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来)一个准高中生关于语文的一串问题(我满意了保证再追加可以追加的最多分) 语文高手来

作者&投稿:琦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借代: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就是用部分代整体
2.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 ___

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3.白描,一两句话即可;有的则需要较长的篇幅,甚至整篇文章才能够完成,如象征手法。对于它们的单独运用,难度要相对减小;如果综合运用(当然不是全部用上),难度就大得多了。作者的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法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后者。运用时,可以是象征之中含有若干其他方法,也可以是几种方法的先后运用,还可以是互相交织,纷呈展示,彼此作用,形成综合之势,从而充分体现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方法的综合能力。
4.赋就是铺陈、描述。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言他物、发端起情。
赋作为铺陈、描述的艺术表现手法,可用于写景、景物、写人。赋更多的用于描述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诗则描述了大体完整的事情。如《卫风·氓》、《豳风·七月》、《大雅》的《生民》《公刘》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叙事了。

比,即是比喻,。《诗经》的比喻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兴”既要发端,先言之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章或某章的章首。“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者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者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
如《秦风·蒹葭》、《周南·关睢》。“兴”的艺术滋味与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它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有感或因情设景、因事借物往往为诗歌创造出形象生动、画面鲜明、情景交融、自然委婉、蕴藉深厚的意境。
7.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作者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写景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时又直接抒发感情。阅读时应当细心揣摩,体会意境,并注意那些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还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时也要注意体会。
8.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9.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10.所谓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为用,是人们共有的一种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人们常常利用这种超感性的能力,创造生动的语言去形象地反映事物。对此,钱钟书先生曾举例说:“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鸟声竟熏了‘香’,风声竟染了‘绿’;白云‘学’流水声,绿荫‘生’寂静感;日色与风共‘香’,月光有簌可‘听’;燕语和‘剪’一样‘明利’,鸟语如‘丸’可以抛落。五官的感觉简直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

  ()括号里的往往是彼此间加以区分的要点,需要重点注意体会一下 不然会混。

  如果需要例子,就去百科里查,有的挺难区分的,得多看些啊

  1.什么叫“借代”?解释并请举例...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EG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EG2.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2.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这三个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我从词义理解来讲吧

  修辞手法:就是(修饰)(言论)。手法有很多,诸如反问、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排比等等都是。

  表达方式: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常用的就是这五种: 1、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

  表现手法: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地区分,可认为二者是同意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3.什么叫“白描”?解释并请举例...

  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P.S这个需要体会,难以言传 精髓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E.G(煮酒论英雄)...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描写刘备只是“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并不细致,(不写他的收颤抖,脸色变了)“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没有多余形容词什么慢慢的。或者养身怎样生硬怎样),写的很朴实,也并不写此时曹操如何如何,只写主体刘备,就是想表达什么就简练的写出来而已。

  4.什么叫“赋、比、兴”?解释并请举例...
  赋:平铺(铺排)直叙(描述),开门见山。
  比:比喻。
  兴: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p.s三种手法有时是交叉联合使用的,别钻进牛角尖哦

  EG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比(明显的比喻句)
  EG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直接叙述事实,以突现兰芝的知书达理、聪明能干。 ---赋

  EG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赋

  EG4.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开头写景,情景交融,或者说,触景生情,引出所要表达的“心肝断绝”。

  5.什么叫“抑扬变化”?解释并请举例...

  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比如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EG1.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

  eg2.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

  P.S有时也可以看到先贬后褒,同理。

  6.什么叫“铺陈描写”?解释并请举例...
  就是“赋”。《木兰诗》(是这个名吧)里开头描写它的阿爹阿娘姐妹的那一大段可以作为铺陈的例子。其实我觉得,铺陈就是比较详尽到重复的去描述一件事,做铺垫。

  7.什么叫“虚实结合”?解释并请举例...
  通俗地说,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EG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强两句是写眼前景象吧,后两句则是想象

  8.什么叫“欲扬先抑”?解释并请举例...
  看前面吧,累死了

  9.渲染和烘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要复制网上一大堆废话,尽量简洁一些)
  渲染常常是对事物(铺张、夸大)。烘托就是(衬托、突出。)
  所以你可以这样记,渲染是为了烘托。
  EG.“王氏便把事情的经过加以渲染,有声有色地叙述一遍。” ,你看,渲染就是为了加强王氏所要表达的主题。所以,渲染常常是对事物铺张、夸大。

  Eg.“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是烘托,蝉噪,鸟鸣,烘托,反衬出山林寂静。烘托就是衬托、突出。

  EG.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

  EG.《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10.什么叫“通感”?解释并请举例...

