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良知需要重建吗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怎么写啊?

作者&投稿:孙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良知”最早由孟子提出来,而且只有一句话:“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以后,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没有人专门讲良知;但没有人专门讲良知,直至明代,才有阳明子(专门、明确地)重提良知——黄玉顺先生尝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地作如是说;但问题是黄先生为什么不问自己一句:明代以前,何以会没有人专门讲良知?而阳明先生的重提是否即意味着“重建”?若再援引楼文的话,进一步地问:良知(真的)需要重建吗?

首先我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原来黄玉顺先生竟是一位“时代精神-历史主义”者,无论如何,你所谓“时代潮流”、“那个时代”以及“我们今天”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字眼不能不让人这么想;当然,我本来应当想到的:你不是胡塞尔现象学主义者吗?如果这样的学者不关注昨日的时代、今天的历史或当下的时代、明天的历史,那么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现象又当如何解释?二是没想到原来黄先生对“后现代主义”那么情有独钟、那么完全、彻底!其实这一点,我也早应当想到:没有更加完全、彻底的解构,如何谈到重建?尽管你看起来似乎是在反对后现代的,但正如我们过去在批判形而上学时不知不觉也把自己变成了形而上学一样,毋庸讳言,你似乎不是也在批判后现代(而且只是批判其绝对的相对主义)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把自己变成了后现代吗?但以为通过解构就能达到建构,亦如过去我们自以为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一样,到头来,不过是如李泽厚所言“只有破坏并无建设”而已矣!不可能让人对此心存任何幻想,而且究其实,亦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儒学中最终理出和归结到“羞耻感和敬畏感”两点并认此而作“我们今天已经失去了两种最重要的感觉”甚至更认为“敬畏感是人的一种终极需要”。对此,本人是不敢苟同的——因为敬畏不是最最重要的,或至少似乎不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终极需要”(这句话,在语法上好像不通:既然已是“终极“,那么又何谈“一种”?难道“终极”可以是许多种?)据我所知,敬畏是人从由一颗颗伟大的心灵所写下的伟大著作中汲取教益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并不是只知道羞耻和敬畏,就达到了终极并从此没事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丧失敬畏感呢?”这个问题,黄先生也许该首先问问你自己:敬畏而非敬畏感真的丧失了吗(正如幸福、快乐之于幸福感、快乐感并不等同,敬畏与敬畏感,大概亦非一回事:如果说前者是性,那么后者恐怕仅仅意味着情。我们说丧失感情、丧失了敬畏之情或敬畏感大概是可以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同样可以说丧失了性、丧失了人性?这种表述太大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预设丧失,那么又何谈“重建传统”甚至“重建第一实体!重建绝对!”?至此,羞耻感(而非羞耻,即耻之于人大矣,无耻之耻耻矣之耻)和敬畏感(而非敬畏本身)竟然又变成了第一实体和绝对了!从阅读黄先生的其他文章可知,在“爱与思”(此为黄先生一本大著的名称)之间,黄先生显然是更看到前者,即“爱”的。但问题是,我曾反复对此指出过,在爱与思之间,到底哪一个更为重要一些甚至最重要呢?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或者再加上羞耻感和敬畏感,究其实,不过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而已;然则汝岂不闻“废礼循情,所务者末”乎?怎奈人之成为人、成为其所是,总是不为物役就为情累;但问题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比照孔子和孟子,荀子显然是多情的。然而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这句话,乃是对下面一句话意思的翻版: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当然,更不要说是情了。因而“天若有情”的意思是说,天本无情,它与人的七情六欲、声色犬马没有任何关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自命出,命由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黄先生似乎是喜欢直观的图示的(现象学嘛),那就让我把这两句话中所蕴涵的概念间的关系画给你:
天→命→性→ 情→道
↓ ↓
(思)(爱)

