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50个) 求生活中50个常见的物理例子 要初二的!!!

作者&投稿:前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二、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三、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四、钢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五、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六、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伯努利原理



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
8. B超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超声波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
15.用高压锅煮饭快
16.向热汤碗里吹气降温
17.吹电风扇时会感到凉爽
18.游泳上岸后会感到冷
19.向手上哈气取暖
20.电视机上总是沾着一层灰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
(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11)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3)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
(16)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
(17)用吸管“喝”汽水:大气压的挤压
(18)将菜放在锅里炒能熟:热传导现象
(19)人和车能在地面行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20)人体肌肉运动:杠杆原理

再给你些例子: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南京市第十三中锁金分校 邹林林
〔设计意图〕
升华和凝华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却很陌生。所以设计了关于升华、凝华的演示实验,分别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实验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清晰描述物态变化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
3.情感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具和学具〕
不锈钢饭盒、水槽、黑色小托盘、干冰、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松树枝、樟脑丸、碘锤、火柴、胶头滴管、烧杯、水、新、旧灯泡(发黑)各一个、投影片投影设备
〔课前准备〕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引入新课(3分钟) 首先,请大家来观察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只干燥的不锈钢容器,现在将装有某种物质(干冰)的塑料袋放入其中,请大家观察一下,一会儿在容器壁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大家观察到了什么?这种白色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请大家猜猜看,这种白色的固体可能是什么?它又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在实验中水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由此可见,气态与固态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也可能发生某些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 学生观察、回答请学生摸一摸生:水蒸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二、新课教学(38分钟)1、升华2、凝华3、升华和凝华的条件4、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那么反过来,是否也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见到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吗?像以上这些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升华。【投影】固态 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投影】冰雪的图片这是一幅关于什么的图片?冰和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再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投影】雪花的照片冰、雪之所以有这些不同之处,大家猜猜看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常见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那么雪呢?也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次人工造“雪”的实验,看看“雪”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演示实验】人工造“雪”在锥形瓶内放人少许樟脑丸粉末,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待瓶口有白气冒出后,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人。几秒钟后停止加热,使其冷却.将干枝从瓶中取出,仔细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问:加热一会儿,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大家猜猜看,这种白色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树枝上的“雪”是什么物质?那么,“雪”是怎样形成的呢?【投影】“雪”是樟脑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形成的。像这样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华。【投影】气态 固态凝华:物质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自然界中的雪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到过哪些凝华的现象呢?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分别是什么?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通过哪些物态变化,使它们之间发生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通过哪些物态变化,使它们之间发生相互转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固态通过升华可以直接变成气态,而气态可以通过凝华直接变为固态。【投影】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了解了在发生每种物态变化时,都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发生升华和凝华时,需要什么条件呢?教师出示碘锤。大家知道这个实验装置叫什么吗?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做过碘锤的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在玻璃壁上有许多深紫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什么?给碘锤的一端微微加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碘锤的哪一端变成紫色了?紫色的物质有什么变化?紫色的物质由下向上运动,由此可见紫色物质是什么状态的?这种紫色的气态物质是什么?在加热过程中,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什么现象?对固态的碘加热,使碘发生了升华现象,由此可见物质在升华时,需要什么条件?【投影】升华时吸热停止加热,并在碘锤的上端内凹部分滴入少量冷水。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碘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实验表明,碘在凝华时需要什么条件? 【投影】凝华时放热欣赏文艺演出时,人们常常会看到舞台上烟雾缭绕,犹如在仙境中一般,来渲染气氛。【投影】舞台烟雾的图片大家知道烟雾是怎样形成的吗?大家知道干冰是什么物质吗?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态的,大家见过二氧化碳气体吗?或者大家接触过二氧化碳气体吗?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此可知,这种气体是无色无味的。今天我们就让大家亲身体验一下,“烟雾”是如何形成的。【演示】用干冰制造“烟雾”(将不锈钢容器中的干冰倒入水槽中抖动)大家看到的滚滚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吗?那么白色的烟雾究竟是什么?【投影】舞台上的烟雾究竟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投影】演示:取一块干冰放在黑色碟子中,请大家观察一下,干冰有什么变化?减少的干冰,到哪里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投影】干冰 气体 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看到的白色烟雾又是什么?【投影】 水蒸气 小水珠教师出示两个小灯炮,请大家帮我辨别一下,哪只是新的,哪只是旧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久的灯泡不但会发黑而且灯丝也会变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投影】为什么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而灯丝会变细?你知道灯泡上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吗?【投影】钨 钨蒸气钨蒸气 钨在日常生活中伴随着许多物理现象,你仔细观察过吗?盛夏,将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揭开包装纸,冒白烟;再仔细看看,冰棒上有一层“白粉”;放入玻璃杯中,几分钟之后,杯壁上有水珠,冰棒已熔化了。【投影】讨论:上述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白烟”: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白粉”: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小水珠”:水蒸气 小水珠“冰棒化了”:冰棒吸热熔化【投影】农谚:“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举例例如:樟脑丸变小了,变小的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而冰冻的衣服却能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堆雪人,一段时间后雪人变小了,固态的雪直接变为了气态的水蒸气。生:冰、雪生:都是水的固态形式生:冰的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而雪的表面粗糙、质地疏松,雪花还具有一定的形状生:瓶内有白色的气体产生生:气态的樟脑生:固态的樟脑学生回答生: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学生举例:霜、冰花、雾凇生:固态、液态、气态生:熔化和凝固生:汽化和液化 生:固态的碘生:碘锤里的气体变紫了生:向上端运动,紫色逐渐变深生:气态生:碘蒸气生:升华生:加热生:紫色气体逐渐变淡,在内凹部分有大量的固态碘析出生:碘由气态凝华成固态生:放热生:在舞台上撒干冰生:固态的二氧化碳生:不是。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生:逐渐减少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讨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学生回答生:灯泡发黑学生思考、回答生:固态的钨学生解释现象:通电后,灯丝发热发光。由钨作成的灯丝吸热后升华成钨蒸气。灯泡内的钨蒸气放热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玻璃泡上。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有道理。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的。雪后将发生熔化,雪在熔化时要吸热;同时雪也会发生升华,升华时也要吸热。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通过归纳总结,得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得到概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使学生将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通过回顾、总结、归纳,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推断的能力考查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及对所学的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注重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习惯,学会观察、思考问题
三、课堂小结(4分钟) 请同学们小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投影】课外实践:如何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霜?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这节课我们利用干冰制造了烟雾,大家知道干冰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用途?【投影】课外调查:人工降雨阅读教材“生活·物理·社会” 请大家收集一些关于人工降雨的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请学生进行小结学生讨论生:降温、保鲜、清洁、人工降雨
〔教学资源〕在“人工造雪”的实验中,建议使用纯樟脑制成的樟脑丸,实验效果较好。在利用干冰制造烟雾的实验中,建议采用粉状的干冰。
〔教学评析〕从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入手,让学生参与、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堂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身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探索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通过巧妙设计的、能就地取材、简单易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二、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三、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四、钢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五、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六、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电灯发光。和家人说话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烧水水壶盖上有水蒸气。暖气供暖。(物理现象包含 电 光 热 等 )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来源:北京考试报( 2007/03/17 15:51)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50条
答: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

