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赏析 王阳明名言名句

作者&投稿:澹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阳明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名言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译文:

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最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一,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卷上 ( 门人 薛侃录) 》 王阳明这里圣人的标准是要”纯乎天理“,关于这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代的东西,早就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好吧,我们换一个说法,把圣人换成人才。把标准从”纯乎天理“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说,人才的标准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我想这样大家就没有异议了吧。

1、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4、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5、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6、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王阳明

  7、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9、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

  10、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1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3、“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

  14、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

王阳明名言名篇赏析——玩易窝记
原句
玩易窝记
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乎其若决,了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克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阨也。
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名其窝曰“玩易”,而为之说。曰:夫《易》,三才之道备焉,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共变而玩共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盖昔者夫子尝韦编三绝焉。呜呼,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
赏 析
此文作于正德三年(1508)谪居龙场驿时,文章叙述了自己研读《易》的三个阶段:一开始的茫然不解:“仰而思焉,俯而疑焉”;接下来有所明白,心情愉快,“沛兮其若决,了兮其若彻,灌淤出焉,精华入焉”;最后反复涵泳玩味,得《易》之主旨,故“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通过研习《易》反观人生,了悟苦难不过为外在之物,不足乱心,达到了“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的境界。正因为由《易》悟道,故而欣然命名所居之处的山洞为“玩易窝”。“玩易窝”在今贵州修文县龙场镇新春村一座孤山下,洞顶有石刻“阳明小洞”四字,另有明隆庆年间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手书“玩易窝”三字、民国三十七年(1948)兴义何辑五书“阳明玩易窝”之石刻。
王阳明在玩易窝静处玩味《易》,所得甚夥,此记后半段详细阐释了自己研习《易》的心得:通过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可以看到“体”立,“用”才能行,而“用”行,“体”方可显,这就是王阳明所悟“体立而用行”之道。同时,他指出《易》之变化无穷让古之君子玩味不已,由自然而思考人事,并引孔子研《易》而发韦编三绝之叹之故事来感叹《易》之深奥,他自少年时代便沿家学对《易》多有思考,但仍说“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正与前文习《易》的三个阶段相呼应,足见其沉潜玩味之深。
《玩易窝记》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由《易》悟道的过程。据《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掲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王阳明在年少时得遇硕儒娄谅,就已经能与之探讨朱熹解经之思想,足见其思考之深入。在家依然涵泳玩味《五经》经义,欲从中得圣人之旨。后入狱也未断研习《易》,有诗云:“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睛?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起舞还再拜,圣训垂明明。拜舞拒逾节?顿忘乐所形。敛衽复端坐,玄思窥沉溟。寒根固生意,息灰抱阳精。冲漠际无极,列宿罗青冥。夜深向晦息,始闻风雨声。”(《杂诗三首》之三)已经开始悟到《易》之妙处。正德三年被贬龙场驿后,王阳明依旧不断研习五经,但“龙场居南夷万山中,书卷不可携,日坐石穴,默记旧所读书而录之。意有所得,辄为之训释。期有七月而《五经》之旨略遍,名之曰《臆说》。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五经臆说》一书后被烧毁,仅存钱德洪整理的十二条,其中有五条阐释《易》,从中可窥王阳明受《易》影响颇深。《五经臆说》的撰写是王阳明凭着记忆玩味研习而成,更多个人的创见,他自己也强调“不必尽合于先贤”。《玩易窝》的创作也与撰《五经臆说》类似:“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虽然地处僻陋,无书卷可查,但这种环境下反而有助自由思考,不拘泥前人时贤的见解,完全从自己的思考出发,发人之所未发,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王阳明这段关于良知的阐释,明显可从《玩易窝记》中看出端倪。良知如《易》之道,变化无端,难以把握,故难有人参透,参透者即为圣人。现代易学家朱伯昆先生认为出:“王氏心学的基本命题,虽非出自《周易》经传,但其思想体系亦受易学影响。”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在《朱子晚年定论序》中提到自己龙场悟道一事:“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念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可见玩易窝、何陋轩等地物质条件之艰苦、远离朝廷之闭塞,反而给予王阳明自由思考的空间,反刍多年学习之积累,终了悟到道从心出,与外物无关,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
《玩易窝记》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前段叙事,后端议论,由事发理,简洁凝练,别具一格。前段叙述学《易》过程的文字有如刘勰《文心雕龙》,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从不知到入门再到了悟的历程。中间采用引证的方法,将自己贬滴龙场驿而不觉其陋与“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相比,点出“玩易窝”命名之缘由,引出后面一大段玩味揣摩《易》之心得就水到渠成。“记”这一体裁多叙事,而此篇则重在议论说理,不拘一格,正应了王阳明读《易》之所得“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从散文创作的艺术手法而言,王阳明龙场玩易文以 及《五经臆说》主要采用引证的方法,论证‘心即理’的心学思想,直达本心,从学术思想的流变上确证了心学思想的渊源关系。”王阳明《玩易窝记》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实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王阳明的名言~

1.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王阳明名言名句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阳明心学名句欣赏,不用忍
答:王阳明心学名句1: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感想:受到别人的嘲笑,不要受到别人影响,不要急着生气,不要被对方的言语影响。静心来做好自己的事,流言嘲笑语自然就消失。王阳明心学名句2: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
答: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详细地赏析这句话(作文片段
答: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答:27、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28、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

阳明心学的名言有多少句
答: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7、不以聪慧警捷...

王守仁名言大全
答: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守仁名人名言: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所以为圣...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名句是什么?
答: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所以立志成为圣人,你就能成为圣人;立志成为圣人,你就能成为圣人。志未定,犹如船无舵,马无环,随波逐流,到何处止?古人说:“你行善,父母生你的气,兄弟生你的气,人民看不起你,不这样做也可以。”...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如同于水之源、木之根,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所以无时无处都应该以立志为首务。对于阳明而言,志若立,则理自明,私欲萌动尽除,故又说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这部作品很值得去看看,会有意想不到的理解,还能让人活得通透一些。以上内容参考:古文之家—《示弟立志说》

阳明心学对诗歌有何影响?
答:王阳明的诗词名篇及赏析汇总如下 1、《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的。...

阳明心学中的花不在心外,什么意思?
答:阳明先生说“花不在你的心外”定然是对的,所以心内自有乾坤,花花草草不过是心内之物而已,因为自己念及此花,此花此时方有颜色,自己若不念,此花便与心同归于寂,但是花如何开,花又如何寂灭,并不知晓。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