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东风来的?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原理?

作者&投稿:伯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军指挥部决定对曹操实行火攻,但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联军在东南方,曹兵在上风头的位置,联军若放火去烧,只会伤了自家战船,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时,孔明愿为联军凭天借到三日上夜东南大风,以应战争急需,并约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周瑜为之拨兵筑坛,等候动静,在约定日子的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联军乘风出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

还在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并吩咐刘备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



扩展资料: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

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1、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知识,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气候的反常。

2、可能是东南风已经开始刮,孔喻二人随机应变做出的军事决策并不是做好准备"等"东风。

"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扩展资料:

典故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夜观天象,古时候没有气象卫星,没有天气预报,但是有专门观天象的大臣,诸葛亮自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设坛祭风只不过做个样子罢了

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古人没有天气预报看,都是靠长期的时间总结出的天文只是来看天气的

诸葛亮因为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就像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一样~能知道天气的状况~~

在《草船借箭》中为什么诸葛亮会知道那天刮的是东风而不是南风,北风,西风呢?~

1. 夜观星象,大自然是有依据的,现在用卫星可以提前好几天定位出南风几

级,但古人完全要凭记忆和经验。


2. 而且他知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对于风向有预测天气的时候,看云就能看

出来。

3. 观测动、植物活动和天空变化知道下雨、睛天、转冷、转热的方法

4.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5. 在野外时,可以根据树冠形状来判断方向。

6. 在古代,把农历冬至的前一天称为暖阳回春之日。中国地处北半球,本来冬至已入冬,应刮西北风。可偏偏在冬至前一天刮的是东风。现在草船借箭真假还无定论。若史历真有这一事件,那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战发生在冬至曰前一天。

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中起到关建人物之一的就是诸葛亮,没有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东吴的火船就不能顺流而下,火烧曹操的铁索连环船。
在东吴与曹操的争斗中,最能识破周瑜心思的就是诸葛亮,当周瑜反间计成功的让曹操诛杀了蔡氏兄弟以后,当即就派鲁肃前往试探诸葛亮。诸葛亮猜到周瑜并不会容下他,但是也不能故作不知,如果诸葛亮故意不说破周瑜的想法,这这很容易让周瑜觉得刘备一方无人,这样看轻了刘备一方!到时在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刘备一方就会得到了利益减少!


所以诸葛亮借用鲁肃的老实向周瑜传达了一个想法,就是你所想的我诸葛亮早就猜到了!这样依照周瑜的心性一方面会顾及刘备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要想方设法的除掉诸葛亮!
所以后来出现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更加剧了周瑜除掉诸葛亮的决心!那么诸葛亮也知道了周瑜的心思,在得到的周瑜总攻的时间后,诸葛亮如果不加以行动恐怕在总攻的那一刻就会在周瑜的大军中被秘密的处死了。
所以这个期间诸葛亮就要想脱身之计,在三国中诸葛亮对于天气的熟悉使他逃避了很多的风险包括趁着雾草船借箭。诸葛亮这次也是正好也借天气的原因逃脱,什么天气,那就是东风。在与周瑜商讨东风来的时候,诸葛亮已经知道了总攻的时间!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他自己的想法就是借着借东风这个理由远离周瑜的大军,这样到时才好浑水摸鱼的逃走。如果在大军中诸葛亮想逃也会逃不掉。那么逃走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点,所以诸葛亮就拉着鲁肃一起过去选地方。鲁肃深得周瑜的信任,不会对周瑜说谎话,这样由鲁肃陪着选地方周瑜放心的很!诸葛亮的地点就选择了南屏山。鲁肃一心为联盟大业,根本没有把诸葛亮逃走放在心上。

所以诸葛亮就是借用这个时机才能逃脱出翠屏山,并由赵云接应回了夏口。对于什么东风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这一点诸葛亮遣走鲁肃的时候就说了这话,“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诸葛亮借东风的主要目的是逃离东吴大营的无奈之举!

诸葛亮 草船借箭 真有此事吗?他怎么知道那天有大雾?
答:不过,历史上倒是有“张训草人借箭”的战例,说的是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镇守雍丘的大将张训在月黑风高之夜,以草人为诱饵,“借”了叛军的箭。而后在用真人去劫营,叛军误以为是草人,不做防备,结果大败。孔明草船借箭虽然是小说故事,但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的。你如果想再了解,咱们可以...

诸葛亮真能借东风吗?
答:窃取汉室”的奸臣,而打着“兴复汉室”口号并且具有汉室血脉的刘备才是正统。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遗志,曾经五次北伐,最后还死在了北伐途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罗贯中,加上他本就推崇蜀汉贬低曹魏,为了将诸葛亮进一步神化,他编造了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典故。

诸葛亮一生有过的著名计谋和简介?
答: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2.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吗?为什么?
答:既然周瑜已经察觉到没有“东风”不行,诸葛亮也就不失时机的出现了。先是开出了“只欠东风”的药引,接着开出了“借东风”这个药方。只不过这个风一定要由自己去“借”才行。因为只有“借”,才能有回旋余地;只有“借”,也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假若周瑜知道一定会有大风出现,恐怕诸葛亮的脑袋早就...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借”,“草船借箭”“借东风”“借荆州”?
答:这摆明了就是故意为难诸葛亮的。但是,谁叫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的才能呢,因为之前诸葛亮算准了在第三天的夜里长江江面上会起大雾,这是诸葛亮上知天文才会知道,并且向鲁肃借了几十条船,向上插满稻草,将船开到离曹营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然后击鼓呐喊。注意,草船借箭能成功的...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

<<草船借箭>>中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答:3.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1)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水顺风,曹军来不及追赶。(2)熟知地理。能在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3)知人善用。了解鲁肃的忠厚守信,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

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但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不是...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答: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然后乘着大雾天气前往曹操大营。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

有关诸葛亮有很多的典故,《草船借箭》全文是怎么写的?
答:”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