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入侵有什么方法???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么?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如何...

作者&投稿:长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物入侵

1 什么是生物入侵

1.1外来入侵种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内生长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地理隔离使多数特种只能栖息在自己的领地里,山脉、河流、海洋等的阻隔以及气候、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特种迁移的障碍。历史生物地理结构是定义本地种和外来物种的基础。

外来入侵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简写为IAS)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也可简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新的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内,其后代可以繁殖、生存、扩展。入侵性种(invasive species)是外来种(exotic species或alien species)中的归化(naturalized)生物物种。特种本来是自然界中客观存的生物,它的形成是通过上亿年或千万年至少也是百万年演化和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学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外来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力以外的特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在自然分布范围之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这些特种不可能存活。也可能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各种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天然存在的区域性生态系统中并没有某个特种存在,该特种借助于人类活动越过不能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入。在自然情况下,自然或地理条件构成了特种迁移的障碍,依靠特种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困难的或不可能的。但是,在人类的有意或无意活动下却可能使特种迁移越来越频繁,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如果这些外来物种在新迁居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能够自行繁衍和扩散,而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与景观造成明显的改变,对本土原有的生物群落和生物物种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样的外来种就变成外来入侵种。“外来”的概念不是以国界,而是以生态系统定义的。因此,外来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它具有的特征和表现有:(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隔离障碍,或能自然逾越空间障碍而入境;(2)可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环境中定居,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并自行繁殖与扩散;(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造成明显的影响,并损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历史和认识上常对外来种的有利方面看得较多,而对有害方面却重视不够。其实外来物种的引入是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害,应一分为二地辩证对待,特别要科学洞察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和不确定性风险。

1.2 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虽然是历史现象,但生物入侵引起负面效应并开始受到关注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事,到20世纪90年代已认识到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侵生物学也就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入侵(invasion)一词最近20多年在生态学中频繁使用。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尚无统一标准,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进入一个进化史上从未曾分布过的新地区,不考虑以后该物种是否永久定居。英国当代研究生物入侵的权威学者Williamson(1996)采用这种定义。该定义实质上等同于传殖(inoculation),意指一个物种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产地外的区域,实质上这是入侵的第一步。这种特种可称为非本地种(non-native species)、外来种(exotic/alien species)或引入种(introduced species)。

(2)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种向近代进化史上不曾分布到的区域所进行的永久性扩张,物种在新的地域里可以自由繁衍和增殖。这个定义为大多数生态学家所采用。如后代可以在离母体很远的地方自然生长,这种外来种可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但如果后代主要生长在母体附近,则往往只称作驯化(naturalization)。入侵种的定居能力、扩张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以及对景观生态的影响有强有弱,差异很大。

(3)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达到某种程度的优势。也就是说,外来种不仅定居,而且处于扩张趋势。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就是广义上的害虫(pest)或杂草(weed)类的有害生物。这一定义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例如,1999年2月美国白宫发布的总统令中,将入侵物种定义为“已引起或很可能引起对经济、环境或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外来种”。

2 生物入侵的模式与机制

2.1 生物入侵的模式

生物入侵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中有得要意义。入侵种的现存优势、潜在危害、发生机制、不确定性风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和评估的课题,其中入侵模式尤为重要。生物入侵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

(1)自然入侵: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这在现代史上极其罕见,如环颈鸽(collard dove)的入侵。

(2)人类辅助入侵: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自然传播并扩张其分布区域。事例不多,如鹭鸶(egret)的入侵。

(3)屏障去除后的入侵:由于人类去除天然屏障后,生物体能自然穿越而引起分布扩展。这是谈水生物入侵的常见模式,如七鳃鳗(sea lamprey)的入侵。

(4)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依赖于人类运输,生物体入侵后能适应新的环境。促进意外运输的因子有:小型或隐性生殖体(如浮游生物的幼体、植物的种子);有利于传输的进化学和适应(如老鼠、吉卜赛飞蛾);与栽培养殖物种相似(如杂草种子、鲤科小鱼);与其他物种共生(如栗树锈病,chestnut blight);船舶的压舱水(如斑马胎贝入侵北美海域及河流湖泊);货物运输中无意夹带的入侵种(如亚洲虎蚊随汽车轮胎进入美国,通过哺乳动物和鸟类身上的吸血而传播登革热和其他病毒)。

