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为什么从美国到中国 华罗庚曾在哪些国家教过书

作者&投稿:索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在2010年华罗庚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同事,也是我国计算机开拓者之一夏培肃院士口述了他和华罗庚共事的几十年。

口述:夏培肃(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年是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不由得回想起50多年前在华先生领导下工作的情景。

1946年,美国宣布研制成功ENIAC电子计算机,华先生预见到电子计算机将是科技发展的新领域。1950年,华先生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打算在数学研究所成立一个专门研究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组。1952年,他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到3个电信和电子学方面的科技人员。我有幸被华先生选中,成为我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组的成员。华先生下达给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研制中国自己的电子计算机。在当时工作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华先生对我们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尽量予以支持。后来,数学研究所还成立了针对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数学科研组。

1956年,国家制订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 作为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华先生力排众议,提出“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将有关单位的人员先集中在将要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基础打好后,再分散回原单位。规划还明确了发展我国的计算技术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规划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培养新生力量。这次规划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规划后,华先生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为了执行规划所规定的任务,华先生殚精竭虑,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5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辜负华先生的期望,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赶上计算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但还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特别是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华先生在天之灵的是:计算技术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的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在第35届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上排名第二,是亚洲和中国第一台实测性能超过每秒运算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龙芯”CPU芯片的性能功耗比达世界先进水平,已用于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以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在华先生领导时的计算技术方面的科技人员,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2人,其中冯康院士和唐稚松院士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金怡濂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现在,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和应用已全面展开。由计算技术研究所科技人员创办的联想集团已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09年,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9513亿元。计算机互联网已普及到一些农村,全国网民4.2亿人,为全球之冠。

华先生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他不仅是一位天才数学家,也是一位极具远见的战略科学家。他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所作的重要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

下边是李国杰院士在华罗庚诞辰100周年之际,受夏培肃委托,讲述华罗庚对中国计算技术的影响。

受夏培肃院士的委托,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到会讲述华罗庚对中国计算技术的影响。

各位老前辈,各位来宾,上午好,刚刚主席已经介绍了,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个最伟大的数学家,但是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国计算机事业诞生,华老是一个奠基人和主要的创始人。在我们计算所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出了一本书,我的导师夏培肃写了一篇文章,《华罗庚与中国计算技术》。我是代夏培肃院士来给大家讲一下。 早在1947年和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不是普林斯顿大学,就是高级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并不属于普林斯顿大学。

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受到冯•诺依曼的赞赏。他让华罗庚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并且和华罗庚讨论了有关学术的问题,华罗庚心里开始盘算着回国以后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华罗庚1950年2月回国的,他下决心回国,而且还动员留学生回国,他的家成为动员留学生回国的一个场所,华罗庚回国途中就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这封信在留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的导师夏先生当时在英国留学,他读的这个信以后十分感动,也增强了学成回国的决心。

华罗庚回国以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华罗庚领导下的数学研究所开展了纯数学的研究,还开展了理论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华罗庚念念不忘在中国要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华罗庚不愧是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在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是科学发展新的生长点,并且积极的倡导和组织了这方面的工作。

1952年,全国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电机系物色了三个人去研究计算机,有一个就是夏老师。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的科研小组,这么说中国计算机的历史是1952年就开始了。这个计算机小组在华罗庚的领导下,逐渐的成长壮大,成为了一个具有活力和有能力承担重担的小组。1956年春,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我国科学12年的远景规划,计算技术属于被规划之列,华罗庚担任了计算技术规划组的组长,这次规划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确定了正确的原则,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有利的指导思想。我最近也在做,后来把规划拿来看一下,那时候关于计算机技术里面文字并不长,估计两三百字,但是那段话很有远见,不仅讲了造计算机,而且要搞机器翻译,后来很多年以后的事情。

作为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华罗庚在这次规划中发挥了很好的领导作用,规划组的成员有26名各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一些重大的问题意见有分歧,另外还有担任顾问苏联专家,华罗庚在规划过程中,他组织专家从而很好的完成了规划任务,规划组曾经讨论过很多十分关键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首先依靠苏联还是依靠我们自己。当时苏联认为中国研究计算机的条件还不成熟,最好送一支队伍到苏联去,在苏联的帮助下研究计算机,连人带计算机一起带回来。华罗庚听了大家讨论以后,最后思想统一了,我们应该立足于国内,送出去的只是少数人,在国内可以比较快的培养更多的大批的专家人员,所以在国内研究计算机,可以更好的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计算机设计队伍,计算机工业生产队伍,计算机应用队伍和管理队伍。

第二,如何在国内开展计算机,当时有很多人主张,很多单位同时开展研究,遍地开花了。后来华罗庚提出了“先集中后分散”这六个字,得到了规划自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个意见成为制定规划的一个原则,这一点我是觉得,到现在还有益。这个做法还是应该学习当年的经验,先集中后分散。计算技术的规划,从1954年4月开始6月,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先集中,后分散,再一个是引进苏联先进技术。

第三,大力培养新生力量。华罗庚在规划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才能和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使得规划组的成员十分钦佩,领导部门征求对未来的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意见时,大家都认为,很合适。华罗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筹备组的工作,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计算研究所的筹备上,他千方百计落实各方面的任务,1956年5月19号,他组织了筹备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筹备委员会从此开始工作,关于研究所的房子问题,华罗庚为了使大楼能早日建成,煞费苦心,亲自组织了各种方案,对大楼的施工他也抓得很紧。

1956年夏天,华罗庚亲自抓训练班的工作,计算机训练班和计算数学训练班。1956年10月开学,一共有142位学员。1956年至1957年派到苏联去的考察团,实习队,研究生大学生陆续派出了。他们动身之前,华罗庚都亲自给他们鼓励。这是当时他们出国华罗庚到机场送行的照片。在研究所内,开展了规划问题的研究,筹建了实验室和实验工厂,购买了仪器设备和资料,聘请了苏联专家,这些都是在华罗庚领导下举行的,在他的号召下,冯康等自愿的从数学所到计算技术研究所。他协调了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研究所在筹备之间,成为团结奋进,热气腾腾的研究所,他准备为我国计算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

但是十分不幸的是,1957年他成为重点的批判对象,从此以后他没有过问过计算技术研究所了。但是他对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贡献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华罗庚是中国人

华罗庚是张治中。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什么时间回国的?~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是1950年3月由美国回国的。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3月16日,由美国返抵北京。
  华罗庚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华罗庚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中国:清华大学、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关于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

华罗庚的故事
答:1984年华罗庚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是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

华罗庚的资料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是哪里的人
答: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原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1]。华1924年毕业于金坛县初级中学;1931年转入清华大学数学...

华罗庚的一生
答: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2、华罗庚少年 华罗庚少年时候由于得到数学教师李月波及于维克的教导下,就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为了研究数学,写了不少数学...

华罗庚,全球首个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战争结束以后,华罗庚受邀前往美国任教,他在那里治好了跛脚。美方也给他提供了一切,诸如房子、车子、票子,乃至是全世界第一个外籍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职位。可是在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华罗庚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这一切,回归祖国的怀抱。华罗庚写下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有这样一...

罗庚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答: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2.数学家高斯在高中时,每天晚上老师都会给他一两个比较难的题目让他去练,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但是一天,老师给了一个题,他用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后来到学校一问老师,才知道,那个题目是老师不小心夹进去的,那是个世界上的数学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家100多年了。

急需十个数学家的故事,20字左右
答: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

关于华罗庚的事迹
答: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

高斯,华罗庚为什么那么厉害,培养数学天才的方法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