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个知县在任上最多几年? 明代县令是几品官?

作者&投稿:长孙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代一个知县在任上最多13年。

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扩展资料

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历时两千多年不变。

在唐代以前,县的长官称县令(人口达万户以上)或县长(人口不足万户)。宋代以朝廷大臣到地方兼领一县之长,称“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管理全县的行政,有的还兼管军事,官秩多是七品。

知县的助手有县丞、主簿等。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理全县的粮税、户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人民网-明清知县堪称“苦官”:需经受中央与地方双重压力





姚菊珍在浙江通志 > 志鉴论坛 > 浙人浙事 发表的
《清两代嘉善知县简评》一文中考证:
嘉善自明宣德五年(1430)置县后,宣德六年(1431)设知县,至崇祯十七年(1644)这213年间,有知县54任53人。清代,自顺治二年(1645)至宣统三年(1911)的266年中,有知县161任151人。明代知县任期最长的为13年,最短为2年;清代最长任期8年,最短为1年甚至几个月。
从浙江嘉善的情况看,明代知县即使有任期,也可留任或连任,有长达13年者。

明朝万历时代的知县月收入有多少? 1.9两白银加1担米~

明朝万历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又发生了哪些好玩的故事,今天上午十点半,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做客强国论坛,以“万历兴亡录——透过历史触摸中华民族的灵魂”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认为,像《金瓶梅》、《三言二拍》这样的故事,都真实反映了明朝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极其有意思的时代”。而且还首次透露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品质。方志远教授称,“明朝正七品知县月收入是1.9两白银,一担米。一个商人,比如,有一次,他们请柳麻子说书,一场是5两银子。西门庆请一顿酒,光是打造酒器就是2000两白银,这还是只是餐具,准备吃完了,就把这套餐具送给那个官员,但是这个官员非常廉洁,最后没要。”在当时,有很多人都很羡慕商人的生活(像西门庆那样的生活),“中国商人要赚钱,要经商,就需要买通官员,他也希望捐一个官,有个几品顶戴,明朝叫冠带,要把自己的儿子弄上去,考科举。商人也要附会风雅,做文化、做讲学。”在谈到明代晚期时,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揭秘,“当时往往一种奢靡社会风气的形成是底层出来的,是文化人、商人、戏剧家玩出来的,然后再传到宫廷里,皇帝才对这个感兴趣,变成了皇帝的爱好,后来变成了社会示范,大大扩充了奢侈,慢慢变成上下互动。 ”“而明朝后来的没落,也不完全是万历皇帝一个人的责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为万历帝“抱屈”,“28年不上朝,不是说不管事,他也管事,但是他关心是他的私事,是他和郑贵妃共同的儿子如何能够得到太子的位子,如果得不到怎么补偿。当时的万历没有能力作引导者和指导者,只能放任自流。所有人都谋取自己的利益,都希望自己活得更好,从万历皇帝开始,一边是税收收不上来,军饷缺乏,另一方面,全文(编辑:dq1000)

明代县令称作“知县”,县分上(粮十万石以下者)、中(六万以下者)、下(三万以下者)三等。上县知县为从六品,中县知县为正七品,下县知县为从七品。
知县执掌一县的刑名钱谷、狱讼、治安、征收赋税、徭役、 教化百姓等职能,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同时设有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员辅佐。其中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理全县的粮税、户籍等。

扩展资料
明代地方官制
一、二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为一省的最高行政、司法机构,合称“二司”。
明初沿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行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明宣德年间,定全国分十三布政使司。布政使权势极重,行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有按察使一人及副使、佥事等官。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二、道
设道,分两类:于布政使司置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称分守道;按察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整饬兵备道。又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等。道之制度,在明朝已颇复杂。
三、府
明初改元制之路为府,隶属于道。府分上(粮二十万石以上者)、中(二十万石以下者)、下(十万石以下者)三等,有知府一人及同知、通判等官。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也设通判,但已不如宋之权重,仅为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之官。
四、州
有两种:一为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隶属于省;一为属州(散州),地位相当于县,隶属于府。各州有知州一人及同知、判官等官。
五、县
有知县、县丞、主簿各一人,其属有典史等。县分上(粮十万石以下者)、中(六万以下者)、下(三万以下者)三等,均隶属于府或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官制

明代一个知县在任上最多几年?
答:明代一个知县在任上最多13年。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清代的知县任期是几年?督抚有没有任免知县的权力?
答:不难看出,清代知县的任期有的是三年,有的是五年。但总体来看,腹缺数量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大多数知县的任期都为五年。清代共有一千三百多个知县,虽然他们的品级都是正七品,但具体到每个县的情况却又是不一样的。朝廷根据“冲、繁、疲、难”四字,将其分为拣缺、题缺、调缺、留缺和选缺五种。

明朝知县任期三年,不到三年不能离开吗?
答:任期三年,是说每三年,吏部会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原则上,要进行轮换。具体到某一位官员,不一定任满三年,有可能是任期进行到一半,顶替到任,也有可能因为其它原因,提前离任或调动。

古代从知县到巡抚,需要努力多少年?
答:一、各职位正常任职的时间从正七品,也就是知县,升到正六品,这期间就需要6年的时间,这还是在最快的前提下,如果中间有个转折或者连任什么的,怎么着也需要十年及以上的时间。从正六品升为正五品,这中间的时间,同上述大概是一样的,最短的6年,甚至更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时间过后,都...

在清朝当一名知县需要什么条件?
答:说起我国古代知县这个官职,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戏谑的称其为七品芝麻官。事实上,芝麻的小其实是相对于封建王朝庞大的国家机器来说的。若是我们将视觉聚焦在一个县的话,那么知县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知县大人。 知县执掌一县之政,品轶不高但职权重大,县里面的所有事务他都能管,掌握着治下百姓的生杀予夺大权,百姓在知县...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是清官怎么还10万?
答: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明清时代,朝廷官员们的官服是用俸禄支出的。知县的一身官服就得五六十两银子,一年的收入基本花在服装上了,显然缺口极大。但清朝有一...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的县官能有多少收入?
答:民间流传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代当一任地方官真的能有这么多收益吗?我们以清代为例来看看。清朝文官和武官收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官要赚的更多,每个官员的级别和职务不同,到手的年俸也不一样。清朝县官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点钱养活自己都不够,更不...

县令与知县,到底有什么区别?
答:两宋时期,地方上县一级的最高长官就是知县、县令。《宋史.职官志》载:“县令 ,建隆元年,令天下诸县除赤、畿外,有望、紧、上、中、下...若京、朝、幕官则为知县事,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 宋时,宋朝皇帝为了彻底的掌控住朝政大权,避免再次出现如同五代十国那般朝政更迭频繁,政权朝不保夕的局面...

古代官吏多少年一届
答:并没有多少年一届的说法。《中国古代官职一览》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

宋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职?
答:知县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行政长官, 如县长。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