在马一浮先生看来,尽性命之理者必原于思,这与经典儒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反之,若心不在焉,则必然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至于食而不知其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思),虑而后能得(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黄先生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行重在知(思则知之、得之;反之亦然)但这显然是异乎吾所闻!岂不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也可以理解为知,因为古者音同、音近则意同、意近)毁于随?而且虑而后能得!若不思、不知而只是行,则如何保证不是盲目?更重要的是,思曰睿,睿作圣。至于黄先生的认识,恐怕只停留在颜渊尚且做不到的层次上,因此因材施教的孔子才对症下药地忠告他要非礼勿视听言动(然而此四者只关涉目耳口身)并没有进一步告诉他更深刻的“思”(心之官则思,它关涉于心)的问题;甚至即使如此,颜渊已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已被孔子给懵了,搞糊涂了。也许正因如此,乃师才没有进一步指点他有关于思的问题,只是讲到“动”(行)便从此不再多说了。此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得矣!”但黄先生却看到了“行”的层面,此与颜氏之子相较,固然可喜可贺;但若据以此观,则又显然不够:因为在动或行抑或合而言之行动之上,还有一个思或者知,而且要知道知难行易。当然你完全可以说,行之当头,知(思)在其中甚或其前;但我认为,你显然是根本弄反了格物与致知间的关系,混淆了儒家“八条目”间的固有次序,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若不格物,何以致知?其实王阳明“知行合一”亦只是知在前而行在后,并没有说行知合一。知难行易,道之难行亦胥在于此;否则,孔子大概便不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且在他看来,“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甚至他更不无绝望和感慨地说“道之不行亦夫”!在此,我要说的是,黄先生,你很可能是根本搞错、搞颠倒了其中的道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再说虑而后能得(德),在庄子看来,适得而已矣,《大学》至“虑而后能得”亦戛然而止。且看庄子下面一段完整的话: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不错,适得(德)而已矣,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无论是知还是行,适得而已;已而不其然,还不知道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话,那么干脆你就管它叫做“道”吧——话说到这儿,庄子恐怕已是说到家了,毋庸赘述。

“我们只能失落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换言之,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是不会失落的。可以这么说吧?但问题却是,不曾拥有,不曾被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一个时代的人所拥有,却并不必然意味着它就不存在或者“失落”对吧?既然没有失落,依然好端端地在那里摆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那么又何谈“重建”?而且这种“重建”又如何不是“重复建设”?既无用而又浪费?“我们应该‘重建’传统而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中的两个“传统”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但这里透露的意思已不是或不再是失落而是即使它没有失落不在,那么我们也不想“回归”而是非得“重建”不可!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主张所谓‘回归传统’”?在演讲者看来是因为“不可”:“传统至少在两种意义上是不可‘回归’的: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如果说有一个摆在那里的传统,我们去回归它,那么,它恰恰是应该被悬搁起来的超越物,所以这样的回归是不应该的;在解释学的意义上,按其本来面目确切地回归传统,其实是不可能的。首先是不应该,再者也不可能。必须重建”但我们从中却根本看不到必须非得重建的充要理据:现象学说是不应该,因为已时过境迁了,不再有一种叫做“传统”的现象摆在那里供我们回归。因而这种不应该其实也是一种不可能。解释学则告诉我们不可能,因为历史不可复观,不可能被完全恢复其本来面目,因而传统也就自然不可能被确切地回归。何不将他们悬搁或悬置起来,让它成为一个超越物?“沿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向走下去”甚至将后现代主义进行到底!必须重建传统而且非得重要传统不可!那么又“如何重建传统?当代人有当代人的时代特点”——这句话的潜台词,不过是说:世易时移,“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人有当代人的时代特点”,因此当代人也应当相应拥有自己的孔子,且把昔日或过去的孔子悬搁起来,还好,没说把他打翻在地然后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良心被人们理解为道德心,这是不对的”。当真?不假?不过我们想请教一下,这个“道德心”中的“道”是什么而“德”又是什么?既然你已经不厌其烦地分别解释了什么是仁义礼智四端并且认为“仁的进一步展开就是‘义’”以此类推而至于智,那么你可知道,若按老子的分疏,在仁义礼之上还有道德,即“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忠义之薄而乱之首也”?否则,这一切恐怕是难以说清楚的。而且又如何“把(活生生的)现实作为超越物悬搁起来”?

