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和原意?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

作者&投稿:查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详细说明
成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举例说明: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依文解疑,三世佛怨恨

顿悟佛心,不代表所有业障都已经净化!

正所谓:了却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但是有的大修行人本来可以逃过杀劫,却不逃走,如二祖可大师等.............

又: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

竹评:释迦文佛亦救不了族人血水之祸,何况目腱连

然,若自悟心,加以修行,自然不为业风所转!祖师们来去自由,东家作 驴,西家作马,乃平常事也/乃慈悲心也/

下为指月录公案,参参看
▲广额屠儿
于涅盘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自云。是贤劫千佛一数。
东山觉拈云。今时丛林。将为广额是过去一佛。权现屠儿。且喜没交涉。又谓广额是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便成佛。且喜没交涉。又道广额飏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没交涉。要识广额么。夹路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 文殊思业禅师。世为屠宰。一日戮猪次。忽洞彻心源。遂弃业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往见文殊心道禅师。道佛鉴法嗣也。殊曰。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便乃剃头行脚。师遂作鼓刀势。殊喝曰。这屠儿。参堂去。师便下参堂。住文殊日。上堂。举赵州勘婆话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赵州老汉。瞒我不得。

是指只要能彻底悔悟,即便已经犯下了极大的罪孽。都可以一笔勾销。脱离6道而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
解 释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可以分开使用
示 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 痛改前非
反义词 死不改悔、屡教不改
歇后语 杀猪的改做和尚


