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作者&投稿:牟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课改浪潮几乎席卷教育领域的各个阶层,可谓是一场不小的教育革命,也引起一番争辩:决策者们认为面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不能不改,非改不可。专家们自有一套改革的理论,社会也广泛关注,家长颇为担忧,而教师关心的是怎么改,改什么?特别是初中语文会产生多大的震荡?新课改到底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正如一次大型语文论坛中市教研员的精评之语,“变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要变革”,笔者经过一番思索,得出如下感言。新课改应科研、教学并进语文教学从沉睡中苏醒,课改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皱一池春水。现如今有人认为课改似乎波静浪过,复平如镜,了无痕迹。笔者要推翻这个看法,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也许并不彻底,但总有推动作用,促进发展是不容质疑的。新课改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来看,被激活了,有进步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忽视了将是有失公允的,这还得从新课改开始谈起。笔者曾参加过专家系统的和相对科学的新理念、新策略的解读指导专题会,曾聆听过无数次教育界领导热情洋溢的报告,还有轰轰烈烈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教师们渴望着、期盼着、学习着,如雨后逢甘霖,似饥渴饮大餐。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许多的困惑,以致于产生疑虑,怎样寻找一条可操作、实用又有利于教师参与的改革之路呢?笔者是语文教师队伍中一员,通过调研、座谈、走访、交谈、听课,笔者觉得新课程改革侧重在改课程,注重宏观,而涉及到课堂教学方面的则显得不足,于是乎从微观寻找切入点,思考怎样立足教研、深入课堂、走进教师?完全打破常规定势是不可能,创新教研模式又难以构成,能摸索出一条以“科研、教学并进,研究、引领并举”的路来尝试,或许能让教师摆脱那种“金玉其外”的“书斋化”研究,避免那种 “立项热情万丈、中间无声无息、结果空空荡荡”浮光掠影式的课题研究。因为,我们也深感新课改中有那么一些盲从的现象。纵观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研究和改革,跟从别人的多,具有个性的少;追随热点问题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假”问题多,“真”问题少,从而产生了许多缺乏独特思想内涵的“泡沫东西”。笔者尊崇有个性地、有独创地风格来做踏踏实实的事,因此,我们以“教研”为载体,以“课改”为核心,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确定了《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的省级课题,在区域内选择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15所中小学语文教师参与,带领教师深入学习理论,领悟新课改精神实质,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借此契机,让大部分的教师参与其中,接受新课程的洗礼,试图能转变教师的教育思维方式,改变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寄希望于教师们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有所变化,重振语文教学雄风,是当务之急。 新课改让教师更爱教研 新课改启动正是笔者走上教研岗位之时,与之同行,与之成长,不是虚言。实行课改艰难历程中,忘不了去课堂调查的日子,在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现场会的情景,听真话,表真心,说实情,让笔者收获多多;忘不了在确立了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场面,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汇聚集体的智慧;曾记起教师们上研究课时,由恐慌到主动积极参战,常态下的研究课堂才真实,不乏精彩而又灵光闪闪;做中心发言、专题研讨时由默默无语到激情高谈,独特见解,欣然释怀;撰写论文报告由开始的勉强、无奈到高效、精品的微变,终于品尝到甘果的香甜;每次在《研讨课评课表》的评议内容中,教师们认真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意味着教学研究进入真正的研究状态;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集体活动时风雨无阻,如期而至,至今令人感动的是一位教师承担三个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还兼班主任,超负荷的工作,依然坚持不懈,给予大家莫大的精神支持;一次次的总结、反馈,优势的凸显与不足的查找,总有疑虑并伴随着收获;更难以忘怀的是省市专家们的指导、引领和关注,让老师们明确了课改的方向,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过程的评价,平等对待、和谐对话并全程参与,让教师们充满信心,鼓足干劲;相互交流借鉴的结果,展现的是教师的睿智,对所建构的课型进行评价和反思,凝聚着汗水和心血的结晶;面对反复验证研究的过程,是痛苦的,是艰辛的,然而又是那么充满了欣慰;课题结题鉴定现场会,教师们群情激昂而又万分失落,笔者深知几年的研究,终有结果,顿感轻松,欣喜中又有几分惆怅。但一个研究项目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研究终结,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课改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教学研究的能力日益提升,教学、教研的情感得到升华。在这个宽阔的平台,说实在的,教师们多少获得理性的思考和情感上的愉悦,也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研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当部分教师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时,何等的艰难,何等的困苦,历练的岁月,似凤凰涅磐。诸不知在这之前部分教师可普遍存在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而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做法感到不满,甚至不屑一顾,认为这些研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没有帮助,各行其道,自成一体,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平台。仅就这些方面的变化,难道说不是一种进步吗?岂不让人心生感动?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不浅尝辄止,新课改会不成功吗?如果继续激励教师保持潜心教学、勇于攻关的热情和毅力,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会大减吗?我呼吁让更多的教师体味到教科研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愉悦中生发对教学、科研挚爱之情,新课程改革一定会呈良好势头,蓬勃发展。不可否认,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改观不大,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因素:中考压力大,成了教师无形的紧箍咒;课堂艺术弱,依然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观念更新难,尘封太久瓶颈难以突破;研究氛围淡,人文情怀尚有缺撼;专业发展慢,滞留在高原期上茫然无措,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一时能解决得了的。有行动即可,有收获就成,有启示就行。·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一枝·

新课改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 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
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
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
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这是继北京教委宣布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之后,再次明确提高母语在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小学熟练书写正楷,初中要临摹名家书法
《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了明确要求:
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
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
二、 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
三、 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 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融入到课程改革中,尽早找到差距,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以便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能。

新课改对教师有哪些影响?
答:【一】主要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四点 一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二是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四是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二】在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变化.一是在是对待师生关...

如何理解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答:(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而且身心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善,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2)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在新课改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变成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观念带来哪些变化?
答:3.学生是权责主体。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会有哪些变化?
答: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寻求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增强学生的团队...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为;【一】主要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四点 一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二是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四是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二】在教师...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的认识:一、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的改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新课改对老师带来的挑战
答:首先,观念新了。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观念革命。教师观念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表现在:第一,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以前有些老师备课主要是写些无谓的内容,比如什么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而且是照搬照抄教师教学用书。而今,我校教师考虑的只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的教给...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教师哪些思索和启示?
答:三、平时教学中容易发现的四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方案,有的抓,抓得好。非常详尽的问题,分析和解读,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学习便利。1、创新培养应给从中小学抓起。创新培养对实现中国梦是至关重要,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核心要求就...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考试的影响有哪些?
答:因此,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专家型教师。(二)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什么样的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