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县的建制沿革 战国初期的越国弋阳县是现在的哪里?

作者&投稿:殳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弋阳历史悠久,据《今县释名》记载:“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以水形横斜似弋也。”据《太平寰宇记》:“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本后汉之葛阳县,隋开皇中,因失印改为弋阳”。
西周,弋阳县境属楚番地。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吴伐楚取番地,弋阳属吴。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灭吴,弋阳属越。公元前323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楚成王兴兵伐越,尽取吴故土。弋阳重归于楚。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灭楚,弋阳属番县。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县,县境为九江郡余汗县葛阳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弋阳属淮南国九江郡余汗县。次年属扬州豫章郡余汗县。210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余汗县属之,同年析余汗县葛阳乡置葛阳县,县治赭亭(今五里庙)地处葛水之阳,属扬州鄱阳郡。
291年(晋元康元年)割扬州、荆州地置江州,葛阳属江州鄱阳郡,同年上饶县并入葛阳。南朝宋、齐,葛阳属江州鄱阳郡。420年(宋永初元年)析置上饶县。553(南朝梁承圣二年)改鄱阳郡为吴州,葛阳属之。568年(南朝陈光大二年)改吴州为鄱阳郡,葛阳属之。
589年(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葛阳属之。同年上饶县又并入葛阳。次年失县印,奏请迁移县治。开皇十二年,县治迁于弋江之北,改名弋阳县。607年(大业三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辖鄱阳、余干、弋阳三县。大业十二年,鄱阳操师乞、林士宏起兵反隋,操战死,林据鄱阳、九江、临川、南康等郡称帝,国号楚,弋阳为楚地,直至唐初。
622年(唐武德五年)灭林士宏。复改鄱阳郡为饶州,隶属洪州总管府。同年又析置上饶县,并析置长城、玉亭二县。武德七年,上饶县又并入弋阳县;玉亭乡并入长城县,次年长城县并入余干县。627(唐贞观元年)弋阳属江南道饶州。695年(证圣元年)析弋阳东境及须江、常山西境置玉山县。733年(开元二十一年)饶州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仍属江南西道。758年(乾元元年)复改鄱阳郡为饶州,并析饶州、衢州置信州,析置上饶县,为信州治。信州辖上饶、弋阳、永丰、玉山、常山五县,隶江南东道。同年,建州划鹅湖、旌孝、招善乡,抚州划仁义乡归弋阳。765年(永泰元年)析弋阳、余干地置贵溪县。
975年(宋开宝八年)弋阳属江南路信州。994年(淳化五年)析弋阳宝丰场为宝丰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弋阳属隆兴路信州。次年改属江浙行省建康道信州路。元末,弋阳为陈友谅攻占,1360年(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攻下信州,改为广信府。弋阳属广信府。该广信府并非指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
1371年(明洪武四年)弋阳随广信府转属江西行省。洪武九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分五道,弋阳属湖广道广信府。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八月析弋阳、上饶地置兴安县。
1731年(清雍正九年)弋阳属江西省广饶九南道广信府。
1912年(民国元年冬)弋阳为江西省直属县。1914年(民国三年)弋阳属江西省豫章道。1926年(民国十五年)弋阳为江西省直属县。1931年(民国二十年)弋阳属江西省第六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弋阳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先后属信江特区、赣东北省、闽浙赣省。
1949年5月3日,弋阳解放,属赣东北行政区贵溪专区;同年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弋阳属江西省上饶专区。1968年,专区改为地区,弋阳属江西省上饶地区。1980年,地区仍旧,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弋阳属江西省上饶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10月,属设区市上饶市。



