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

作者&投稿:汲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邓小平。改革开放。(4分)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的开放体系。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8分)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2分)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2)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6分)
答案:
  (1)邓小平。改革开放。(4分)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的开放体系。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8分)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2分)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的问题,需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所以材料中的老人即是指他。有关于“春天”的内涵是什么问题,这个需要结合“春天”出现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来分析归纳。(2)第二问,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的问题,可以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来分析归纳,这个圈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关于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来回答。有关于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问题,材料内容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赞美与褒扬的情感,所以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拥护。(3)第三问,回答此问题时首先需要从材料内容中的时间来确定“讲话”背景然后结合背景来分析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内容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过程中,当时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面临着走向什么方向的问题,十四后我国确立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所以材料的核心内容即是与之相关的内容。(4)第四问,有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的问题,依据史实及教材上对此的论述来分析归纳即可。有关于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的问题,需要从两次开放的背景、内容、性质与影响上来分析回答,这之中最重的是开放的背景与内容,主动与被动开放决定的开放的内容与影响。

(1)邓小平(2)改革开放(3)香港 噢门回归 一国两制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歌中的老人指的是邓小平,1979年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1997年和1999年的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我国在七,八十年代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8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
答:(1)市场 东北 不一定(6分)(2)C(4分)(3)生产工序(或工序)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8分)(4)接近钢铁、石化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大;水陆交通便利,便于...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见右图) (1)材 ...
答:(3分)(2)图A:第二次工业革命。图B:第一次工业革命。图C:第三次科技革命。(3分)(3)冷战(或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对抗);世界贸易组织。(2分)(4)中国在顺应全球化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2分。其它答案...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根据多年气候资料绘制的“云...
答:(1)图中从多干旱、一般干旱到少干旱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溶洞和地下暗河较多,地表水容易渗入地下,造成地表水资源短缺.(2)依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分析干旱产生的大气环流原因,主要考虑该地季风环流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偏弱、水汽偏少所造成的.(3)旱情加重的人为原因可以归...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答:(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财政收入;粮食产量。(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3)广州在宋代有发达的造船业,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清代前期是惟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4)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轮船招商局等;(5)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无...
答:试题分析: (1)雾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 ,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甲地位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冬季寒冷,燃煤供热,排放大量烟尘,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大量尾气;...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
答:(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4分)(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2分)(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2分)(4)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材料一 高祖曰:“今欲断北语,一从...
答:(6分)(3)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士族地主的联系;以身作则,推动皇族、鲜卑族与汉族的通婚,加速汉化(民族融合)。(4分)(4)核心:鲜卑族的汉化。说明:汉化改革卓有成效,儒家文化对鲜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时要围绕孝文帝“汉化”的各个具体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
答:试题分析:(1)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所以从材料一中的“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到另一个原因,即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题目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
答:(14分)A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的分析材料一的内容,材料一表明卢商一个少年失去父亲并且家贫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走上仕途,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不再是依据门第,然后再依据材料中的出现的官名“进士”可以分析出这种选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
答:(2分)(4)不断吸收发展(或答具有包容性);符合时代需求。(2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明孔子主张实施德政;礼治。途径:可联系教育上兴办私学;编撰书籍;政治上周游列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