“具体的伦理规范是变易的,而儒家有自己的更高的原则,就是义的原则,这是不变、不易的。当然,义也不是最高原则,而是由仁奠基的”这段表述显然是有悖于演讲者前述的“慎重”的:“具体的伦理规范是变易的”?这个“变易的”“具体的伦理规范”又是什么?作为“儒家自己的更高的原则”“就是义的原则,这是不变、不易的”?若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可以“无适也,无莫也”“莫之是,莫之非”“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甚或“无可无不可”“义之与比”,“惟义存焉”?“当然,义也不是最高原则而是由仁奠基的”这句补充显然是必要的,“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既然“义,人之正路也”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不变、不易的”;人(仁者,人也)总不能一棵树吊死、一条道跑到黑吧?另外,“义也,宜也”而“宜者,事也”;既如此,又如何可以说“义的原则,这是不变、不易的”?若如此,我们到底还能做成什么事(多少有点像“两个凡是”)?本人从未听说过“仁义与礼的关系就是一和多的关系,先验和经验的关系。仁作为本体是先验的,没有进入时空,进入时空就是义、礼”。

这恐怕也同样是演讲者的不慎而非慎重吧?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哀也,宁戚”。既如此,礼如何可以说比作“多”?如果说礼是经验似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说仁义是先验,恐怕难以成立: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义者,宜也;宜者,事也。无论人与事都是具体的,怎么能说它们是先验的?如何不是生搬硬套的现象学在作怪?真是圆枘方凿,榫铆不接,都是哪跟哪啊!风马牛不相及嘛!看起来都是比较哲学惹的祸!

“作为儒家心学的内在意向结构的四端,就是一个看起来是‘循环’的结构:良知(知)发现良心(仁或心或思),良心发挥良能(勇),良能发动良知”。“循环”,无论在孟子还是司马迁那里都是一个重要概念。但这里对此的发挥似乎不够恰切:在我看来,良知如上面的括号中所示,大概相当于三达德的知(智),良心相当于仁、心或思,而良能则大概就是勇;也就是说,王阳明并非是在发明而是在用自己的概念表述原始儒家的意见。“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无不格矣!”这句话,亦不过在讲一个格物致知与致知格物的问题。“从形上往形下走”还是由勇、知而仁,下学而上达?前此我曾说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于知难行易,然而演讲者却认为,“通常按我们的日常经验,似乎应是先知后行,但这是不对的”?但他为此而举的例子显然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也来谈谈“王门四句教法”:“无善无恶(超善恶,善恶的彼岸)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格物致知的问题。此四句话完全可概括为四个字,即仁义礼智)。”在此,我们想提问的是,到底是格物致知还是致知然后再格物?对此,马一浮先生早就曾说过,“格物(行)在于致知(知)”。然而既然已是“致(良)知”,那么又何须格物(行)?总之,在本人看来,如果将性与情、思与爱以及知与行根本弄反、完全颠倒了的话,那么恐怕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论文怎么写?关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急~~`~

3 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3.1 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稳定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根据形式的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连续实施6年的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已经发挥了累积效应,有效地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高速发展。2004年黑龙江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3年增长22.1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9.4亿元,增长19.8 ,地方财政支出758.5亿元,比2003年增长20.4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97.5亿元,增长l8.4 。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教育、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林、科技等支出分别比2003年增长31.7 、22.6 、44.8 、32.7 和37.3 ,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2004年配合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黑龙江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利用国家政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投资重点放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上。
3.2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
2004年国家振兴东北新政策有四项:①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对东北的装备制造业等八大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金予以抵扣;②对具备条件的部分矿山、油田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③按照所得税改革的方向,适时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标准,以减轻企业税赋;④允许商业银行采取进一步措施,处置不良资产或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以装备制造和能源消耗型企业为主要经济结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大量不良资产的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而言如沐春雨。
另外,国家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东北适当豁免历史欠税;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对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企业新购进设备进行税收优惠;中央政府在一般转移支付时,适当倾斜于老工业基地,简化老工业基地审批程序;鼓励企业使用先进的国产装备。通过这些政策贯彻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降低了资源型城市居多的我省经济转型所产生的改革成本,同时有利于催生新的成长性企业落户以及民间资本、外资的流人。鼓励使用国产装备,能够为改造的企业迅速回流资金,收回成本,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升级与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国民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为国家宏观层面上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4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4.1 农业基础地位加强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全省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1.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5 。2003年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50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9,5。畜牧业总产值达294亿元;200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 130亿元,比2003年增长18.5 。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66万hm ,增长31.5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较快增长,有效的带动了农民的产业调整和收入的增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说明农业生产本身有了较大改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4.2 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效果明显
2005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2004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减免农业税及对粮食直接补贴、对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64.67万hm ,产量为3 135万t,播种面积比2003年增加153.20万hm。,增幅为18.88 ;2004年粮食总产比2003年增加6 22.7万t,增幅达到24.79 9/6。农民纯收入也冲破了几年在低谷中徘徊的窘境。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4年达到了3 010元的历史新高。

