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分析法的比率种类 什么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江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用的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比率
资产报酬率
也称投资盈利率。指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100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其公式为;税前净利/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税前净利=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投资资源所获经营成效的指标。其比率越高,则表明公司善于运用资产,反之,则资产利用效果差。。
由于资产来源除股东外,还有其他债权人,如银行以及公司债券的投资者等,因此,除归属股东所有的税后盈利外,还应包括支付债权人的利息费用。调整后的资产报酬率则为:资产报酬率=税后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本报酬率
即净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税后盈利与资本总额比率。计算公式为:资本报酬率=税后盈利(净收益)资本总额(股东权益)×100%资本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资本所获得经营成效的指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股票交易市场,股票公开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公司在近几个年度内资本报酬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比率。例如,台湾证券交易所规定,资本报酬率低于6%的公司,其股票不得上市;资本报酬率在6%~8%之间的公司,其股票只能被列为第二类上市股票;只有资本报酬率达到8%以上的公司,其股票才能准予列为第一类上市股票。
股本报酬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本报酬率=税后盈利股本×100%从股本报酬率的高低,可以观察到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
当这一比率高,则公司分配股利自然高,反之,这一比率低,如果不动用留存收益,则分配的股利自然低。
股东权益报酬率
又称净值报酬率。是指普通股的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盈利-优先股利股东权益×100%这一比率,可以衡量出普通股权益所得报酬率的大小,因而最为股票投资者关心。这一比率还可用于检测一个公司产品利润的大小及销售收入的高低,其比率越高,说明产品利润越大,反之则不然。
股利报酬率
即股利与股价的比率。它表示按市价计算,公司的股东实际可获得的盈利率。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报酬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100%。
每股账面价值
即股东权益总额与股票发行总股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数+普通股数),将每股账面价值与每股票面价值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营状况的好坏。通常经营状况良好、财务健全的公司,其每股账面价值必定高于每股票面价值;账面价值逐年提高,就表明该公司的资本结构越来越健全。当然,每股账面价值仅是表明公司股东所投入的每股股票价值,而不是表示股东每股股票从公司所能取出的价值。
每股盈利
计算公式如下:每股盈利=税后盈利-优先股利普通股发行数通过对每股盈利的分析,投资者不但可以了解公司的获利能力,而且可预测每股股利以及股利增长率,并据此决定每一普通股的价值。
价格盈利比率
简称盈利比。计算公式如下:价格盈利比率=股票价格每股盈利通过分析这一比率,投资者可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状况,并由此求出股票应有的价格。
普通股利润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普通股利润率=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普通股每股市价×100%,这一比率是投资者在比较各种投资机会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每股利润率越高,公司股票的质量越好,获利能力也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
价格收益率
为普通股利润率的倒数。其计算公式如下:价格收益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大,股票质量越好。
股利分配率
又称股息支付率,计算公式如下:股利分配率=现金股利-优先股股息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
销售利润率
指公司销售收入中每100元平均获得的销售利润。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税后利润销售收入×100%这一比率的高低,意味着公司获利能力的强弱。
营业比率
计算公式为营业比率=营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销售收入×100%通过这一比率的分析,可测知公司的营业效能,因为营业比率与100%之间的差额就是营业时发生的损益。如果某公司的这一比率超过了100%,则显示亏本状况,反之,这一比率越小,则公司的纯利润越高,获利能力越强。 公司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短期偿债能力,即将公司资产转变为现金用以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流动资产构成比率等。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即公司偿还长期债务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等。
流动比率
也称营运资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并表明公司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反之,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营运资金不充足。一般财务健全的公司,其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认为大于2:1较为合适。
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而言,并不是这一比率越高越好。
流动比率过大,并不一定表示财务状况良好,尤其是由于应收帐款和存货余额过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则对财务健全不利,一般认为这一比率超过5∶1,则意味着公司的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将流动比率与营运资金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观察公司未来的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用以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的含义在差额分析法中已有介绍。投资者通过分析速动比率,可以测知公司在极短时间内取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亦不致影响即时的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每一项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额分析这一比率的作用在于:了解每一项流动资产所占用的投资额:弥补流动比率的不足,达到检测流动资产构成内容的目的。