  简单说就是,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这之间听觉、嗅觉、视觉的迁移我不需指明了吧,而运用通感,就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

  天呐,终于答完了,真心的真心的希望你有所收获,我的经验是,只记一遍是一定会混乱在试卷上的,加油咯o(∩_∩)o...

1.“借代”
以局部代指整体。例:证券大厅里红马甲们正在忙碌工作。(证券工作人员穿红马甲)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类别上,表现手法能包含修辞方法。
3.白描——用简炼的语言勾描人物或景物特征,不加过多的润色和修饰。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赋——铺陈叙事。例:《阿房宫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比——相当于比喻。例:《诗经-硕鼠》
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抑扬变化——先抑后扬,例:屈原《国殇》、先扬后抑,例:李商隐《贾生》
6.铺陈描写——用较大篇幅详尽描写。例:《阿房宫赋》
7.虚实结合——虚写实写相结合。例:柳永《雨霖铃》上片末尾和整个下片、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什么叫“欲扬先抑”?见第5条。等于先抑后扬。例子有——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
9.渲染和烘托相同——都属于景物描写营造氛围。不同——渲染是营造整个背景氛围,烘托还要突出一个重点。
10.通感——本质上属于比喻,是跨越了感官的比喻,典型例子——《荷塘月色》“若有若无的香味,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3L回答得不错。
我今年刚参加过高考,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建议LZ去买本《5年高考3年模拟》看看。。
其实LZ也不用太急,急功近利反而不好。这些语文知识会在高中3年的学习中慢慢渗透的。结合课文或者诗词来理解会更好一点。
比如10通感,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你自然就明白了。

呵呵。。。很有上进心的嘛。 比我好得多了。
我现在高三了 还没仔细去思考过这些问题了,但这些问题却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必出现。。。先占个楼,若一直没好的答案,等到周末我来试着答答,正好也让我自己整理下。 彼此都有益`
现在没时间哎`` 得写作业。。

语文阅读高手来!!高分!100分(好的之后追加!)~

读后感:所谓的完美往真的存在吗?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追求的目标十全十美,一丝一毫都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在我们把这种种苛刻的条件加诸在追求上的时候,往往会失望而归。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在附加条件的时候没有反观自身。停下追逐的脚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之中,谁是完美的呢?既然我们自身已经不完美,那么为什么要苛求一种完美状态呢?就像是犯了错误,才能够改正一样,我们身上的每一处缺点,何尝不是换来丰富经验的条件呢?数学中有一条简单定理叫做“负负得正”,这,是不是说由众多不完美而组成的我们,其实也是一种完美呢?

问题:1、文章第一段写朋友们对新娘的评价有什么作用?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写对新娘的评价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话题。这里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在文章第二部分中,朋友所谈论的自己对于车子的想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此处运用类比和比喻论证,将妻子和车子联系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表明自己“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的观点


希望对你有用~

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的起源——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儒家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儒家的发展——
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再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孔子作古,"儒分为八"(《韩非子》),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是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二是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这便是先秦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先有今文经学为官方经学。《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此后,便有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古文经学家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我注六经",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今文经学家也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六经注我",借助经典来阐述时代精神或者发挥自已的新见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便是沿着这一路数下来的。之后古文经学一代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纳今文经学,结束了相争两百年的今古文之争,"郑学"而后延绵。除汉代今古文经学外,魏晋南北朝时有"南学"与"北学";唐朝又有融"南学"和"北学"于一炉的义疏之学,这便是汉唐经学……
至北宋,儒家学者为应付佛老的挑战,便抛开了汉唐儒家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形式。以直接了当的形式来阐述经典中的义理,讨论人性、人心、天命、理气等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这便是"理学"。但理学也包括了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所以又称"宋明理学",其派别很多,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陆王"心学"等……
到五四时期,虽然儒学遭到空前大难,但现代新儒家已经萌发。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在儒学受到空前挫折的背景下,梁漱溟挺身而出,为孔子辩护,揭举儒学复兴的旗帜,成为新儒家的前驱。
广泛意义上的新儒家有:第一期主要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劢、钱穆、冯友兰,第二期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第三期杜维明、刘述先,第四期也已出现,但还未经学术界定论。从那时到现在的80多年中,以此为志业者大有人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新儒学已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重要思潮之一(另一是马克思主义派,一是自由主义的西化派)。
现代新儒家有"儒家资本主义"的说法,而且预言二十一世纪,儒家将在继秦汉儒学、宋明理学后,经过创造性的转化,迎来第三次辉煌的大发展。