玉山县的建制沿革~

玉山建县已有1300余年历史。始建于公元695年,分衢州须江(今浙江省江山市)、常山和饶州弋阳三县之一部置县,隶江南道衢州。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而成的怀玉山而得名。从建县至宋、元朝期间,玉山先后隶江南东道(路)信州、江浙行中书省。至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建县前,玉山现辖地域在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朝,金沙溪以东属会稽郡太(da)末县,金沙溪以西属九江郡余汗(gan)县。汉代,初沿旧属,至献帝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立新安县,东部属新安;建安十五年(210),析余汗东境设葛阳县,隶鄱阳郡,县西境属葛阳县;建安二十二年,又分新安设定阳县,县东境属定阳。三国时,为吴国领地。西晋时期,初属东阳郡,隶吴州;至太康元年(280),改新安为信安,县东境属信安、定阳两县地。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境随信安、定阳县改隶金华郡。隋朝初,改郡为州,并定阳入信安,东境属信安县,隶婺州;开皇十二年(592)改葛阳为弋阳,西境相应属弋阳县。唐初,分属衢州常山、须江(今江山市)县和饶州弋阳县;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常山与弋阳之一部署县,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县,隶江南道衢州;神龙元年(705)改武安(武则天省“武”字)为玉山县,以境有怀玉山而名;天宝元年(742)衢州改为信安郡,玉山亦随隶信安郡;乾元元年(758)信安郡复为衢州, 又析饶州新置信州,玉山相应属信州,隶江南东道。宋朝,初沿旧属,至建炎四年(1130),江西路、江东路合并为江南路,玉山隶江南路;绍兴元年(1131),复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玉山隶江南东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县属信州路,隶江浙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年(1360),改路为府,县属广信府,仍隶江浙行中书省。广信府并非指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明朝,洪武四年(1371),因隶江浙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县随府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朝(1644—1911),属江西省广信府。民国元年(1912)冬,县直隶江西省;1914年,全省分四道,县隶豫章道;1926年废道,县仍直隶于省;1931年,省下设行政区,玉山隶第九行政区(驻上饶),1932年以后,江西五次改变行政区划,玉山均属第六行政区(驻上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西北山区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部,先后建立过玉山县和怀玉县苏维埃政府。民国38年(1949)5月解放至8月,县隶赣东北行政区;9月行政区撤销,改隶上饶专区;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县仍隶上饶地区;1980年地区改为行政公署,县仍隶之;2000年10月撤销行政公署,改市辖县,玉山隶上饶市管辖。玉山自建县以来,县域范围曾有两次较大的变动:一是唐朝乾元元年(758),须江县南乡的镇头墟即下镇墟划归县辖;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2年5月,浙江省江山县(现为市)官溪乡的内村、外村、后山、中店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和南坞乡的大桑园、周家墩、黄坳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合计计1800户,划归县辖。

战国初期的越国弋阳县也是现在的弋阳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位于上饶市。
历史沿革:
弋阳历史悠久,据《今县释名》记载:“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以水形横斜似弋也。”据《太平寰宇记》:“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本后汉之葛阳县,隋开皇中,因失印改为弋阳”。
西周,弋阳县境属楚番地。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吴伐楚取番地,弋阳属吴。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灭吴,弋阳属越。公元前323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楚成王兴兵伐越,尽取吴故土。弋阳重归于楚。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灭楚,弋阳属番县。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县,县境为九江郡余汗县葛阳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弋阳属淮南国九江郡余汗县。次年属扬州豫章郡余汗县。210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余汗县属之,同年析余汗县葛阳乡置葛阳县,县治赭亭(今五里庙)地处葛水之阳,属扬州鄱阳郡。
291年(晋元康元年)割扬州、荆州地置江州,葛阳属江州鄱阳郡,同年上饶县并入葛阳。南朝宋、齐,葛阳属江州鄱阳郡。420年(宋永初元年)析置上饶县。553(南朝梁承圣二年)改鄱阳郡为吴州,葛阳属之。568年(南朝陈光大二年)改吴州为鄱阳郡,葛阳属之。
589年(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葛阳属之。同年上饶县又并入葛阳。次年失县印,奏请迁移县治。开皇十二年,县治迁于弋江之北,改名弋阳县。607年(大业三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辖鄱阳、余干、弋阳三县。大业十二年,鄱阳操师乞、林士宏起兵反隋,操战死,林据鄱阳、九江、临川、南康等郡称帝,国号楚,弋阳为楚地,直至唐初。
622年(唐武德五年)灭林士宏。复改鄱阳郡为饶州,隶属洪州总管府。同年又析置上饶县,并析置长城、玉亭二县。武德七年,上饶县又并入弋阳县;玉亭乡并入长城县,次年长城县并入余干县。627(唐贞观元年)弋阳属江南道饶州。695年(证圣元年)析弋阳东境及须江、常山西境置玉山县。733年(开元二十一年)饶州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仍属江南西道。758年(乾元元年)复改鄱阳郡为饶州,并析饶州、衢州置信州,析置上饶县,为信州治。信州辖上饶、弋阳、永丰、玉山、常山五县,隶江南东道。同年,建州划鹅湖、旌孝、招善乡,抚州划仁义乡归弋阳。765年(永泰元年)析弋阳、余干地置贵溪县。
975年(宋开宝八年)弋阳属江南路信州。994年(淳化五年)析弋阳宝丰场为宝丰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弋阳属隆兴路信州。次年改属江浙行省建康道信州路。元末,弋阳为陈友谅攻占,1360年(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攻下信州,改为广信府。弋阳属广信府。该广信府并非指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
1371年(明洪武四年)弋阳随广信府转属江西行省。洪武九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分五道,弋阳属湖广道广信府。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八月析弋阳、上饶地置兴安县。
1731年(清雍正九年)弋阳属江西省广饶九南道广信府。
1912年(民国元年冬)弋阳为江西省直属县。1914年(民国三年)弋阳属江西省豫章道。1926年(民国十五年)弋阳为江西省直属县。1931年(民国二十年)弋阳属江西省第六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弋阳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先后属信江特区、赣东北省、闽浙赣省。
1949年5月3日,弋阳解放,属赣东北行政区贵溪专区;同年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弋阳属江西省上饶专区。1968年,专区改为地区,弋阳属江西省上饶地区。1980年,地区仍旧,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弋阳属江西省上饶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10月,属设区市上饶市。