上述三种比率,主要涉及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下述的各种比率则主要涉及长期偿债能力。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股东权益负债总额×100%这一比率表示公司每100元负债中,有多少自有资本抵偿,即自有资本占负债的比例。比率越大,表明公司自有资本越雄厚,负债总额小,债权人的债权越有保障;反之,公司负债越重,财务可能陷入危机,可能无力偿还债务。
负债比率
这一比率为上面比率的倒数,它表明公司每1元资本吸收了多少元负债,在实质上与上面比率即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是一样的。其计算公式为: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分析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因为负债是一种固定责任,不管公司盈亏,均应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必须偿还。一般认为负债比率的最高限为3∶1。但是,必须明确,对投资者而言,负债比率过低并不一定有利,因为公司自有资本相对于负债来说,只需维持在一定水准足以保障公司信用就可以了。此比率过低表明公司举债经营能力有待增强。
举债经营比率
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资产总额中,债权人的投资额是多少,其计算公式为: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净额×100%在上面公式中,负债总额即债权人权益,总资产净额则是全部资产总额减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例如,A公司的负债为1500万元,总资产净额为2200万元,其举债经营比率为68.18%,即每100元资产中,有68.18元是经举债取得的。
运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大小并分析股东权益的运用程度。比率越高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越大,股东权益也能得到充分运用。但是,举债经营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经营顺利,这一比率高的公司虽然承担较大风险,但也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利润,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经营不佳,则借贷的利息将由股东权益补偿,当负债太多以至于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时,可能被债权人强迫清算或改组,对股东不利。可见,公司在进行举债经营决策时,必须在预期利润的增加和风险的增加这两点上权衡利弊,均应以市场状况、经营状况的顺利与否为转移。在日本,这一比率一般均达到80%以上。
产权比率
即自有资本率。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净额×100%这一比率表明股东权益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与举债经营比率配合的比率。产权比率越高,公司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从而其资产结构越键全,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产权比率(自有资本率)必须达到25%以上,该公司的财务才算是键全的。
固定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固定比率=股东权益固定资产×100%这一比率表示公司固定资产中究竟有多少是用自有资本购置的,并用于检测公司固定资产是否过度扩充、膨胀。比率越高,则公司的财务结构越健全。一般认为起码应高于100%。如果该比率低于100%,则表明该公司要么是资本不足,要么是固定资产过分膨胀。固定资产的过分膨胀,势必使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从而影响未来的偿债能力。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长期负债×100%这一比率既可表明公司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供长期借贷的抵押担保,也可表明长期债权人权益安全保障的程度。就一般公司而言,固定资产尤其是已作为抵押担保的,应与长期负债维持一定的比例,以作为负债安全的保证。一般认为,这一比率起码得超过100%,越大则越能保障长期债权人的权益。否则,则表明公司财务呈现不健全状况,同时亦表明公司财产抵押已达到最大限度,必须另辟融资渠道。以A公司为例,其固定资产为660万元,长期负债为650万元,该比率则为101.5%。
利息保障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利息费用+税前盈利利息费用这一比率可用于测试公司偿付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债权人每期可收到的利息越有安全保障;反之则不然。以A公司为例,其利息费用为9.2万元,税前盈利为100万元,依上式计算,可知该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为11.87倍。 成长能力比率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上述偿债能力比率,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因为安全性乃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公司偿债能力比率的指标合理,财务结构才健全,才有可能扩展经营,否则,如果偿债能力弱,则很难想象公司有余力去扩展经营。至于举债经营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则更是公司外部的成长性比率指标。公司举债经营比率高,一方面也说明信誉高,债权人乐于向它投资,公司靠举债获得更多资金扩展经营。而如果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高,也表明其尚有余力借入更多的长期债务用于扩展经营。
反映公司内部性的扩展经营能力的比率则主要有:
利润留存率
其计算公式为: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税后利润
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税后利润(盈利)有多少用于发放股利,多少用于留存收益和扩展经营。其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越重视发展的后劲,不致因分发股利过多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比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经营不顺利,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利润去弥补损失,或者分红太多,发展潜力有限。
再投资率
又称内部成长性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再投资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股东盈利-股息支付股东盈利=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
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再投资,以支持公司成长的能力。公式中的股东盈利保留率即股东盈利减股息支付的差额与股东盈利的比率。股东盈利则指每股盈利与普通股发行数的乘积,实际上就是普通股的净收益。
这一比率越高,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则越强;反之则不然。以A公司为例,其资本报酬率为9.14%,股东盈利保留率为98.66%,则其再投资率为9.01%。 周转能力比率(亦称活动能力比率)是分析公司经营效应的指标,其分子通常为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分母则以某一资产科目构成。
应收帐款周转率
