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镇的历史沿革 笕桥镇的旅游资源

作者&投稿:殳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笕桥古称茧桥,镇以此得名。1950年6月,置笕桥乡。1958年,改称笕桥公社。1964年,划出笕桥、枸桔弄两自然镇并三里亭、白石庙、家等居委会组建笕桥街道。1984年,笕桥公社改称笕桥乡。1985年,并入笕桥街道。



杭州市江干区笕桥镇 怎么样 生活设施完善吗 经济发展的怎么样~

笕桥镇位于天堂杭州的东部,是“钱塘江时代”杭州市中心区江干区的经济大镇。全镇辖区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常住人口3.8万,外来人口8.2人。下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1个经济组织。

笕桥镇历史悠久,公元589年就形成了较大的居民点,由于物产充盈,尤以棉、药材、麻布为甚,各地商贾多在此居积致远。南宋瑞州通判蔡汝揆,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著名画家戴进也都诞生在这里。经济繁荣,人文荟翠,使笕桥镇自古名声远播。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运输和优秀的人文传统,给笕桥镇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全市名列前茅,是浙江省的百强乡镇,先后10次被评为“杭州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涌现出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万事利集团、祐康食品集团、浙江宝马集团、东华链条集团、杭州湾建筑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全镇拥有销售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亿元以上企业13家,60亿元企业1家。2009年,有4家企业入围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笕桥镇先后被评为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体育强镇、省体育特色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杭州市农业丰收十佳乡镇、首批杭州市平安乡镇……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的深入实施,笕桥镇抢抓东站枢纽工程和“城东新城”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整村改造、联片开发,加快推进道路更新、设施改善,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加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民生,全镇城市格局和社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绿城、万科、滨江等大批房地产项目纷纷落户笕桥,学校、医院、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不断加快配套建设,一个人气集聚的商贸服务圈正不断扩张着它的半径,为笕桥的再一次腾飞带来新的契机。

古朴的笕桥镇孕育了勤劳智慧的笕桥人民,现代化的改革浪潮又赋予笕桥人民“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实施“加快城市化”、“建设中心区”的战略中,一副融现代工业、服务业、绿色休闲农业、生态居住和保障教育体系的蓝图正在笕桥人民手中绘就,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笕桥正在杭州的东部崛起

笕桥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内涵丰富。早在隋、唐时已人烟生聚。明代开始称为“笕桥”,“笕”是引水的竹管。笕桥的灵气孕育了一代艺术大师。明宣德年间,号称浙派领袖的院体画家戴进,出生在笕桥相婆弄。比戴进稍后,笕桥横塘村又出了一位兵部尚书胡世宁,现在笕桥当地还有胡世宁的后裔20多户人家。笕桥街道西南的蔡巷庙,是南宋时瑞州通利蔡汝揆的故居。蔡汝揆是宋代24孝之一。笕桥直街上的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接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督教人士。对于这些古迹,笕桥将予以相应保护。“列肆二里有奇”的笕桥直街,街上的建筑仍多为木结构,由于毗邻机场,不能建造高层建筑,这条1.2公里长的老街得以幸存,未被改造掉。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笕桥街道计划对其进行保护开发。笕桥还是中国第一个植物园———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的诞生地,1927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受聘浙大教授,奉命筹建植物园。园内引种栽培的植物达1000余种。鉴于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笕桥街道计划建一个农具博物馆,既可观光旅游,又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笕桥也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科学的计划研究基地。浙江省最早的农业科研机构——1911年建立的浙江农事试验场,场址就在笕桥,1960年改称浙江省农科院。1957年12月和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曾先后视察过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笕桥地处交通要道,历为军事要地 ,俗有“大营笕桥”之称。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笕桥航校曾与陆军黄埔军校齐名,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现中央航校部分建筑,如航校大礼堂、军官宿舍保存完好。笕桥街道和西子文化研究所专家正在加紧收集资料,计划出版《中国对日空战画史》一书。根据保护开发方案,笕桥还拟建一个中国空军博物馆,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台湾电影《笕桥英烈传》 由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出品,是以烈士高志航故事为主轴的著名抗日战争电影之一,民国六十六年七月七日首映。

双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双桥街地跨牟溪,古称牟村。清乾隆年间,跨牟溪建石拱大桥连接河东、河西两条街,更名大桥,1983年9月12日改称双桥。双桥距县城20公里,接320国道21公里,交通便利,吸引了大批个体工商户来此经商,成为毗邻11个乡镇的商品聚散中心。2001年,双桥撤乡建镇,2002年,将龙田、山口、蔺桥、周家、僧桥...

洒河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3年建洒河桥乡,1958年属钢铁公社,1961年建洒河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5年松岭乡并入。1997年,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杨桥镇历史沿革
答:杨桥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时它被设立为杨桥乡。1958年,随着社会变革,乡级行政单位升级为公社。1984年,这一区域进一步发展,杨桥乡正式改名为杨桥镇,标志着其地位的显著提升。1996年元月,北马头乡与杨桥镇合并,扩大了其行政范围。这一年,杨桥镇的总面积达到了62.8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为3.8...

何桥镇历史沿革
答:何桥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时它隶属于黄集公社。随着历史的演变,1966年,何桥地区从原公社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何桥公社。1983年,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何桥乡的名称被正式确立。这一年,何桥乡的总面积达到了7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4.4万人。该地区下辖22个行政村,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它们...

大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大桥镇古名白沙,宋淳熙二年(1175年)建大桥镇。1912年建大桥市。1931年撤市设镇。1942年江都县分为江都、邗东两县,大桥镇属邗东县谢桥区。1943年江邗两县合并,大桥镇仍属江都县谢桥区,同年谢桥区撤销,大桥改属曹王区。1947年仁寿、青龙、大桥3镇合并为大桥镇。1958年改设大桥人民公社。1959...

东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东桥镇政府所在地东桥街早在清朝中期就有小商贩集结于此,该镇于1996年9月,由省民政厅批准,从原来东岭镇划出18个行政村组建而成。于1997 年10月撤乡设镇至今。

城桥镇的建制沿革
答:城桥镇为原县城与桥镇(因普济桥得名)的合称,设县治已有400年历史。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崇明由盐场升为州,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堆土建州城,此为城池首建。1352年(元至正十三年),州治南面为潮汐冲啮坍塌,达鲁花赤八里颜和知州程世昌、同知王也先不花在州城北15里以土筑城,方圆9里三十步...

南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为南桥乡,1958年设南桥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139.7平方千米,人口2.7万。2005年已达31725人口

小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小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出土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建瓯小桥有个“百官村”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龙池自然村2号,古代名为“龙池养蒙书院”,内有陈列清朝时所画龙池村古代历史上担任官员郑氏人士彩色画像,现存画像80人。龙池村郑氏后裔介绍,该处官人画像原更多,至少...

上岭桥镇的历史沿革:
答:冷水滩区概况:冷水滩秦时为长沙郡地,西汉为泉陵候国地,东汉属泉陵县地,随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为零陵县。四十年代,设立滩市镇,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冷水镇。一九六0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冷水滩市,辖城区和珊瑚,水浪坝仁湾、马路街、上岭桥五个公社。一九六二年十月撤市复镇,仍隶属于零陵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