儒家在近代的没落——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们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十多年前,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运动员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学。
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亿万人民(其中不乏文育)高喊"打倒孔老二"的噪音充斥在中国的大地上,就这样使孔孟儒学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至此,历五四,经文革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孔老二",神经紧张地象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天红皂白大加诋毁。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儒家思想鉴借——
如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已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等等等。

儒家余话——
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儒学有二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饮冰室书话》〈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任公所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这话或者稍过了点,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是以儒学为主流则无庸置疑。"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是以儒家做主的一个生命方向与形态"(《从儒家的当代使命说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牟宗三)。
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主体这问题,本来可以不提。但五四运动以来,今人对儒家已是疏远地厉害,且有着一种莫名的反感,一些偏激谬论充斥于世并混淆视听,在社会上也渐趋形成了一种影响。
事实上,肯定儒家是国学主体,决不是只凭现代新儒家、某些学者的主观情感,而是有着客观依据的。儒家之所以是为国学主体,是由儒学的基本精神、广博范围、历史发展客观地确定的,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
因此,再兴国学,可以说便是重振儒学。而重振儒学却绝不是某些人所误解的"复古",更不是什么开倒车,而是本着马克思主义对待古代学说"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去理性地解剖它,应用它。儒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扬弃、赋予新解。中国现代化还需要儒学,之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它之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其次,我们今天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这个中国特色,当然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色彩。
一般来说,儒学既将复兴或是时势所然,但儒学复兴恐也已很难再成为今日中国“唯一的”文化信仰,今日国人“唯一的”精神支柱。

(高手来)一个准高中生关于语文的一串问题(我满意了保证再追加可以追加...
答: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

高中生想要学好语文的十个方法
答: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仔细小心。看准问题在回答,不要着急。很多的问题有可能存在着陷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要多加小心。3.选择题不马虎 语文开头都会是阅读的选择题,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高手请进
答:多阅读,多思考,多预习。想学好高中语文要注重课外积累,多浏览不同的书籍和报纸杂志,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然后写下笔记,还可以读一些课外文章,多积累一些课外知识。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多了解社会的动态,使...

我现在高三,有没有语文高手指点一下高三怎样提高语文成绩??
答:在最后的模拟一、二、三中,我的语文成绩分别是126、127、以至在高考中我的语文得了131分,从而保证了语文的不失败,为进入清华奠定了最好的一步,所以在最后我总结――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我是一个高中生,我的语文,谁来救救我?谢谢~~~
答:语文的试卷中,基础分一定要拿到手,这就要求你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就在于你平时对这些的理解和把握,我做了几年的语文课代表,从初中到高中,我认为有两个方法可以让你掌握知识。1.做题。做一些专项练习。每天做一些,...

怎样学好语文,我都高三了,语文一直不好,急
答:一、基础默写,不能除出错 语文考试中虽然默写占比不大,但是往往1分就会在考试中失利,老师说1分1操场,这句话绝不是开玩笑,我们要重视这些默写,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很大程度上是会帮助我们在考试时靠细节取胜.二、...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关于学习语文想请教一下各位高手。
答:缘分那!!咱俩经历差不多 我中考语文我们所有中学生的第二名 上了高中后,还很自信可150分满我打90多分 作文以前经常得奖 现在分却很低 其实还是基础不牢 到了高中要有一个新的阅读量 多看些基础知识方面的书 上课...

急求一篇关于高中生作文<学习语文的感悟>800字
答:我重视平时的积累,特别是文言文的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了自己的文言积累卡片,分类明晰,包括通假字文言实词虚词文学常识等等,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地更新,成为系统的体系。这好比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难题库,或...

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答: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培养阅读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推荐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

关于高中语文模拟讲课——高手请进!
答:5、教学方法要灵活。提问、讨论、讲解、评议、演示等灵活运用。6、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少讲,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就是多提问,多引导,让学生多回答多总结。但是你要给出最后的结论!可能这些对于你来说有些难,准备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