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作者&投稿:休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出自《论语七则》

原文选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意思是: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论语七则》先秦.佚名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裘之贵者。
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诗以美子路,子路终身诵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故孔子复言此以警之。或说:不忮不求以下当别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组狐貉之对立来,分章则义不见,今不从。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014 浅释与分享 君子食无求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翻译~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了,所以我也还有点印象。
下面我就说下译文以及自己的一点小小感悟。
一、译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不求舒适,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接近贤能之人来匡正和提高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二、小小感悟:
1、为什么孔子认为真的君子是不求吃饱穿暖的呢?
➡对于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辛苦工作无非就是能够吃饱穿暖,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吃香喝辣,如果不能满足那就是过得不幸福。
但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可能有得吃就不错了,别提什么吃得饱。
于是孔子就认为,真正的君子是应该以他人为先的,可以少吃点留给他人吃,可以住得差一点,留给别人住。而且对他们来说,学习和智慧就是精神食粮,他们乐在其中。

2、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其实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学习过论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天道酬勤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上天会公平地回报付出辛劳的人。那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辛勤地劳作,就会有所收获。所以,真正的君子做事也要勤劳敏捷,这样才会有收获。
言语上小心谨慎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约束,因为乱说话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就比如说前两天我楼下两个邻居吵架,事情不大,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罢了,结果吵了三个小时。口舌之争无非也是因为欲望,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知足而忘忧。

3、为什么要跟着贤能的人去学习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才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也就会更快乐。你想想,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得有多少,你不去学习了解,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优秀在什么地方,而自己的不足又在哪里呢。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很不错,但是当你遇到真正优秀的人,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可能恍然大悟:我的那点想法不值一提。

所以,我认为孔子不是在让我们摒除欲望,而是把欲望从衣食住行转移到学习求知上,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君子。

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与感悟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
扩展阅读

孔子圣迹图·夹谷会齐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相会于夹谷。齐国先后演奏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这不合礼的规定。孔子先以国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为由迫使景公撤走乐舞,后又以匹夫惑乱诸侯迫使景公处罚乐人,取得外交胜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翻译
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翻译是: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1、这一段是孔子对于君子的日常言行的描述。对于君子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孔子提出了重要的观点:首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答:这是值得借鉴的。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自战国 孔子的《论语·学而篇》。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什么意思
答:出自《论语七则》原文选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1、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3、字词解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答: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出自《论语.学而》。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后一句是什么
答:出处 《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答:除此之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亦还有一层较为消极的意义即是: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第二种说法: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

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答:意思是: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处:《论语·学而》——春秋·孔丘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

"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①,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谓好学也已④。”[原文通释]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奢糜,居住不贪图安逸,在做事时机敏还在说话时谨慎,靠近道德规范就使自身正派了——可以称得上是喜好学习的人。”[注释]①食无求饱:饮食不贪图奢糜。求,追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答: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评析: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