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技术革命的1.十九世纪科学方面的发展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发生在哪个世纪

作者&投稿:佴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世纪是自然空前活跃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的时代。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30年代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磁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从而奠定了电机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理论的发现为我们开辟人类生产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此外,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进而发明了焦尔定律,随后在1847年,他又发现了著名的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并在1895年揭开了x射线的神秘面纱。在生物学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从此建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深刻启迪人类的思想灵魂。在化学方面,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在1868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率,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在1870年的三、四十年里有机化学也得以创立。19世纪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一次革命准备了条件。 这些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很快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最终导致了一次新的更加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发生。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 变了人类文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

(1)电学方面成就
1825年,戴维指派法拉第进行光学玻璃实验,此实验历时六年,但没有显著的进展。直到1829年,戴维去世,法拉第停止了这个无意义的工作并开始其他有意义的实验。在1831年,他开始一连串重大的实验,并发现了电磁感应,虽然在福朗席斯科·札德启稍早的工作可能便预见了此结果,此发现仍可称为法拉第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展示向世人建立起“磁场的改变产生电场”的观念。此关系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起数学模型,并成为四条麦克斯韦方程组之一。在对静电的研究中,法拉第发现在带电导体上的电荷仅依附于导体表面,且这些表面上的电荷对于导体内部没有任何影响。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在导体表面的电荷彼此受到对方的静电力作用而重新分布至一稳定状态,使得每个电荷对内部造成的静电力互相抵销。这个效应称为遮蔽效应,并被应用于法拉利笼上。
(2)化学方面成就
法拉第最早的化学成果,来自于担任戴维助手的时期。他花了很多心血研究氯气,并发现了两种碳化氯。法拉第也是第一个学者实验(虽然较为粗略)观察气体扩散,此现象最早由约翰·道尔顿发表,并由汤玛斯·葛兰姆及约瑟夫·罗斯密特揭露其重要性。他成功的液化了多种气体;他研究过不同的钢合金,为了光学实验,他制造出多种新型的玻璃。其中一块样品后来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一次法拉第将此玻璃放入磁场中时,他发现了极化光平面受磁力造成偏转及被磁力排斥。他发明了一种加热工具,是本生灯的前身,在科学实验室广为采用,作为热能的来源。法拉第在多个化学领域中都有所成果,发现了诸如苯等化学物质(他称此物质为双碳化氢(bicarburetofhydrogen)),发明氧化数,将如氯等气体液化。他找出一种氯水合物的组成,这个物质最早在1810年由戴维发现。法拉第也发现了电解定律,以及推广许多专业用语,如阳极、阴极、电极及离子等,这些词语大多由威廉·休艾尔发明。
幻灯片7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史上,称牛顿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把电、光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二次大综合,因此应与牛顿齐名。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主要成就
(1)《电磁学通论》
经过了八年的艰苦努力,1873年麦克斯韦的一部电磁学专著终于问世了,书名叫作《电磁学通论》。在《电磁学通论》中,麦克斯韦比以前更为彻底地应用了拉格朗日的方程,推广了动力学的形式体系。这一时期前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中间,普遍倾向于更广泛地在物理学问题中使用分析动力学的方法,麦克斯韦的做法与数学家的方法不谋而合。而且他的方法和见地新颖,使很多人为之吸引。通过把这种流行的研究倾向用于电磁学,他使时尚变成了他特有的结果。麦克斯韦采用风格极为新式的关于项的对称性与矢量结构的论证,以最普遍的形式表示出电磁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麦克斯韦对拉格朗日方法的运用,就其几乎是通往物理学理论的一条新途径来说,这是第一次尝试。过了很多年,其他物理学家才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来研究电磁学领域。
(2)《论物理的力线》
1862年,麦克斯韦完成了论文《论物理的力线》,麦克斯韦的物理力线理论就在于把磁场中的转动这一假说,从寻常的物质推广到以太。他考虑了深置于不可压缩流体中涡旋的排列。在正常情况下,压强在各方向是相同的,但转动引起的离心力,使每一涡旋发生纵向收缩,并施加经向压强,这正模拟了法拉第力线学说中所提的应力分布。由于使每一涡旋的角速度同局部磁场强度成正比,麦克斯韦得出了同已有的关于磁体、稳恒电流及抗磁体之间,力的理论完全相同的公式。根据流体的观察实验,麦克斯韦认为各涡旋之所以能沿同一指向自由转动,是因为各涡旋由一层微小的粒子同与它相邻的涡旋格开,这种粒子与电完全相同。
(3)《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
1865年他发表了第四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为解决与光速之间的纯唯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它以实验和几个普遍的动力学原理为根据,证明了不需要任何有关分子涡旋或电粒子之间的力的专门假设,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就会发生。在这篇论文中,麦克斯韦完善了他的方程式。他采用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创立的数学方法,由该方程组直接导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方程,其波动的传播速度为一个介电系数和导磁系数的几何平均的倒数,这一速度正等于光速。这一结果又再一次与麦克斯韦四年前的推算结果完全一致。至此电磁波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了。由此,麦克斯韦大胆的断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法拉第当年关于光的电磁论的朦胧猜想,经过麦克斯韦精心地计算而成为科学的推论,法拉第与麦克斯韦的名字,从此像牛顿与伽利略的名字一样,联系在一起,在物理学上闪烁着永久的光芒。麦克斯韦在一封信上,曾谈及他的这篇论文,他说:“我在完成一篇包含光的电磁理论,在我确信相反的理论产生以前,我认为这个理论是强大的武器。”从1865年开始,麦克斯韦辞去了皇家学院的教席,开始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系统地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电磁学专著。
(4)四元方程组
在麦克斯韦以前的许多年间,人们就对电和磁这两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人们都知道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适用于特定场合的各种电磁定律已被发现,但是在麦克斯韦之前却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学说。麦克斯韦用列出的简短四元方程组(但却非常复杂),就可以准确地描绘出电磁场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样他就把混乱纷繁的现象,归纳成为一种统一完整的学说。麦克斯韦方程在理论和应用科学上都已经广泛应用一个世纪了。
(5)天文学和热力学
虽然麦克斯韦成名主要是在于他对电磁学和光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他对许多其它学科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包括天文学和热力学。他的特殊兴趣之一是气体运动学。麦克斯韦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气体分子都按同一速度运动。有些分子运动慢,有些分子运动快,有些以极高速度运动。麦克斯韦推导出了求已知气体中的分子按某一速度运动的百分比公式,这个公式叫做“麦克斯韦分布式”,是应用最广泛的科学公式之一,在许多物理分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建立卡文迪许实验室
麦克斯韦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了剑桥大学的第一个物理实验室——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该实验室对整个实验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众多著名科学家都曾在该实验室工作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甚至被誉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摇篮”。作为该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麦克斯韦在1871年的就职演说中对实验室未来的教学方针和研究精神作了精彩的论述,是科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演说。麦克斯韦的本行是理论物理学,但他却清楚地知道实验称雄的时代还没有过去。他批评当时英国传统的“粉笔”物理学,呼吁加强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及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为后世确立了实验科学精神。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Prescott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Medal)。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主要成就
(1)热功当量的测定
焦耳的主要贡献是他钻研并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论文《关于电磁的热效应和热的功值》,是1843年在英国《哲学杂志》第23卷第3辑上发表的。此后,他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不断改进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尽管所用的方法、设备、材料各不相同,结果都相差不远;并且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趋近于一定的数值。最后他将多年的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1850年第140卷上,其中阐明:第一,不论固体或液体,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总是与所耗的力的大小成比例。第二,要产生使1磅水(在真空中称量,其温度在50~60华氏度之间)增加1华氏度的热量,需要耗用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的机械功。他精益求精,直到1878年还有测量结果的报告。他近40年的研究工作,为热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互转换,运动守恒等问题,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焦耳因此成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2)焦耳定律的发现
1840年12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由于不久 э . х . 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定律,而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3)在热力学方面的成就:
1852年焦耳和w. 汤姆孙 (即开尔文)发现气体自由膨胀时温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这效应在低温和气体液化方面有广泛应用。他对蒸汽机的发展作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
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月5日,发现X射线。他因此于1901年获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
(1)威廉·康拉德·伦琴贡献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 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 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95年1月5日,伦琴发现 X 射线。他的发现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于1901年获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

