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和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佼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素养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 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 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我认为, 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是私家园林。它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审 美核心。 又往往是文人雅士用以修心养性的处所,风格上讲求淡泊宁静的闲适意 味。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 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 家之手的原因, 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 学标准和精神诉求。园林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与 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园林之所以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也与其表现了园主良好的艺术修养 和卓尔不群的个性有关, 于是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也就成了造园者最习以为常的出 发点和归宿。 我国建园以机械模山范水为大忌,而强调“立意” ,强调表现营建者“胸中 丘壑” 。整个园林,有它的诗情画意,某一风景点所展示的画面,也都氤氲着一 定的情意内蕴,足以牵人情思,动人魂魂。哪怕是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树, 一株老梅,一丛翠竹,也都让人联想到某种人格,某种气度,成为情表意达的载 体。 如果是在苏州园林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便是一个角落,也都 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 缀其间或叠以山石, 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十分注意让粉墙的白色与整 座园林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 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 园的重要原则。这也与园主的文化素养有莫大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宛若天成” 引用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个人对于自然纯粹的东西都 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愫吧!这有点像老子的天人合一。只能说:这是一种艺术。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是造园的一种艺术。不论是空间有限的私家园 林,还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不论是安抚灵魂的寺观园林,还是陶冶性情的名 胜风景园林,都极力追求天然山林的野趣。这不同于西方园林,作为西方古典园 林的代表, 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 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 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 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 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 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相反,中国园林也 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 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 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因地制宜,随势就形,做到“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 假虚设”。园内的艺术加工,也尽可能寓诗情、参画意、避雕琢之痕。叠石成山 山有脉,凿池引水水有源,四时花木,虽由人植,但不假修饰。至于园中的亭台 楼阁,均不作园林的重心和主体,而重在发挥其“点景”作用,务求与四周的花木 融为一片。这样,亭台参差,道路逶迤,山石错落,花木掩映,整座园林就成为 艺术的整体,成为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然境 域。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 身处园林之中, 你会感觉到园林带给你的愉悦,心里的美好感受是很多其他 的美好东西无法取代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细腻仿佛人的内心,它的精彩之处就在 于在步移景易当中体味内心情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 秋水》记载,有一次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庄子说: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 的快乐呢?庄子回答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段对话充 满了智慧和情趣,流传极广,后世不少园林作品都引用了这个典故。如寄畅园有 “知鱼槛”、颐和园的谐趣园中有“知鱼桥”、香山静宜园中有“知鱼濠”、圆 明园中有“知鱼亭”、北海公园中有“濠濮涧”,所追求的都是乐而忘忧、自得 放达的境界。 这何尝不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造园时都会考虑到园林与人 的交流,与人的共鸣。 同时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达到与人对话的良好效果, 是因为中国园 林在设计中很注重步移景易的设计方法,这也是一种时空关系的体现。扬州何园 给我的感触很深, 我们在行进中体味何园带给我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这让我们体 味内心情感的变化。可知,步移景易创造了空间时间美,空间时间美使人的与自 然能安然对话。 总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 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 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这并非自然的翻版,而是“追求 自然的本质”。而“追求自然的本质”恰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应多方研读,才能品味其真谛,吸收其精华。 研 究中国,必当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味道。 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 我们应该汲取古典园林之精华, 创造设计出现代化的、 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空间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所追求的方向。 园林是反映 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 园林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园林又是社会的 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水平的实境,所以,园林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文明的 需要, 还要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 功能要求等内容, 创造出景色优美、 环境卫生、 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 使之既有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又有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

诗情对画意,雨雪对什么?~

诗情对画意,雨雪对风霜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http://www.landscapecn.com/paper/detail.asp?id=2427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和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 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是私家园林。它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审 美核心。 又往往是文人雅士用以修心养性的处所,风格上讲求淡泊宁静的闲适意 味。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 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 家之手的原因, 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
答:②首先,它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什么的意境
答:古典园林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造景手法: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通过错落有致的摆放方式、错落有致的视角选择等手法,创造出一种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2. 植物造景: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非常重要,常常采用疏密有致的方式来营造出独特的美感。同时,植物的...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诗情画意”都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为了达到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中国园林艺术创造了许多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园技巧。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自然美,几乎所有园中都有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创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自然风光。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主要精神和手法何在?
答: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它在构思、取材、建筑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将人的理想、趣味和精神追求通过景物展现出来,达到"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园林的命名和对建筑、山水景色的题名及楹联[23]、匾额[24]等更是抒情寓意,充分体现中国传统...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哪些艺术风格?
答:中国古典园林是汇集山水营造、园林建筑、植物园艺、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综合形成的特有自然山水园艺形式。它是中国农业文化的体现,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含蓄、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之美,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也是人类文明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指
答: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在于其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被精心安排,形成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漫步在园林中,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诗画之中,感受到一种恬静、淡雅和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还在于其借景生情的巧妙运用。园林中的景观被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什么表现了园林的情调内涵和意境
答: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表现了园林的情调内涵和意境。

【从王维山水诗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蕴】 王维的山水诗
答:”可见,王国维所说“意境”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当点出了王维诗中巨大的审美意境。且看《鹿柴》于空山中写空灵之境,闻人语响,却始终不见人,园林远借山景,人隐山中,着力显现着...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答: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3、造景含蓄,那人寻味,一点方悟 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亭榭匾额成了赏景说明书。又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身临其境,虽无荷风,但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