旬阳县的建制沿革
答:552年(梁承圣元年),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遣大将王雄侵略山南(秦岭以南),攻陷魏兴郡(治西城县),以其地置东梁州,旬阳地区复归北朝。552年,西魏于洧溪口置洧阳县,又以洧阳县置洧阳郡,并于淯阳县西16公里之汉江南岸黄土山西置黄土县。同时,以洵州为洵阳县,并以洵阳县治置洵阳郡。554年(西魏废帝三年)改东梁州...

泾阳县的建制沿革
答:夏、商(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泾阳县属雍州。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畿内。东周(前770~前256),前770~前750年,为犬戎占据;前750~前646年属东周地;前646~前256年属秦国,其中前424~前415年为秦国国都。战国(前475~前221),晚期秦置泾阳县。今县域西北部为云阳县辖地...

阳城历史沿革
答:民国32年,曾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34年合并为阳城县。1958年,曾与沁水县合并,次年又分开。2001年,阳城县的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根据晋政函[2001]14号和晋市政发[2001]8号文件,原来的8镇17乡被合并为10镇7乡。新的行政区划中,凤城镇由尹庄乡和城关镇合并而成,面积117.9平方千米,...

弋阳县的建制沿革
答: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县,县境为九江郡余汗县葛阳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弋阳属淮南国九江郡余汗县。次年属扬州豫章郡余汗县。210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余汗县属之,同年析余汗县葛阳乡置葛阳县,县治赭亭(今五里庙)地处葛水之阳,属扬州鄱阳郡。291年(晋...

邵阳的历史沿革
答:并把新城县并入邵阳县,分都梁为武冈县、建兴县、都梁县,加上邵陵、邵阳、夫夷、高平,于是邵陵郡所辖增为7个,改隶湘州。后相继被改为建州(隋末)、南梁州(唐初)、邵州(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和敏州。境内西南部巫水流域,自汉至隋为“无阳五溪蛮”地,先后属镡城、舞阳、龙标县。隋废邵陵...

朝阳县的建制沿革
答:殷商时期,为商封孤竹国之北部疆域。西周初期,县地属燕国辖境。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辽西郡所辖之第四郡县——“柳城县”之属地,郡治隶属幽州。秦汉时期,先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武帝时期,经过三次对匈奴征伐后使这里成为汉之实际领地。后正式在辽西郡设柳城县,古城遗址在今柳城镇袁台子村。除...

阳高县的建制沿革
答:元至元二年(1265)废白登县为镇,入大同县。寻复置县,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县废,故治在阳高县南二十五里白登村。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设大同东路。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属大同府。顺治六年(...

耒阳的历史沿革
答: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豫洲”据荆州,取桂阳,耒隶之。蜀汉(222)隶桂阳郡,属荆州刺史。章武二年(222)八月荆襄属吴,耒阳仍隶桂阳郡。吴孙亮(252~258)析县地为新宁、新平、梨阳、耒阳四县,耒阳属桂阳郡。西晋(256~316)耒阳仍隶桂阳郡,初属湘州,复属荆州。改梨阳县为利阳...

成都华阳属于哪个区?
答:华阳街道曾先后为古蜀国国都、广都县治、华阳县县城,为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驻地,是成都市区和天府新区“双核共兴”的城市双副中心,亦是天府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建制沿革:1950年1月,华阳县人民政府在中兴场成立。3月,县政府迁驻中和场。1965年7月,撤销华阳县,华阳县以三镇十八公社...

阳城的建制沿革
答: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获泽邑。秦置获泽县,治所在今阳城西15公里的泽城,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