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13年8月31日下午在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

作者&投稿:系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不仅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3分)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
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3分)
(评分说明:考生任意答到三点即给满分9分。如考生答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可给2分;答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可给2分)
(2)①《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4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目的性和计划性也给4分。考生如答自觉选择性或主动创造性或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给2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分)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实际,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2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1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1分)
⑤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因而该观点是错误的。 (1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分)。建设文化强省要立足于广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发展。(1分)”)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

(1)公民角度: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假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减少私家车的次数,多乘坐公共交通等(2分)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减少资源浪费,促使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分)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传真、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分)④敢于同无视环境污染,违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采用合法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2分)政府角度: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应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2分)②政府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2分)③政府要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要搞好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及时做好天气应急预案。(2分)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2分)(2)①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碳”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从而实现节能减碳。(3分)②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倒逼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企业节能减碳,实现企业节能减碳;(3分)③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倒逼企业使用新能源,树立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生产方式,减少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实现前一页节能减排。(3分) 试题分析:(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但是主体限定非常明确即政府和公民。从政府的角度,考生可以结合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要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要搞好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角度说明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从公民的角度,考生可以首先从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渠道的角度分别运用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2)本题属于怎样做的解答题。考生在解读时,一定要紧紧扣住材料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针对“如果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二氧化碳超标排放,那么就需要花钱到市场购买排放权”我们可以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碳”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从而实现节能减碳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针对材料中的“如果能淘汰原来的落后产业、上新的节能产业,或者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能源使得碳排放降低,产生了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碳结余获益”考生可以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企业节能减碳,实现企业节能减碳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还可以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3分)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3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财政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作用。(3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3分) 政府具有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职能,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3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体制等各方面必须改革,而成功的社会改革又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原则职能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等知识点,第(1)问:这一问包含两小问,第一小问考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考生可以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考查政治生活,原因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国家性质和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职能)的角度进行作答。第(2)问:考查哲学生活知识,角度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考生注意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等角度进行作答。

...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答:(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
答:(2)此题注意审题,对比A、B两地的位置,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同时不能重复,A处位于市中心,B处为城市边缘地区,企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地租、市场、环境、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结合两地地理位置不同,一一对照找出各自的优势。(3)根据材料提示“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m...

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之处
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答:(2)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与秦始皇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即秦: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唐: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材料三中“(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是指唐太宗政治功绩和政治道德高尚,即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
答:(8分)(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试题分析:题(1):联系材料1,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于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答: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原因是英国的经济的掠夺。原因就在于印度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效率提高。(2)从材料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甘地实现自治的中心就是手纺车,抵制英国货。甘地的斗争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消极的抵抗。(3)此问学生可结合所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
答:(1)郑成功(2)邓小平 台湾问题 1997香港问题 1999澳门问题(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祖国统一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初,在郑成功指挥下,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

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非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
答:16.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答:(4分)(3) 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中国民族危亡加剧,他们宣传进化,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4分)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的物种有共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
答: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但泽交由波兰管理。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和德国领土的变化。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英国从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一战前后德国领土的变化,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