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理小知识

作者&投稿:芮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短短数年内,量子通信、引力波等一大批未来技术喷涌而出,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从小培养孩子对物理的热情,不但未来就业前景广阔,不用为生计发愁。欢迎阅读生活物理小知识,懂点物理小常识,争做物理小达人!

  厨房中物理知识

   厨房里的电学知识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厨房里的力学知识

  1.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3.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4.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厨房里的热学知识

  1.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2.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3.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4.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5.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6.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7.冻肉解冻的最好方法?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上升,肉层之间有了空隙,传递热的能力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水结冰可放出热量,热量被冻肉吸收后外层温度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上升。

  8.冻豆腐内为什么有很多小孔?

  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

  生活中的物理应用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为什么要涂防晒霜?

  利用物理学原理,依靠物理防晒剂(常见的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反射作用,屏蔽掉紫外线,达到防晒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反光粒子在皮肤表面形成防护墙,皮肤不再吸收紫外线.

  3.轿车前边的车窗玻璃为何要做成倾斜的?

  从光学角度来分析: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不会影响视觉判断,保证了行车安全。

  4.白炽灯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

  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灯丝发热,温度高达2500℃以上。金属钨在高温下升华,一部分金属钨的微粒便从灯丝表面跑出来,沉淀在灯泡内壁上。时间一长,灯泡就会变黑,降低亮度,影响照明。 根据气体对流是向下而上运动的特点,在灯泡内充上少量惰性气体,并把灯泡做成梨形。这样,灯泡内的惰性气体对流时,金属钨蒸发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气体卷到上方,沉积在灯泡的颈部,便可减轻对灯泡周围和底部的影响,使灯泡亮度不受影响。

  5.晚上开车,为什么要把车内的灯关掉?

  这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亮度,白天行车内部开不开灯对驾驶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夜间就不行,因为对于玻璃来说,当一面暗而一面亮时,在亮的一面会形成镜面。所以夜间行车,内部开灯,车外很黑,玻璃就成了一面镜子,看不清车外,看到是车内的影像,不利行车。所以要把车内灯关了,以便看司机看清车外路况。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2.彩虹形成的原因? 彩虹为什么是拱形的?

  (1)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发射与折射造成的。

  (2)当大气的条件达到形成彩虹的时候,彩虹实际上是个圆环状的。但是由于地平线的阻挡,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半个圆环。同时,由于大气各处的状况都不同,多数情况我们仅仅可以看到一小段圆弧。 在海上遮挡物少,且大范围内的大气状况相对一致,所以常可以见到彩虹的完整半圆。

  3.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什么道理?

  下雪和化雪是一个凝固和融化的过程;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自然不会冷,而融化却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4.真金不怕火来炼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5.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6.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7.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8.瑞雪照丰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9.一滴水可见太阳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10.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生活物理

  1、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像水银一样反光。

  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红、绿、蓝3种光合成的。

  3、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下降

  4、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高于原来的液面。

  5、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正确的做法是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6、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看上去却是蓝的,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而像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大部分一遇到海水的阻碍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干脆被反射回来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分被散射或被反射出来的光。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总是碧蓝碧蓝的。

  7、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托马斯.杨最先提出“干涉”这个术语,哥白尼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迈克尔.法拉第发表了《电学实验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8、由于高山的气压低,因而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

  9、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

  10、大气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1、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12、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10米深的水抽到地面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13、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它们的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14、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因为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15、水滴掉在两块铁板上,温热的铁板比灼热的蒸发得快,因为灼热的铁板会在水滴周围形成蒸汽层包裹水滴,使水滴的蒸发变慢。

  16、在封闭不透光的盒上挖的一个小洞,黑色的丝绒 ,月光下的墨滴三者中,前者看起来最黑,因为光线进入盒子的小孔后,在里面不断反射,很少有再射出的机会。

  1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材料,它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在返回大气层保护返回舱不被高温烧毁

  18、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请问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

  19、炎热夏天里,当你走在晒得滚烫的柏油路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向地面洒水,这时你却感觉到更加的闷热难耐,请问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2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的发电厂进行轰炸时曾使用到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能释放出大量的石墨纤维,使设备发生短路

  21、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

  有时我们会很奇怪很多事物本应按照惯有的方向发展,但事实并不如此,很多常识其实是一些物理现象,某些时候条件不允许或者条件发生了改变,事物就不会按照常识那样变化,下面分享一些趣味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50个)
答:一、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二、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三、汽车急刹车(减速)时: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就是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
答:力学 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热学 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2.相同火力,...

有没有一些物理生活小常识?
答:物理常识 牛顿:牛顿三大定律 胡克:胡克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纽秤实验证实,并测定了G 伽利略:“摆”的等时性 玻意尔、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库仑:库仑定律 密立根:油滴实验 法拉第:电场线模型 欧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楞次: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答: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
答: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

物理常识50字左右
答:5.物理生活小常识 一、电学知识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

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物理小知识,你知道哪些?
答: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吸进嘴里。3、生活当中,我们在烧开水时不小心被水蒸气烫伤,这往往比沸水烫伤更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

写出50条以上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答:写出50条以上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写出50条以上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例如:1、电风扇通电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地面上的水不见了——蒸发现象... 写出50条以上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例如: 1、电风扇通电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地面上的水不见了——蒸发现象 展开 ...

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力,热,声,光50条)
答: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