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应掌握怎样的方法? 如何审美中国古代园林

作者&投稿:阎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园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这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在植被、水体、建筑位置等方面注重对园林的小气候条件的改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山石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风景式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特点。建造园林所用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重在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将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炼和微缩收纳至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其目的是为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这些对现代园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具体说来,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
  1.1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人文情怀。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岩洞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一处。
  1.2 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 浓郁的诗情画意
  园林设计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审美特征。此外,园林中楹联、匾额中的书法作品也是与这种审美情趣相一致的。石谈及楹联、匾额及对景色园区的命名等等也都体现着深厚文学底蕴,同时也对园景起到了点睛作用。这些综合的表现形式流露出的是浓郁的诗情画意,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1.4 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通过人工的方法营造了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还在园林设计中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内涵通过视觉与文学等形式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让身处其中的欣赏者不仅满足了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还在欣赏过后在心灵与精神上受到激发,产生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深层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上述特征正是通过设计者将设计思想经由园林构造中所有涉及的这些视觉要素,在局部细节到整体的安排中遵循一定的审美思想和人文背景下体现出来的。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每个单独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很多组成要素,而且每个园林根据园主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兴趣爱好在园林设置组成要素中都会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普遍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在构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要素采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而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这些构园要素是为了在现代环境景观的设计中更好的借鉴、利用。
  2.1 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讲的是建筑与园景的整体配合关系。另―方面,说的是植物与山石等作为点缀的细节要注意与建筑内外部位置的经营一致。在中国园林中,建筑的特点是散点式分布。建筑本身并不作为整个园林中的主体物和构图中心。建筑除满足休息、居住、娱乐的基本功能外,要与园林的整体相互穿插、交融,使建筑在风景园林中不显得突兀。这就要在园景的布置中服从整体需要,使建筑与园林中的山石水体互相映衬。此外,中国园林的设计中很多采用借景的手法,无论是象岳麓书院中近借窗前的几杆翠竹还是如同拙政园远借北塔寺景色,这些都是应当在园林的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只有因地制宜、借的巧妙才能体现出设计者的妙思。
  2.2 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正是有水的存在才使得园林得水而活。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使得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而对现代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学习水体布局是为了要学习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同时结合植物与地形布局,能够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另外,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要讲究动静变化,古典园林在水池中或池塘沿岸栽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在水中放养鱼类,都是为了增加整个园区内各个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动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殊美学基础是什么?~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建筑、山、水、植物)的三个方面。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筑山在古典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而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山与水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有山必有水。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利用水面的曲折、山石为驳岸、筑岛、架桥等手法尽量表现天然水景的意蕴。
  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丰富繁茂的生态。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起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总之,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是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它是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像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的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从而在园林总体上的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固然脱不开其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但中国传统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
  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在空间上可虚实相生、隔透自由的在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
  另还创造出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使建筑更进一步融糅于自然环境之中。譬如,亭这种最简单的建筑物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具有点景的作用和观景的功能。再如,廊本来是联系建筑物、划分空间的手段,而园林里面的那些“水廊”,“游廊”等各式各样的廊子,好像纽带一般把人为的建筑与天成的自然贯穿结合起来,成为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
  总之,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谐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大自然的“为而不持,筑而不宰”的态度。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得触类旁通,融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的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静做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段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因此,人们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所得的感受,往往仿佛朗读诗文一样的酣畅淋漓,这也是园林所包含的“诗情”。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绘画艺术对于造园的影响之广,渗透之深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空间的形式导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这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意境的涵蕴既深且广,为创造园林的意境,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强调以下两点:第一,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得感受。第二,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园林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参考:http://www.yuanlin1.com/news/gujian/20114198475380493.html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表现哪些方面
答:1、能动模仿自然 能动模仿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的最显著审美特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观赏中国古代园林,首先应该把握此一特征。2、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形式美规律,是使一个事物的诸多内容要素组成为一个美的形式的规律。对园林来说,形式美规律就是把山...

中国古代园林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有哪些方面
答: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2.自然之美: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

中国园林的美
答: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观叶植物的重要性观叶植物在花园的设计中很重要,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花坛中栽种些观叶植物是很自然的事情。建筑与庭院景观的协调性日式庭院与西式建筑两者难以统一,...

园林建筑应该怎么审美啊?
答: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和韵律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园林中的参差布局,虚实对比,组成园中有园,变化的空间序列成为旋律上的起伏收敛。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不觉其小,大园不觉其旷。尤以占地较小的园林,藉助于引景、借景等手法,使迂&#x...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包括哪些内容
答:园林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应该分开中西来分析:1.中国园林艺术:又不是单纯的描摹自然,而是要在对自然进行选择和加工中,融入人的审美情趣和理想,将自然美提升为意境美。诗文入景是中国园林意境创造的独特手法。所以,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核心思想。计成论造园之道,既讲客观自然...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元素
答:二、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三、园林艺术中的形式美 四、园林中的艺术美 1. 造型艺术美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瀑布、喷泉、植物等都讲求造型,这一点在西方古典园林中体现得尤为显著。2. 联想意境美 园林联想意境美是中国园林的特构,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形式的内在因素。“望梅止渴”??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它既有一般艺术美的规律,又有其独特的风格。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按照一定地域的园林艺术原则创造的,既保留了自然因素的美,又注重可观察、可移动的美,宜居可玩,强调精神的功能,“美、善、乐”是其本质的审美特征之一。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

如何审美中国古代园林
答: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

中国园林设计追求什么三种美的协调统一
答:3、艺术美:中国园林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追求艺术美的表达和实现。园林中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元素的运用,形成了艺术美的感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设计被视为一种精神和审美的体现,通过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协调统一,呈现出了中国园林设计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中国园林的两大类:1、规则...

中国古代园林最高的审美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崇尚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屠隆《画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是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