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吗?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三国演义是真实历史吗

作者&投稿:苍梧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以历史为基础改编的古典小说,故而其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改编了的,和历史原型是有差别的。刘备诸葛亮是这样,孙权周瑜也是这样。

《三国演义》对于周瑜的描写,不存在说是对他进行了丑化,而是进行了艺术加工,让这一形象与小说主线更加接近。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1.《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既然是艺术加工了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自然就是为小说主角和主线服务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汉王室为政治正统和背景创作的,那么刘备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自然被认为是最为正统的政权了。相反,以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和以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就是非正统政权了。罗贯中写作的立场一旦确定,那么所有的配角就必须为主角(刘备诸葛亮)展开服务,诸葛亮甚至被神话成为一个“近似妖”(鲁迅语)的角色。

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孙刘曹三家主要集团相互争夺,诸葛亮与周瑜大展拳脚,斗智斗勇。此时的周瑜俊朗、忠义、智慧,应该说赤壁之战的主角就是周瑜,但是这位俊朗的公瑾却有些小气,常常嫉恨诸葛亮多智,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周瑜被带毒的箭射中后,常常因为生气复发,而诸葛亮却偏偏来了个“三气周瑜”,最终活活将周瑜给气死了。其实这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再加工,和历史事实无关。

故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俊朗、忠义、智慧,但是却心胸狭窄,小气多变。

2.《三国志》中的周瑜。

《三国志》是陈寿的“志”记历史,可以说就是历史史实,所以,《三国志》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实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了孙策。在孙策平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去世,临死前交代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对周瑜也十分信任。

208年,曹操南下“会猎”,周瑜正确分析了曹操远伐的种种弊病,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

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各郡,孙权同意了。周瑜退往柴桑郡养伤,生病期间曾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210年,周瑜带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知道消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曾跟随孙坚打天下,自持功高自傲,瞧不起年纪轻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计较程普,最后使程普自己心服口服,程普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故可断知,《三国志》中的周瑜也是个俊朗、忠义、智慧之人,但是却心胸宽广,器量不凡。

3.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从这首词中,大意可以看出这么几个信息:

一是“三国周郎赤壁”,说明赤壁之战的主角是周瑜。

二是“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自然指周瑜,雄姿英发,还是个俊朗之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帅才,智慧自然不必说。

三是“一时多少豪杰”,说明周瑜乃是东吴英雄豪杰之一,既然是豪杰,自然忠义大器。

故而,从苏轼的词中,我们可以断定,周瑜与《三国志》中的描述是一致的,俊朗、忠义、智慧、大器。

4.为何人们更认可《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从苏轼的词中还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宋代的人们都还是很认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周瑜的。但是宋元之后就逐渐发生变化了,为什么呢?

当然源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成为历史上的“畅销书”。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元末的社会形势与东汉末年多有相似之处,故而,作为知识分子的罗贯中,以东汉末年的情形为背景创作了《三国演义》,没想到,这部书最后成为明代的“畅销书”,因为《三国演义》不同于历史,人们更容易接受其中的故事化创作,所以传播十分深广。

人们不知道的是作者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美化或者丑化,进行了小说艺术的再加工,因此,对于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周瑜,由于传播者寡的原因,被《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给完全淹没了。这就是“传播学”带来的效果。



是的,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所以才能得到孙策和孙权的重视。

是的,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气量很小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个气量很大的人,并且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病死的。

的确是将周瑜丑化了,真实的周瑜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名将,胸襟十分的宽广。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二、题材背景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
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中的故事有虚构成分,不完全是真实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侍卫被擢拔为荆州将军,家人皆大喜祝贺,唯此人不乐反哭,众人奇怪,问原因,此人答道:荆州这地方,连关公关爷爷尚且守不住,现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
这则载录于《竹叶亭杂记》中的趣闻,不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三国演义》对后人精神世界影响之深么,都已经让这位老兄拎不清文学与现实了。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吗?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个人认为《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历史上周瑜相貌英俊、温文儒雅、饱读诗书、精通兵法、深谙音律 ,有雄才大略 。为什么周瑜和历史有这么大的区别?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既有人物塑造的需要,也有政治倾向的支撑因素。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批评于右任是对梁启超的褒扬,是对诸葛亮智慧和才华的彰显。诸葛亮根据史...

三国演义有没有丑化周瑜?
答:有!三国志中周喻是个风度翩翩的男人,且心胸开阔,并不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被气死,且诸葛亮被美化了,陈寿说诸葛管理内政还行,军事方面就欠缺火候

《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吗?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三国演义》对于周瑜的描写,不存在说是对他进行了丑化,而是进行了艺术加工,让这一形象与小说主线更加接近。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1.《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既然是艺术加工了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自然就是为小说主角和主线服务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汉王室为政治正统和背景...

《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吗?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基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艺术创作,其对周瑜的描绘带有一定的文学夸张和戏剧性,这可能导致读者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有所误解。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成就。1. 历史上的周瑜 周瑜,字公瑾,是东汉末年东吴的重要将领。他与孙策自幼结交,并在孙策统一江东的过程中发挥了...

风流倜傥不输周瑜的将干,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成了跳梁小丑?
答: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才丑化了周瑜的形象。《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忠君爱国,罗贯中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把支持汉朝的刘备树立成了一个正面的形象,一切帮助刘备的人就是在帮助汉朝,就是在实现作者心中的那个正义。为了突出刘备的正面形象,把刘备手下的第一个大功臣诸葛亮也塑造成了一个...

《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吗?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三国演义》褒刘抑曹贬斥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而,曹吴阵营里所有人物都是被丑化的对象,周瑜也不例外。看看具体情况吧。01《赤壁怀古》之周瑜 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把周瑜写得那叫一个潇洒飘逸。不过嘛,老苏做事不太靠谱,他那话也就是听听,娱乐一下而已!尽管是给后人增加了又一个游玩的...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扭曲了历史中周瑜真正的形象?
答:这是与周瑜有关的演义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其实诸葛亮在正史上只是个管后勤内政的,根本没演义那么厉害。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美化演义第一主角诸葛亮,对周瑜这个杰出的一代名将作了大量的扭曲和贬低,以达到抬高诸葛亮的目的,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有———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

都说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那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谈到周瑜,就会大说《三国演义》大贬了周瑜的形象,其实正史上的周瑜完全不是气量狭窄之人,而是一个灰宏大度的三国名将。近来腹非《三国演义》的人很多,对《三国演义》贬低的人物,纷纷给予平反抬高,对《三国演义》褒扬称颂的人物,极尽贬斥批判,大有还原历史真像之气势。之所以出现这种风气,大都得益于...

历史上的周瑜和演义比起来有哪些不同?
答:但在三国时也就是真正的历史上,周瑜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二、真实的周瑜《三国演义》的确是由三国的真实历史进行改编的。但是《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特点等等并不是完全和史实相同,而是经过一些手法的改造的。周瑜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心胸狭隘,被诸葛亮三次气死的周瑜,在真实...

《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略有丑化,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答: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之一。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以及刘备娶孙尚香,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功劳,背后都有周瑜的身影。就连孙权都称赞周瑜有治国之才。周瑜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不到20岁就是东吴大将,还迎娶小乔。可以说走上人生巅峰。世间英雄豪杰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一句诗就是称赞周瑜的。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