事”,找准一个方向把工作做到极致是丁老师成功的法宝,愿每一位在坐的班主任虽然干的是“中国最小的主任”的工作,但都能做最快乐的主任!一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天津之行虽然短暂,但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城,不是因为它作为一个直辖经济发展比郑州快,也不是因为作为一个港口城,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紧邻渤海湾,恰恰是因为细节,这里和老师们分享两个生活小片段:1、“的哥”的故事。因为地况不熟,到天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打车不下10次,每每遇到拎着大包小包地上下出租车时,“的哥”们总是走下车来替乘客打开后备箱拿出行李,如果仅是偶然的话,我们坐的这几趟车全遇上好人了,同样的情况在回到郑州的凌晨4:30,在黑乎乎的夜里,寒风中我们摸着车盖子找到按钮打开后备箱,一件件拿出行李,司机坐在车里一动不动地还埋怨着我们速度太慢了,我想,这一小小的举动折射出的恰恰是一个城民的文明程度,也是素质问题!2、商人的故事。东西的时候,我最不爱和人讲价钱,把握不好度害怕上当受骗,最主要的是怕还价遭到老板不满,我亲眼见过在郑州,做生意的老板对顾客讲价钱不满意时的恶语相加,俗话说:“不成仁义在”,天津人做生意也允许砍价,同事打算个打火机送给老公,价钱讲好后老板就现场充气试给我们看,结果不曾想油漏的哪儿都是,一点火都着了,我们担心安全性能不好,加油又费劲就决定不要了,老板只是无奈地说了句:“你看都加上油了怎么又不要了呢?”我们心里也知道一时半会他也不掉这火机,可是又不能违心地个不太如意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在郑州,估计我们是会比较麻烦点,可能最终也是选择没有走商品,但老板绝不会轻而易举就放我们走掉的,所以,我喜欢天津商人的生意品质。教学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需要关注细节呢?案例1:数学课上的“意外”,主人公:闫淑雯、杨梦飞,细节:“摸”和“拽”上演了一幕课堂小闹剧,结局:杨梦飞70%责任,闫淑雯30%责任。老师的作用就是走进孩子心灵,从细节入手读懂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教育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用周玉波老师的话说就是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要养成先听先想后说、多想少说的习惯。在对学生行为问题处理时,应更多的考虑“因”,而不能一味的从“果”的角度处理。 案例2:是价钱问题吗?三个同学在教室玩球,打碎了一个同学的眼镜。在赔偿的问题上,三个家长的态度不统一,让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很为难。“主犯”的家长认为:眼镜不是新的,不应该全赔。“原告”的家长则认为:一千多的眼镜戴了不到一个月理应全赔。(石伏平)怎么办?教育工作是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三方面能力:懂教育、懂心理、懂自修--周玉波。如果还有这样的外出学习机会,我还要选择走出去,也希望领导把外面的专家请进学校里来,我们学习着、研究着、也在进步着! 最后,我用电视剧《我是老板》主题曲《相信未来》的词结束今天的发言: 这一路走来 梦想从未更改 相信真心的付出 就能够活得精彩 把头抬起来 拍拍身上的尘埃坚守心底的真爱 勇敢地相信未来

我是一名初中生,遇到青春期叛逆问题我应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想营造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家长过多去干涉自己。但是由于家长们的传统思维,觉得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听父母话,是错误的,那么,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我是一名青春期初中生最近从一些很小的细节感觉老师和同学都讨厌我,所...
答:我是一名青春期初中生最近从一些很小的细节感觉老师和同学都讨厌我,所以我很快就变的没自信,我不知道是我长的有问题还是我身上有什么不对,可是就总感觉老师不喜欢我,是我多疑了吗... 我是一名青春期初中生最近从一些很小的细节感觉老师和同学都讨厌我,所以我很快就变的没自信,我不知道是我长的有问题还是我身...

我是一名中学生,最近突然变得很奇怪,感觉心情失落很多,对不好的事情...
答:嗯,没事的,青春期这样都正常,因为突然明白了一些事,看透了一些以前不懂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矛盾,你可以查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咨询

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跟我撒谎,咋办呢,初中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有哪些呢...
答:初中生属于青春期,思想心理在变化,思想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比较叛逆。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撒谎是正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 初中生说谎背后的心理是什么?首先,是叛逆心理。 孩子一上中学,就会突破童年的思维方式。 他们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 他们开始尝试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我是一名初中生,成绩还好。最近很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很叛逆……家人经常...
答:还是不要的好。现在这个时期,有叛逆心理很正常啊,有时候和老师有点小摩擦也没什么,他们会理解的。还有,我觉得,你家人因为成绩责备你,倒是不应该,纵然学习重要,但是比不上他们在这时对你的关心,还是和他们好好交流交流吧!现今社会文凭很重要的,不能因为赌气毁了自己,要好好学习。成绩不理想...

我是一名初中生,以前脾气挺好的,现在,动不动就想发脾气,我想反思,可...
答:青春期到了吧,内心躁动不已,似乎有许多情绪需要发泄。又或者生活有些压力了,所以形成易怒性情。都无所谓啦,主要是面临的事情让人难以解答,或者让人不顺心,个人处理事情,包容事情的能量又有限。要怎么解决呢?三个角度,一个是让那些烦你的事情尽量减少,比如父母让你觉得烦了,你可以叫他们少说你...

小玲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对父母的话有些反感,觉得父母很唠叨,便一回家就...
答:女孩子青春期叛逆很正常的,可能是上初中学习压力大了,或者是同学之间遇到了不愉快,慢慢会好的!

初中生有自残行为怎么办
答:1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喜欢追求完美,而现实中往往实现不了自我,因此就会产生厌己厌世心理,中学生本身应该多学习积极向上的东西,要充满阳光,2社会和家庭都应多多的关心这些留守学生,对中学的自残行为,应多关心,劝导,让其在心理上知道关心他的人很多的,应该燃起对生活的希望。3学校应该多举办...

我是一名初中生,现在初一,性格天生比较内向。 有社交恐惧,轻度抑郁的症 ...
答:首先跟你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等你长大一点你就会发现,人是天生分内向和外向的,改不了,虽然内向的人不善社交,但是不影响在人群中的影响力。我初中的时候很怕落单,总是费力讨好别人,然而我总是很边缘化的存在。现在的想法是,我才不在乎那些同学不同学的,我应该学的更好,为我的人生铺好路...

初中生有早恋迹象怎么办
答:事实上“早恋”是学生在青春期的一种理想观、价值观的暂时迷失,是一种不规范的,具有反叛性的思想和心理品质。导致这种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班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都能引起学生“早恋”。通常中学生出现早恋的原因有四种: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早恋;因从众好奇心而早恋;因...

目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答:分析当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第二,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