(2)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施旺 (Theodor Schwann) 所提出,直到 1858 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说的建立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 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 19 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1)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主要贡献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8世纪至19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系列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请回答:~

(1)第一次: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分);第二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1分)(2)第一次: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等;第二次:电灯、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等(2分)(3)相同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答其中一句也可)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考查的综合性试题。(1)材料一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一次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第二次是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2)题是一道识记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3)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的革新,所以启示围绕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面作答即可。

19世纪是自然空前活跃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的时代。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30年代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磁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从而奠定了电机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理论的发现为我们开辟人类的生产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此外,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进而发明了焦尔定律。随后在1847年他又发现了著名的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发生。
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并在1895年揭开了x射线的神秘面纱。在生物学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了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从此建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深刻启迪人类的思想灵魂。在化学方。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在1868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率,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在1870年的三四十年里有机化学也得以创立。19世纪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一次革命准备了条件。 这些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很快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最终导致了一次新的更加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1.十九世纪科学方面的发展
答:19世纪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一次革命准备了条件。 这些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很快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最终导致了一次新的更加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发生。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

分析19世纪技术革命与科学的关系
答: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它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它决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着新的含义.它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出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答: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分别发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

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成就、影响、要详细、全面~~~
答:1、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

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分别是什么
答:获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时间: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分别开始于什么时候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

写出三次技术革命和标志
答: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2、第二次技术革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以电能的突破、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在德国和美国发生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3、第三次技术革命 亦称现代技术革命,以新兴技术为标志。

人类历史上共有多少次科技革命
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科技革命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2、第二次科技革命(19...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什麽?
答: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电气化。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由此兴起的新兴产业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