5 农业国际化面临机遇和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业问题是中国加入WTO谈判的焦点之一。经过谈判。我国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农业补贴和农业领域的服务贸易等问题上,做出了相应的承诺,农业国际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长期开发建设。造就了农业的庞大产出和持续供给,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内在的动力。2003年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双向增长,农产品贸易增长幅度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为8.04亿美元,其中出口7.56亿美元,增幅为79.13 ,占全省总出口额的26.34 ;进口0.4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9.12 。农产品贸易顺差为7.08亿美元。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同样面临着种种考验:虽然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但必须认识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正逐渐丧失、农副产品尚不具备规模效应的事实}农产品贸易的地理方向单一,主要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俄罗斯 ;农产品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并没有消除,在一定程度上有加强和隐蔽的趋势。因此,今后应提高有生产优势的出口粮食质量,稳定和扩大粮食出口、增强畜牧养殖业的竞争力;同时采取多种贸易方式,降低贸易风险,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6 结论与评述
上述分析可知,黑龙江省无论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是农业、农村政策的改进以及农业国际化的现状等方面都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过程中,农业和农村依然是重点和难点,除了上述的宏观经济条件外,依然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由于人地矛盾并不十分尖锐,致使黑龙江省农民恋地情结较重,且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因此,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农业相关产业上,以保持持续的农业产出和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顺应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结构特点,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起对粮食主产区农民补贴的长效机制,拓宽农业开放领域,加大开放程度,在开放、改革、交流、互动中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业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3-205.
[2] 王树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明显EJ].党的生活,2005,(3):Z2—25.
[3] 曲伟.黑龙江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1-24.
[4] 李孝忠,周慧秋.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EJ].统计与咨询,2005,(3)。10-11.

  管理学论文

  对保险行业需求人才的探讨

  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

  重整信用 再理市场

  论人事风险的防范问题

  论连锁经营集团化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

  “注意力经济”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

  中国流通企业如何迎接跨国公司挑战


  公共管理论文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浅谈教育产业化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碰撞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医药学论文

  舒张性心力衰竭

  内镜微波凝固与汽化切除咽喉肿物的临床

  疾病结构理论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

  幽门螺杆菌菌苗及免疫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的研究进展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论文

  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

  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若干

  网吧组建与管理

  GTK图形编程

  学籍管理系统软件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土地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

  完整的Windows 2000服务配置

  网络性能测量技术的研究

  基于B/S体系结构开发应用系统


  哲学论文

  儒学之性情形而上学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重返马克思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

  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良知需要重建吗?——黄玉顺〈谈谈良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政治论文

  罗尔斯说了些什么

  分配正义的三种类型

  为什么要建立平等性质的社会规范?

  中国落后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

  哈耶克政治哲学的若干矛盾之处

  “自由主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涵义

  如何确定伯林式自由的界线

  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

  “宪政制约民主”为什么是假命题

  “多数人暴政”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真命题


  经济学论文


  改革: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忙”的经济学思考

  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解说:观点、方法与

  中国民间资本大变局的经济法分析:理论

  城镇体系规划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商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加入WTO对桂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加入世贸组织,迎接农村、经济、会计


  金融证券论文


  公司董事表见代表制度之我见

  银行监管的目标定位:理论分析与中国选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理论新思路和政策新

  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联方交易与利润操纵研究

  资产重组、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初探

  对“债转股”有关问题的探讨

  解读“债转股”———债转股成功的关键


  会计审计论文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无形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优势

  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利用分析

  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思

  试论会计市场的涵义

  论会计透明度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缺陷


  工商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向经济学

  广告策划书

  简析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充分发挥县局党组的核心作用

  关于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电子签名法》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的比较优势

  中小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模式的思考

  国有企业更需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财务管理论文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浅谈新时期财务管理

  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

  浅议网络时代的财务管理

  析国有资本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金融市场与财务会计

  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教育论文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关于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建议

