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

作者&投稿:舒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军指挥部决定对曹操实行火攻,但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联军在东南方,曹兵在上风头的位置,联军若放火去烧,只会伤了自家战船,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时,孔明愿为联军凭天借到三日上夜东南大风,以应战争急需,并约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周瑜为之拨兵筑坛,等候动静,在约定日子的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联军乘风出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军指挥部决定对曹操实行火攻,但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曹兵隔江在西北方,联军在东南方,曹兵在上风头的位置,联军若放火去烧,只会伤了自家战船,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时,孔明愿为联军凭天借到三日上夜东南大风,以应战争急需,并约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周瑜为之拨兵筑坛,等候动静,在约定日子的当夜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大起,联军乘风出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

还在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并吩咐刘备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得到日光照最多和得到日光照最少的两个日子,这会引起地球表面各种气候的变化,古人虽不了解这样深层的道理,但却发现了这两个转折性日子的存在,分别命之为“夏至”和“冬至”,并用“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来概括这两个日子后的气候变化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在随季节而生的气候变化规律上大做文章,贪天之功,神乎其神,迷惑了周瑜。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草船借箭现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草船借箭当中,其实诸葛亮本身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说诸葛亮提前就已经知道了那一天会刮东风,而所谓的“做法”实际上只是摆摆样子而已。

在古代社会当中,虽说没有现如今这么高超的科技技术能够提前预知天气,但是同样也是可以依靠周边环境以及气候的变化来判断未来几天的天气,而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所以掌握这种判断未来天气的能力也是不足为奇。而所谓的做法其实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或者说为了提高自己的神秘度而已,实际上也许早在几天之前,诸葛亮对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就已经做到了了如指掌,不然也不敢在周瑜的面前立下军令状。

在古代社会当中,通过天文知识来判断天气,应该算是比较高深的一门技术,而诸葛亮在隆中也是苦心学习了很多年,所以能够掌握这样子的一门技术也算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投靠刘备之后,其实在很多场战役当中,诸葛亮都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天赋以及博学的学识,而且也是在很多战役当中都运用了这些天文知识或者是地理知识。

虽说《三国演义》当中确实是有神话诸葛亮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真正的历史当中,蜀汉后期,诸葛亮依旧是属于核心人物。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除了自己的政治手腕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诸葛亮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学识。而当初刘备之所以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自然也就是看中了诸葛亮身上的这些本事,在投靠了刘备之后诸葛亮也算是物尽其用,所以严格的来说,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应该算是相互成就。



他是用实力借来的,因为他算好了东风吹来的时间,在那个时间之内向曹操的部队放火。

~

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答:2、准备是鲁肃借诸葛亮二十条船。3、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然后乘着大雾天气前往曹操大营。4、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基本简介:《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答:《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

草船借箭过程简写
答:其中,草船借箭是他的一个经典计谋。 一次,诸葛亮为了削弱敌人的势力,决定用弓箭作为武器。他命令士兵们利用草船吸引敌人的注意,然后趁机利用弓箭进行射击。这一计谋的执行过程相当周密。首先,诸葛亮挑选了一批熟练的弓箭手,并准备了大量的草船。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悄悄地接近了敌人的阵地。 此时,江面上的雾气很...

草船借箭的经过是什么?
答: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让船借满箭的。
答: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

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答: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原文节选)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招草船借箭是向谁借的?
答:草船借箭 【汉语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释义】: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

孔明借箭是如何借的
答: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

《草船借箭》这则故事中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答: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准备是什么,过程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填序号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准备: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船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过程:等起雾那天,下令将船开到靠近曹军的水寨,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有疑心,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结果:借到10万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