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

作者&投稿:良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此,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认为,孔子这是在传授自己的经验,他说他自己曾经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因而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门用思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因为需要知识配合思想,所以要多读书,多思想。

这是孔子在探索中发现的道理,也是南先生所要给我们的忠告。因此,南先生进一步指出,一个有天才、有思想的人,首先要注意多读书、多求学。自己以为自己是天才,聪明了不起,如果多读书以后,自己就会变得非常谦虚了。常常我们自以为是一个大发现的,多读了书以后,才知道古人早就讲过了,从而知道原来我们并没有超越古人,而且古人比我们所知道的还更多。

确实如此,在今天,当我们以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非常先进,而我们自身懂的东西很多的时候,仔细地去看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古人早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白。而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学到很多,甚至比身边的人懂得都多的时候,某天走出去,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好像在学问和知识的路上,没有尽头和边际可言。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你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小男孩,还是学识渊博的学术泰斗,很多时候,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对此都会深有感触。

因此,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话。在当今这个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要给自己充电。其实,它们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即我们要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

不论你的学历是小学还是博士后,不论你是否真的懂得很多,都不能忘记,学习是一件终身进行到底的事,而不该认为学了几年就足够用一辈子了。要有所成就,不是学几年或者学一下子就能实现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曾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对此,南先生评价说:孔子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也是他的学习精神。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在学习上,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因此,南先生进一步指出:“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正是因为孔子有“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态度,所以他才能做到“学而不止”,才能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大学问家和教育家。

事实上,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不容置疑和抛弃的事业。一个能坚持学习、不断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内涵,这也正是南先生所强调的修养。只有做到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才能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为人处世,不断获得生活的真知和对人生的领悟。因此,古人直言不讳:“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也正是南先生倡导我们要多读书、多求学的意义之所在。实际上,南先生自己就是一个“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的人。

大家都知道,南先生嗜书如命,而这不是南先生一时兴起的爱好和乐趣。自小,南先生就是个酷爱读书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坚持学习,保持读书的习惯,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南先生把读书作为自己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一生读书无数。正所谓“生命不止,读书不已”。

很小的时候,南先生就熟读四书五经。稍年长一些,便开始广泛地涉猎古代诗歌辞赋。习武期间,南先生也没有丢弃“文”,利用闲暇,他在“闲地庵”借阅大量书籍,古今中外,无所偏废。而当南先生在峨眉山闭关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要学习、要读书。事实上,在这段时间,南先生读了几千卷《大藏经》,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还把《永乐大典》、《四部备要》等古代典籍读了个遍。尽管如此,南先生仍不认为自己读够了书,也不认为自己学够了。相反,南先生始终不忘读书,甚至常常苦于身边没有书读,嘱咐学生到书店去买,或者从报纸杂志上复印文章。

正是因为南先生能秉着“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的态度坚持学习,不断学习,在说话、授课的时候,南先生才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许多事例和典故信手拈来;也正因为如此,南先生才能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生活中,作为一个平凡人,即使我们不求闻达于后世,可是,若要不断成就自我,充实自己的人生,学习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次持久战役。学则进,不学则止,甚至退步。因此,我们不如像南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



~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出处: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枕中记(黄粱梦、邯郸记)--沉既济(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答: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ㄎㄜˋ客)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雄藩垣,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

四字成语将什么什么
答:不知老之将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将功补过、 帝王将相、 损兵折将、 计将安出、 日就月将、 鸿鹄将至、 残兵败将 精兵强将、 断头将军、 神兵天将、 将功赎罪、 将勤补拙、 败军之将、 斩将搴旗、 老之将至、 兵多将广、 将伯之助、 望眼将穿、 筑坛拜将、 覆军杀将、 将门无犬子、 拜将封侯...

老之将至云什么古之学者为己今
答:出自论语。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儿。《论语·述而》注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注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

康熙名言
答:即如孔子「从心所欲,没有逾矩」,尚言于「志学」、「而立」、「没有惑」、「知命」、「耳顺」之后。故前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禀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慧,保全其忠信者,无所没有至。荚幼子之圣,其求讲之心,乾乾没有息,有没有知老之将至。故但凡是有志于圣人之...

论语的名言有哪些?
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雍也》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述而》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关于书的成语及解释意思?
答: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口惠而实不至 《礼记·表记》:“口惠而... 1 lián mèi ér zhì 联袂而至 ... 1 lěi tǔ zhì shān 累土至山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 1 lǎo zhī jiāng zhì 老之将至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 1 yī bǐng zhì gōng 一秉至公 清...

终身学习重要性
答:一旦学问上有所获益,孔子又会快乐的不能自己,甚至忘记忧愁,也忘记了老之将至。孔子的为学精神是永远年轻的,所以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只有终身不倦的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都有新的境界;我们也只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由妇女变成富女。那么,让我们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做个...

宋书 颜延传的翻译
答:东拼西凑以糊弄无知的人, 附会当时的偏见来抗拒真理, 这是一种近视行为, 而不是长远的打算。如果恰巧宋书 • 221 •遇到一些通人硕学在座, 自己...如果明白这些道理, 我们将忘记老之将至, 如果不了解这些, 你又将到哪里去呢? 我偶然写到这些, 粗略地敷陈一下我的观点, 如果以严格的标准要求, 那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将老之将至,云耳指的是谁?
答: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