(5)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依赖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对新环境有至少是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才可望定居,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渐适应性扩张后成为入侵种(如葛藤)。

(6)有意引入:在大量有意引入的物种中有:狩猎或渔业种(如驯鹿、各种鱼类);林业种(如杨树、桉树、松树等);牧业种(如早熟禾、各种牧草、各种牲畜);渔业促进种(如糖虾);驯化种(如欧掠鸟、舵鸟等);生物控制种(如微型黄蜂)。

这6处入侵模式中绝大部分的生物入侵事件都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生物入侵可以认为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化之一,在全球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2。2 生物入侵的机制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最后能否成为入侵种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二是该环境是否可被这个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种的特点是指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合适,可自行繁衍。一般情况是不少外来物种虽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多数外来种群仅可维持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造成生物灾害的入侵种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许多外来入侵种的适宜生存范围非常广,可在许多种生态系统中生存,其中许多物种可以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的可在贫瘠土壤中生存,其抗旱、耐寒、耐温、抗污能力强,一旦条件适宜或好转,就可大量滋生。(2)繁殖能力特强。入侵种能够大量繁衍后代或种子,或繁殖世代较短,特别是那些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的物种,可通过根、茎、孢芽、孢子等大量繁殖。例如凤眼链兼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每个花蕙包含有300-500粒种子,还可通过匍匐枝无性繁殖,在30摄氏度下5天可形成新植株。(3)传播能力强。入侵种能够迅速地大量传播,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宜的栖息环境,有的种子非常细小,可随风和流水漂移传播得很远;有的种子可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远距离传播;有的物种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关,易于通过人类活动被无意传播;有的物种因外观美或具有经济联合会而被人类有意地传播。

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还是用生物的方法来解决

生物入侵后有什么解决方法?~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软体动物)被一艘货物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岛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为害一方。 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殖,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方式:无意引进,有意引进。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

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甚至处于频危与灭绝状态。当前我国约10%的地方畜牧品种处于濒临状态,已灭绝的占约3%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么
答: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紫茎泽兰,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中国的。2.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

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答: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自然入侵:这是指生物通过自然方式,如风力、水体流动或动物携带,实现种子、幼虫、卵或微生物的自然迁移,从而引发的外来物种入侵。例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等物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我国的。2. 无意引进:这种入侵通常发生在进出口贸易中,例如...

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对于外来入侵生物,现在通用的办法只能是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比如用病毒感染使其灭亡。也可以引种此物种的天敌,来抑制它。

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答:4. 化学防治:通过化学手段,如使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外来生物。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效果显著和易于推广的优点,但可能会同时对本地原有生物造成大量伤害,从而对环境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5. 源头防控:大多数生物入侵是通过外来人员携带的植物或动物传播的。因此,防止生物入侵的最有效方法是严格监控和审查...

把入侵物种引入餐桌是解决生物入侵的有效方法
答:生物入侵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云南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帮助...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么?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如何?
答: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方式:无意引进,有意引进。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近...

入侵动物比入侵昆虫容易控制吗
答:生物入侵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人工防治、机械去除、替代控制、生物防治等方法。1.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2.机械去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

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答:4.化学防治 这个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一般是化学药剂来杀死外来生物。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效果好以及便于推广的优点。不过使用此方法在杀死外来生物的同时也有可能大量杀死本地原有生物,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更大影响。5.杜绝入侵 生物入侵一般发生在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植物或者动物身上,所以杜绝入侵最源头的办法就...

生物入侵者例子及治理办法
答:下面给出三个生物入侵的例子 1、水葫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水浮莲(学名水葫芦)。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在江河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河难见水,百里水浮莲将大部份河涌所覆盖,造成...

中国面对660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答:同时还需要严格执法,加强法律宣传,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关注。让各界对生物入侵的危害高度重视,营造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第二,多措并举,针对不同生物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方法,多管齐下治理生物入侵:1.人工清理。对于没有天敌、人工清理方便的入侵物种,可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如水葫芦就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