其计算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由于应收帐款是指未取得现金的销售收入,所以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应收帐款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收款效率高低。这一比率是应收帐款每年的周转次数。如果用一年的天数即365天除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便求出应收帐款每周转一次需多少天,即应收帐款转为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其算法为:应收帐款变现平均所需时间=一年天数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短,表明公司收帐越快,应收帐款中包含旧帐及无价的帐项越小。反之,周转率太小,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太长,则表明公司应收帐款的变现过于缓慢以及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乏效率。
存货周转率
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销售成本平均商品存货 存货的目的在于销售并实现利润,因而公司的存货与销货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正是衡量公司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多或短缺的指标。其比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越强,则利润率越大,营运资金投资于存货上的金额越小。反之,则表明存货过多,不仅使资金积压,影响资产的流动性,还增加仓储费用与产品损耗、过时。
固定资产周转率
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金额这一比率表示固定资产全年的周转次数,用以测知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其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的闲置越少;反之则不然。当然,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则表明固定资产过份投资,会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出A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即780B660=1.18(次)
资本周转率
又称净值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平均金额运用这一比率,可以分析相对于销售营业额而言,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比率越高,表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运用效率越高。但如果比率过高则表示公司过份依赖举债经营,即自有资本少。资本周转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的资本运用效率越差。以A公司为例,可以算出其资本周转率为:780B700=1.11(次)
资产周转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这一比率是衡量公司总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指标。
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总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



什么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主要有相关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完全不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


在比率分析法中,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 )。
答:【答案】:A、B、C 比率分析法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揭示并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三类。

比率分析法的具体形式包括()
答:解析:比率分析法采取的比率形式有构成比率、动态比率和相关比率。构成比率是指某个综合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动态比率,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及增减幅度;相关比率,根据企业经济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将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经...

在比率分析法中,常用的比率关系主要由( )
答: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比率主要有以下三种:(1)构成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如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2)效率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净资产收益率;(3)相关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

财务比率分析的比率类型有哪些?
答:财务比率分析法的比率类型 1、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用于衡量短期负债能力,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用于衡量长期负债能力。2、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即营运周转的能力。3、盈利能力。毛利率、营业...

请问一下比率分析法是什么
答:比率分析法运用比率种类很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大类:(1)变现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2)资产管理比率,用来分析资产存量是否合理和资产管理效率高低的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公式: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商品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

什么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答: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相关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完全不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

什么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比率种类 1、资产报酬率:也称投资盈利率。2、资本报酬率:即净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税后盈利与资本总额比率。3、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

什么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答: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相关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完全不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

比率分析法主要分为
答:1、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3、趋势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

比率分析法三种形式
答:1、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3、趋势比率分析法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