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发表的目的?

作者&投稿:诸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目的如下:

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践证明,《论十大关系》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这些独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

2、《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论十大关系》各部分关系阐述都是总结和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教条主义,大胆解放思想,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的新路。

3、《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扩展资料: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99年6月,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几点启示: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来处理和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破解错综复杂的矛盾,迫切需要我们从中国国情和建设的实际出发。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处理改革发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主要方面的关系,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全方位调整,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呈现出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经济改革与社会、文化改革同步,促进发展与保障民生的改革协调,各项改革相互呼应,形成合力。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的路径,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十大关系

人民网-浅析《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时间及里面阐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976 年12 月26 日, 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扩展资料:十大关系论述的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
具体的十大关系指:(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论十大关系-百度百科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 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 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目的?
答: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目的如下: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践证明,《论十大关系》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这些独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2、《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②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分析《论十大关系》
答:论十大关系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的阐述了,中国在建国以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所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建国以后中国的建设问题,目的是把中国建国初期的各种有利因素调集起来,为解决各个阶级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指定方向。第一个问题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解放...

为什么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我们党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答:讲话规定了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或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和矛盾,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通篇贯穿着从实际出发、具体...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答:《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首先,这篇文章是在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写成的。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想,如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答:《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的诞生,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何在?
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论十大关系...

如何评价论十大关系?
答:《论十大关系》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如今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在国内,工人和农民...

《论十大关系》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有哪些
答:《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论十大关系》的十条关系中,不仅涉及经济体制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还涉及新中国文化和社会建设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方针,闪烁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新的思想火花。

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背景
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