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全球首个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何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有这么一个杂货铺,里面没有饮料零食,没有香烟老酒,这个杂货铺里只卖一样东西,那就是数学。

这便是那个坐在柜台前,把头埋在书里的少年的回答,而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日后会在数学领域有着那么巨大的成就的原因吧,这个少年便是日后的中国近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诞生于箩筐中的熊孩子,没拿到小学毕业证书

1910年,华罗庚诞生在了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的一个小杂货铺里。他刚生下来时被父亲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放入了一个箩筐当中。

然后在上面盖上一个箩筐,这样做的寓意是可以让孩子消灾破难,同庚百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父亲为其起名为“罗庚”。

或许天才自幼便与常人有所不同,就像幼年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常人眼中的“笨孩子”一般,华罗庚小时候也是同学老师眼中的“熊孩子”。

他曾经在10岁那年为了一睹庙会上那些所谓的“活菩萨”的真容,独自在大半夜尾随他们走了好几里地,一路跟到了山中的寺庙里。

看见他们卸妆露出了真面目,才高兴地回家告诉家里人以后不用再对他们磕头了

然而这时他已经失踪了一整天了,回到家所看见的是正在痛哭的母亲和姐姐。

与此同时,华罗庚小时候其实和现在很多孩子一样不喜欢学习,因此他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得到只有一张结业证书。

然而就是这么不爱学习的华罗庚最后却还是去上了初中,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够逃避要去父亲的杂货铺帮忙这件事。

赞扬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华罗庚初一那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上初中的华罗庚延续着他以往的“熊孩子”习性,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敷衍了事。老师曾多次批评他,但他却对此毫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

直到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全班其他同学都还在努力地思考答案时,只有华罗庚一个人站起来说出了正确答案。

华罗庚也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表扬的喜悦,于是从那天起华罗庚便开始疯狂地学习起了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华罗庚开始对学习数学燃起了兴趣,但是由于家庭条件实在有限,使得他不得不辍学在家里给父亲的杂货铺帮忙。

只不过在帮忙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借来的几本数学书籍上,因此惹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笑话。

一次有个客人来买棉线,问华罗庚应该付多少钱,正沉浸在验算数学题目的华罗庚脱口而出:“853729”。

客人被这数字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于是又向华罗庚确认了一遍。华罗庚依旧头也不抬地回答道:“853729”,客人吓得直接扔下东西就跑。

用健全的头脑替代残疾的躯体,成就数学伟人

命运是一个很残酷的东西,华罗庚便深刻地领会到了这一点。

19岁那年,华罗庚的母亲去世了。然而祸不单行,华罗庚也得了伤寒,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左腿却因此留下了终身残疾。

不过好在生性乐观的华罗庚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既然身体不健全了,那就要用健全的头脑来替代自己残疾的躯体。

他开始全身心地投身到数学的世界当中,并且疯狂地向杂志社投递各类研究,而一次投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30年,一篇震惊了整个数学界的文章发表了,华罗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在数学界打响名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爱才心切,破格将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聘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图书馆助理。

华罗庚也抓住了这次机会,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为了看懂国外的数学原著,他疯狂学习各种外语,每天学习时间多达十几个小时。就连当时同在清华学习的钱伟长都说华罗庚是当时清华最用功的人。

因为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出色的天赋,他在23岁那年又一次被破格提拔成为了清华数学系的助教。拖着跛脚走上了讲台,并且在他任教期间发布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名声享誉海内外。

随后他被推荐前往剑桥数学系深造,当时剑桥数学系的主任哈代向华罗庚许诺只要2年时间,他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然而华罗庚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人却拒绝了这位数学泰斗的好意,因为他来此只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位。

后来枪炮的声音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响起,华罗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华罗庚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时聘请为教授,并随同学校一起前往昆明。

在昆明的那段日子里,华罗庚点着蜡烛,坐在防空洞中,伴随着外面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堆垒素数论》。

战争结束以后,华罗庚受邀前往美国任教,他在那里治好了跛脚。美方也给他提供了一切,诸如房子、车子、票子,乃至是全世界第一个外籍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职位。

可是在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华罗庚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这一切,回归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写下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这句话也触动了多达2290名国外留学生回归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随后的日子里,华罗庚开始奋不顾身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他不仅从理论数学研究转向了应用数学研究,更是培养了包括陈景润、王元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

华罗庚曾经说过:“我希望到死都在工作”,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85年在东京大学演讲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塞,但是他强撑着讲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随后才坐回了轮椅上,失去了意识,当晚华罗庚便离开了人世。

华罗庚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瑰宝,也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人。他为了祖国而放弃名利、不惜性命,他的爱国精神,对事业的热爱和坚持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他是一个爱国的人,在美国的威逼利诱都没有成为美国的国籍也就是中国的国籍可见他是非常爱国的。

我觉得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他的能力很强,所以能当上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瑰宝,为了祖国而放弃名利、不惜性命,他的爱国精神,对事业的热爱和坚持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

数学名人的资料和故事??
答: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

急需十个数学家的故事,20字左右
答: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回答者:lionel_future - 兵卒 一级 7-20 10:13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

数学家华罗庚是因为啥而出名的?
答: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

华罗庚的简介?
答: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

华罗庚小时成长故事
答:据说,目前世界上最高明的建筑师,也很难造出这样的房子。 蜂巢给华罗庚在空间数学的研究上以很大启发,为此华罗庚还专门写了这方面的论文。 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

名人是如何成功的故事精选
答:1983 年 10 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 120 年 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 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们。” 看了“名人是如何成功的故事精选”的人还看过: 1. 名人失败后成功...

关于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一,科学家:罗庚,李四光,邓稼先,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苏步青,王淦昌\x0d\x0a二,科学家的故事:\x0d\x0a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

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答: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

华罗庚的成就
答:在类似的以基础科学为竞赛内容的智力竞赛中,数学竞赛历史最悠久,参赛国最多,影响也最大。比较正规的数学竞赛是1894年在匈牙利开始的,除因两次世界大战及1956年事件而停止了7届外,迄今已举行过90多届。苏联的数学竞赛开始于1934年,美国的数学竞赛则是1938年开始的。这两个国家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停止了3年外,...

...就是想当牛顿和爱因斯坦 一样伟大的科学家 ,可惜初中走错一本 玩...
答:华罗庚、钱三强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两位功勋科学家,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数论大师,多复变函数论和矩阵几何的开拓者。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