  语音知识讲与练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实例分析

  对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的研究

  小学英语复习课杂谈

  英语教学案例——转变教师角色,实现教

  优化课堂结构 渗透美学教育(英语德育论

  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英语教学用交际教学思想指导词汇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 也谈“中国瓷都”的评选

  ○ 求新求异 开拓开放

  ○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适应入世新形势 探索办学市场化

  ○ 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 α型半水石膏的研制

  ○ 略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 关于写意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职业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 怎样使小孩变得更加聪明

  ○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

  ○ 常见修辞的作用

  ○ 报刊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

  ○ 《荷花淀》句式修辞例谈

  ○ 妙用修辞文生辉

  ○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英语课堂之我见

  ○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 学生写作训练之我见

  ○ 五 点 一 线 备 一 课

  ○ 把握教材、明确意识;抓住环节,重视练习

  ○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 教育与education探源

  ○ 以鲜活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文采训练之

  ○ 材料议论文审题实用技法举隅

  ○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兼谈学习新大

  ○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多媒体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 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 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

  ○ 历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教育

  ○ 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新探

  ○ 初中化学用语教法初探

  ○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 初中化学多种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

  ○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 浅谈“集中取束”筛选材料

  ○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

  ○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 安培定则手形的改进

  ○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 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实践

  ○ 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

  ○ 浅谈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

  ○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课件制作原则与技巧

  ○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 有关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与矫治策略

  ○ 关于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思考

  ○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 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盲点”

初中哲学新课改论文 《良知需要重建吗
答:不需要。1、良知不能否弃、不能重建。2、良知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升华。

哲学论文:《良知需要重建吗
答:必须重建”但我们从中却根本看不到必须非得重建的充要理据:现象学说是不应该,因为已时过境迁了,不再有一种叫做“传统”的现象摆在那里供我们回归。因而这种不应该其实也是一种不可能。解释学则告诉我们不可能,因为历史不可复观,不可能被完全恢复其本来面目,因而传统也就自然不可能被确切地回归。...

以良知为话题的议论文
答:良人 胡秉言 自重赢尊敬,真诚动众心。宽容前路广,磊落做良人。

良知议论文素材
答: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为有力的缰绳。“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拥有良知议论文 将良知烙印在心灵中吧,一切荆棘将被砍去,一切风雨将被...

以良知为话题的议论文
答:不,我们如同怀揣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念般重视着它。正如那在国际赛上勇夺桂冠的刘翔。多少个白昼黑夜的更替,多少个春夏秋冬的交换,多少次辛酸与汗水,交织着坚持的喜悦,他不曾放手。纵使摔倒,伤痛伴着炎寒酷暑的煎熬,他仍旧坚持。我们明白,这是刘翔心中那份对责任的执着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关于良知为话题的作文
答:所以不仅要写“良知”,还要写“坚守”。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我们的良知,必须对得住自己,必须问心无愧,我们的心地才会纯洁,我们的心灵才会透明,我们的心怀才会坦荡! 二、思路参考: 1、讲述生活中坚守良知或良知沦丧的事情。 2、编一个故事,说明背弃良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结果。 3、写成议论文,指出“坚守...

以《坚守良知》为题的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坚守良知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成为非作恶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个人都要坚守良知。苏武牧羊19年,吞毡啮雪、历尽艰辛,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终成千古佳话。

周国平常识与良知
答:3.简述阳明良知学的现代意义 王阳明的良知说既是本体与存在论的,又是主体论和实践论的,或者说它已将本体世界、存在世界、主体世界与现象世界一气贯通,能够以流行发用或澄明显现的方式展示人生宇宙的真实,并唤醒人的实存生命的自觉,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意义世界的建构。 良知本体与生命境界的统一,需要通过具体的人生...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答:陈来最近出版了研究王船山道学思想的大著《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重新将王船山放置在宋明道学思想的谱系中来加以定位,是王船山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彭国翔的《良知学的展开》勾画了晚明心学的整体图景,是近年来晚明心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马晓英的颜钧和泰州学派研究,也填补了晚明思想史...

关于良知是什么意思
答:首先是不应该,再者也不可能。必须重建。良知 造句 1. 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2. 看了下面的报道,有良知的你一定会感同身受。3. 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4. 凡是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做人要以德报德的道理。5.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良知泯灭之前还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