万望采纳~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示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用法】作谓语、分句;可以分开使用【翻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 A killer becomes a Buddha at the moment he drops the kinfe to kill. 2 .A wrongdoer may become a man of virtue once he does good. 长安京姓本为屠。因善导和上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之持刀入寺。兴杀害意。导指示西方现净土相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天童即其识神)。  白话:唐朝长安京姓人,原为屠夫。因善导大师在长安弘法布教,劝人深信因果、改恶向善,念佛求生西方,渐渐百姓家家户户断肉食素念佛;京姓屠夫眼见摊上的肉一天比一天难卖出去,心里不觉莫名其妙,跟人打听,才知道原来城里人是受一个名叫善导的僧人的劝化而纷纷吃素了,心生忿恨之意,提刀闯到寺院,要杀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心知对方得度之缘已经成熟,慈悲地为屠夫开示并劝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大师以其道力遥指西方天空,空中立现极乐净土庄严景象。屠夫不由心中升起极深极切的厌离心,当即发愿舍寿往生,于是爬上寺院旁一棵树,合掌高声唱佛,堕地往生。当时围观的众人皆见阿弥陀佛亲来接引,屠户的神识从顶门出而随佛西去。(节录自百度百科:善导大师) (杂语)山堂肆考。屠儿在涅盘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言改过为善之速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盘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成佛,同惠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现代也有运用于文章的,如鲁迅《准风月谈》:“古时候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终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这一种玩意儿,实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李明权)FROM:【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赵玄坛菩萨手持铁锏,威武英勇,将军造型,画像经常在云和各地的道场前方两边悬挂,与华光菩萨并排。华光菩萨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在很多寺庙里,赵玄坛菩萨则是身骑虎背,右手高举铁锏,左手扯虎鬃毛,样子更加威武。处州各地的善男信女对赵玄坛菩萨十分敬仰,在碧湖、松阳等地,尚存许多赵玄坛菩萨庙。相传,该菩萨是在云和大源乡的一个老和尚庵升天成佛的,该和尚庵位于香菇寮自然村与方山岭自然村之间,现存的一块平地就是老庵基。在这里,曾经上演了云和本土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凶恶的地方官吏,名叫赵玄坛,负责地方官府的钱粮征收,他为人歹毒,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该户杀鸡给他吃,不然,就要多收钱粮,并拳脚相加,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一日,他来到大源乡桥头村,进入一户人家,要求杀鸡给他吃,可是该户人家只有一只母鸡带一窝小鸡,他认为母鸡无法吃,也只好作罢。于是该户人家开始在小风炉里煮竹笋给他吃,正当竹笋下锅的时候,突然母鸡飞上风炉,将锅打翻,赵玄坛想吃笋也不成,母鸡也被火烧去了许多鸡毛。赵玄坛非常纳闷,风炉上生了火,母鸡敢冒着生命危险打翻锅子,感觉此事有蹊跷,于是问主家笋从何来。主家带他来到挖笋的竹林,找到了出笋的地方,只见一条蕲蛇(本地最毒之蛇)盘在原处。他当即泪雨如飞,对天而跪,仰叹道:“天要亡我,又何救我!”原来,老天有意要灭他这凶神恶煞般的钱粮官,派出蕲蛇来咬竹笋,喷上特别的毒液,欲置他于死地,可母鸡不计前嫌,大仁大义,奋不顾身,救了他一命。【注:讲这个故事的人不知道蛇毒在高温下会失去毒性吗?是上天不懂科学还是讲故事的人不懂科学呢?没文化真可怕!】从此以后,他辞去了钱粮官一职,决心遁入空门,修心为善。他来到位于香菇寮村与方山岭村之间的一个小庵,此庵原有一老和尚,非常清贫,对徒弟也非常严格,规定需七天才烧一次饭,七天只能吃一餐,赵玄坛就这样跟着师傅度过了(三七)二十一年,严守清规,替周围的村民做了不少好事。一天早上,又到了做饭的日子,山中大雾弥漫,由于多日未生火,已无火种,只好到方山岭村借火种。来到方山岭村,由于多日未吃饭,村民看到赵玄坛师傅身体虚弱,给了他一团糯米饭,并借给了火种,让他回庵里去。但他首先想到老和尚已多日未吃,快要饿死了,就快步返回,当他在近庵处,忽然见一只老虎扑面而来。人说,向佛之人不怕虎,果如其然,他平静地对老虎道:“畜生,汝若食我即张嘴,待将饭食与了师傅,自会钻入汝之大口。”虎摇头,又道:“畜生,汝若作我之座骑即伏,待将饭食与了师傅,即来骑。”当即,虎伏下,点头。赵玄坛师傅快速将糯米饭给了师傅,并生了火,来到老虎身边,骑上了老虎。顿时,雾气腾升,光芒四射,老虎腾空而起,升入天空,尔后,不见踪影。其师傅来到门外,对着天空:阿弥陀佛!终于度你成佛了。此后,村民们为了纪念赵玄坛师傅,各处设立小庙,佛像都是持锏或是骑虎的,并命名:处州桥头赵玄坛菩萨。正是:万恶做尽鸡不究,化得善心水长流,七日一食遁空门,骑虎成佛天共久。上面这段纯属胡扯,赵玄坛、华光天王马王爷都是道门尊神,跟沙门完全没关系。赵玄坛又称赵公明,史上有几种记载,包括道门典籍与小说作品1. 最早见于晋代,时为督鬼之神人。晋干宝《搜神记》曰:“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鬼下取人”。晋陶潜《搜神后记》载:“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同时是五方瘟神之一梁朝陶弘景《真诰。协昌期》有:“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公位甲乙年如千岁,生值清真之气,死管神宫,翦身冥冥潜宁冲虚,辟斥诸禁忌,不得妄为害气”。明代《列仙全传》云:“赵公明为八部鬼帅,周行人间,暴杀万民,太上老君命张天师治之”。2.元明时期,赵公明演变为财神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出现于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强,法力无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3. 影响最广的《典籍实录》:赵公明乃“日之精”。上古时,天上现十日,尧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为鬼王,发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乃赵公明也。后正一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让其守护丹室,丹成之后得一份,变化无穷,法力大增。天师又使其护玄坛,故以“正一玄坛元帅”称之。天师升天后向天庭保举,封其为“天将”。明初宁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辑注》曰:“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汉族民间对财神之信仰远早于《封神榜》。有“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然对财神之普遍崇拜应在《封神榜》问世之后。考各地汉族民俗,民间信仰之财神为太公封神时所封之赵公明。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与历史上哪位大师的有关?
答:当时长安城有个屠户,眼看着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差,便怀恨在心,拿着屠刀准备去找善导大师理论。当他找到善导大师,走近一看,大师衣着朴素,慈眉善目。这位屠户瞬间就被大师的气场所感化,手中的屠刀不由得落地,双手合十,跪拜在地,遁入空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此便在长安城流传开来。公元681...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地狱门前僧道多
答:这个放下不是说手中放下刀,而是心中放下了恶。佛法不同于为了维持次序而产生的严格法律,我浅显理解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或开悟。那么这个放下屠刀的人其实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了,一个人的思想才是其本质啊。对于一个好人,难道还要去惩罚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
答:出处:五灯会元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发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正音] 佛;不能读作“fú”。[辨形] 屠;不能写作“署”。[近义] 痛改前非 [反义] 死不改悔屡教不改 [用法] “放下屠刀;...

放下屠刀下一句
答:fa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释义: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处
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解 释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可以...

何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答: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出自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原文是:“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用来比喻一个作恶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并决心改过自新,就能迅速变成好人。这也是佛教用来鼓励人们行善改恶的一种说法。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佛教...

放下屠刀 立定成佛是出自于谁之口
答:我一直以为释迦牟尼~后来找了一下,结果是这样的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示例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答:其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自《大般涅盘经梵行品》。这句听的多了,不难理解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佛家劝人改过向善的常用语。佛教以「此岸」形容生死的世界,以「彼岸」比喻超越生死的涅盘境界。其中「苦海」一词,于佛教中泛指各种苦难之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沈沦于三界之苦恼...

有谁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729190.html

“哭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谁说的?那位大师说的,求...
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放下屠刀,立体成佛,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