100条生活或生产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答: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

求大家给2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解释这些物理现象中内在的物理规律(力 ...
答:液压千斤顶——液体可以传递压强 弹弓——弹力 光学:照相机——凸透镜成像 近视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改变眼睛内凸透镜的成像距离 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折射原理,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类似的还有“筷子断了”现象 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散射原理,蓝色光更容易被空气和海水中的微小粒子散射 照...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有哪些?
答: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8. B超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超声波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15.用高压锅...

举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0条
答:(1)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 (2)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 (3)人们使用的镊子、筷子、剪刀等 (4)汽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火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 (5)施工时用一重物,看其是否与墙平行 (6)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答: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和化学现象让我们感到神奇,但其实它们都是我们早已学习过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1 1、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时,水蒸气凝结成雪花释放热量,而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67个)谢谢,快点!!!
答: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5个初二的
答:1、晾衣服保持通风,加速蒸发;2、吹肥皂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3、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光的反射;4、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5、热的汤不能喝水却能喝,沸点不同;6、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7、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8、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音靠波传播;9、夏天管子出汗...

求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最好是初中竞赛的
答:求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最好是初中竞赛的 最好与初中物理竞赛相关联... 最好与初中物理竞赛相关联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匿名用户 2013-08-26 展开全部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

跪求50个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啊啊啊要初二的~~
答:9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1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