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佛教里的“佛法”与“世法”的区别? 举例说明佛教里的“性戒”与“遮戒”的区别?

作者&投稿:年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与世间法在事上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虽做同样的事,但他们的要求标准不一样。佛法出离世间最低标准就是不能执着,不执着的标准很高。菩萨现凡夫身表面上与凡夫做的是一样的事,但他没有执着,不落印象,但凡夫就落在了记忆里,在最深意识阿赖耶识里落了印象,又会影响将来,将来遇缘又会生根发芽。就以儒学与佛法来讲,儒家的弟子规等对人在社会的要求与佛家的十善业道是吻合的,但儒家弟子规让你做到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化解冲突,社会和谐,让人与人相处得更好,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而佛法同样的要求,目的却大不一样,让你做到十善业道的目的是让你扎菩提根,为将来回归清净圆满自性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让社会安定。儒家与世间法解决的是在现实中遇到的个人及社会问题,属于有生有灭的生灭法,这里面就出现烦恼。而佛法解决的是出离虚妄的生灭法,以不生不灭的见闻之性旋转外面有生有灭的虚妄境界,回归本具有的不生不灭的自性,自性中具备圆满的智慧,智慧是解决烦恼的唯一法门。

佛法带着宗教信仰的色彩,世法则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扫地不伤蝼蚁命,在佛法上就是众生平等,我佛慈悲;世法上就是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嗯 有我 和无我之分

佛法住世.....世世从哪来???~

道可道.非常道.有说皆非道

  性戒
  二戒之一。乃针对性罪而立之禁戒。又作性罪戒、性重戒、主戒、旧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故称性戒。反之,遮戒则依佛陀之遮制而设,如酒戒即是。 盖除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外,其他诸戒皆属遮戒,准此,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所说四重四十二戒、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六重二十八轻戒、梵网经卷下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等,皆依性戒、遮戒而分轻重,惟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则谓,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亦有性戒、遮戒之别。

  举例说明:

  简单讲,所谓性戒,意思就是指这件事的性质本身就是错误的,就是不被允许的,举个例子,比如偷盗,偷盗就属于性罪,因为偷盗本身就是不对的,这偷盗的性质就是一种不应该的行为,不单是佛不允许,就是国家法律也不允许,这就是性罪。

  遮戒

  遮,制止之意。指对轻罪之禁戒。又作息世讥嫌戒、新戒、客戒。为相对于‘性戒’而立者。所谓性戒,乃不论当初佛陀是否制戒,原本即须持守之戒,例如杀、盗、淫、妄等四戒。所谓遮戒,系佛陀因事、因地所制之戒,通常较性戒为轻,即一般社会不认为罪恶,而佛教为防止世人讥嫌,避免由此引发其他犯罪,故制此戒。例如饮酒、轻秤贩卖、掘地伤生等;盖以饮酒多有过失,能犯诸戒,故佛陀特意遮止,令不毁犯,乃能守护其余之律仪。若犯遮戒则称遮罪。

  举例说明:

  简单讲,这件事的本身可能并不是过错,国家法律也允许,我们都知道杀人,放火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就是不对,因此这属于性戒,所谓遮戒比如五戒种的不饮酒戒,就是属于遮戒,喝酒从行为上说本身并不是什么过错,国家法律也允许喝酒,没有说喝酒会被抓去关的,但是因为喝酒会使人迷失理性,所以佛为了保护其余戒律因此,制定不饮酒。这就是遮戒。

举例说明佛教里的“佛法”与“世法”的区别?
答:佛法与世间法在事上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虽做同样的事,但他们的要求标准不一样。佛法出离世间最低标准就是不能执着,不执着的标准很高。菩萨现凡夫身表面上与凡夫做的是一样的事,但他没有执着,不落印象,但凡夫就落在了记忆里,在最深意识阿赖耶识里落了印象,又会影响将来,将来遇缘又...

佛法与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六祖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与世法是一不是二,但它又有差别,而且有些观点恰恰相反,归结起来讲佛法与世法即有差别又无差别。有差别主要表现在知见上,世法重知见,古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所谓多见多闻、听多见广知识才渊博。我没文化,初小未毕业,...

何谓佛教的“法布施”?
答:法布施的含义: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包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譬如说,甲烧得一手好菜,乙不...

佛法是什么
答: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1、善说,如实而说。2、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3、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4、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

如来佛所说的世出世间法是什么意思?
答:范畴之内。远离六尘境,于六尘永无分别;不在思维中,不在世间。故知此法,是真正的“出世间法”。这个法,即是佛法“第一义谛”,即是禅宗开悟明心所明之“心”。一切有情,因本具此心故,皆能成佛。佛子当皈依此“大乘甚深微妙出世间法”,是为皈依佛、法、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佛教里的出世间法和世间法的关系怎么理解?
答:一切法皆是心法,都是由自己心中的种种念想来产生、延续和变化。 但佛法与世间法的关系,确切的说,应该即一即二、非一非二,这样才比较恰当。 先说即一和非二,是说佛法与世间法在本源上都是自性的发挥,都是从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这个心......

如何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佛法?
答:世间本无佛,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其实被称为佛陀的也只不过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了解了世间的真谛,也了解了人生和世界的关系,这样就有个佛法,佛法就是对人和这个世界的一些自我的认识而已。

深入佛法,什么是无二无别的一味圆满
答:无二无别的一味圆满,可以这样说释迦牟尼佛的佛性,阿弥陀佛的佛性,与苍蝇,蚊子,臭虫,和我们的佛性无二无别,进入了畜生道了,等于说是业障重了,形体有所变化了,还是六道的众生。比方说,人们本来具足,佛性当中,应该具足的智慧功德,可是人们现在没法显现他,是自己的业障障碍了这种东西,...

佛教中所说的“法”究竟指什么
答: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诸佛之教法。是佛教三宝(佛、法、僧)之一。其有三个要素。一、佛法以涅盘解脱、圆满佛果为究竟。世间种种的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

布施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去布施?
答:布施解释: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财布施指将金钱、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