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

作者&投稿:漕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看了题目,很多父母肯定会说:我们不是好父母吗?对于这样的质疑,我的回答是,每对父母都是好父母。

可是这只能说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好的,我相信,没有父母对孩子的心不好,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但为什么又说要做好父母呢?难道我们对孩子的好心不好吗?

这就要从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好”的说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好心办坏事,或者好心用的不当造成了不好的结果。也可以说好心到最后不尽人意,完全不是我们期望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有的父母肯定会问,我们把心都掏给孩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其实这样问的父母,已经出了问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 替孩子做主型父母

替孩子做主型父母,就是他们总认为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本能地或者一着急就替孩子做主,让孩子这样,让孩子那样,以自己的心意行事,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不遵从或者有所反抗,家长就认为孩子不乖,不懂事,明明他(她)说的是对的,为什么就不能按他(她)说的无条件地执行呢?

可是家长想过没有,你面对的是一个有自己思想有自己感受和意识的人。你的做法,看起来大人省心,孩子也省心,大家相安无事。

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大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她)成长的权力。从另一个方面说,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长大后,为人做事的态度以及与人相处之道。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自主学习的本能,比如:你眨眼他(她)眨眼,你学他(她)咿呀,他(她)咿呀得更起劲,好像在和你交流一样。

这些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的事情,其实就是孩子在学习。在我们大人的眼里觉得很简单,但在孩子眼里已经是他(她)能接触的大事了。在孩子心里,已经很重要的事了。

每学会一项技能,孩子心里会有成就感,喜悦感,会促使他(她)接下来继续学习,和对事物得兴趣。这是他们(她们)的成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步一步地增加难度。

在孩子学习地过程中,自然地会遇到各种挫折,会增加他(她)的挫折商。所以能自主学习的孩子,根本不用再经历什么挫折教育,因为孩子已经有了挫折经历,而且他(她)也在挫折中成长了,并有了一定经验。

当然,有的人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不经历挫折的时候?没有顺顺利利的成功?当然会有,这样更好,更会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挫折是必经之路,没有可绕的路,也没有捷径。

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而且最开始是本能地模仿,到后来就是主动地学习。但这一切都在保护他(她)天性不被扭曲的前提下,稍不留意,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就说到了父母替孩子做主的做法是完全不对的。你这样做,孩子不会感激你。小时候他(她)不太懂事,但你这样已经在孩子心里埋下了隐患。

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挫折商,于事容易退缩,没有主意,因为家长不在身边,他(她)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而且这样也会在孩子心里形成自己没有出息的感觉,这是最糟糕的。

所以说,我们为人父母,为了孩子好,就让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吧。还是那句话,我们只需在旁边看着,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帮帮就行,但绝不替孩子做主。我们不能剥夺他(她)为人的权力,这对孩子不公平。

二.包办型父母

包办型父母与替孩子做主型父母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她们)对孩子的事情,什么都管,不给孩子留空间,而且在父母看来,这就是他们(她们)对孩子的好,我负责你的全部,你只需要长大。而替你做主型,只是替你做主,但做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做,这就是这两者的区别。

那么包办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样子呢?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一个小男孩才九岁多,脾气很大。在家经常摔碟子砸花盆,而他的父母则说,不怕,只要你喜欢,我们再往回买。

后来究其原因就是他父母老年得子,对他心疼的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让孩子当好自己的小少爷就行了。

岂不知这正是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真正原因。只是孩子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父母又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一心只知道自己是为孩子好。

其实孩子的举动就是告诉他们,我出问题了,让父母找深层的原因。可是父母根本理会不了,还奇怪孩子怎么了?

后来心理医生提示他们,他们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家长还一头雾水。他们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替孩子做了,这有什么不好的?人人不是都希望这样吗?

心理医生告诉他们:你们想将来孩子成为一个废人吗?

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什么都为他想好了!什么也为他做好了!

心理医生说:你们什么都为他想好做好了!你们老了呢?你们现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将来自己不能管自己!再说孩子和你闹,是孩子根本就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他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干不会干发火,你们明白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办型父母,只能养出“巨婴”,养出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即对孩子不利,又对父母也不利。

不利于孩子学习成长,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努力改变,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不利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出很多问题。

每个人从出生都会在不断的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中成长,不可能让他(她)一点东西不学。不学意味着他(她)心里一片空白,当然就会恐慌,继而会用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表示反抗和不满。

究其原因,这是父母心理出了问题,可能父母小时候受到的关爱太少了,等自己成人后,就想把自己的心灵欠缺,全在孩子这儿补回来。

从家长的心理活动来说,已经出错了。

这样说,不是说替孩子做主型的父母就比包办型父母好,而是各有各的弊病,都对孩子成长不利。所以没有谁好谁坏之分。但是对孩子造成成年后的困惑不言而喻,都是一大堆问题。

成年后的孩子处理不了,自己的父母也处理不了,还有可能又影响到了下一代,这就又形成了另一个循环。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里指得绝不是遗传。

三.  不理孩子型父母

不理孩子型父母又可以分为:看着孩子嫌麻烦,打心眼里不愿碰孩子。当孩子表现得可爱的时候,又会对孩子表现出一点兴趣。

这一特点尤其在妈妈身上表现明显,所以在孩子眼里,他(她)感觉妈妈爱他(她)又不爱他(她)。

这种孩子一般都有很疼他(她)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妈妈一般在他(她)很小的时候,不怎么照看,更别说全心全意的付出了。

如果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照看,孩子一定长得很弱小。因为妈妈根本无心好好给孩子做一顿吃的,她的心根本不在孩子这儿。

小路已经九岁,上四年级了,可是身高比同龄人低出半个头。平常妈妈很少给她做饭,都是给她几块钱,让她自己在街上胡乱买点吃的。

她学习好坏妈妈也不过问,她要是犯了什么错误,妈妈只会大声冲她吼:我咋会生了你!

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太忙了,无暇顾及孩子,他们心里其实很爱孩子,只是时间从来不留给孩子。

这种父母只会用钱打发孩子,好像孩子的所有问题,只与钱有关,他们给了钱也就心安了。

在不理型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要么学习很好,要么学习很差。很好很差都是孩子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多关注自己一点,多爱自己一些。

豆豆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从出生到现在虽然一直和妈妈住在一个房子里,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晚上睡觉一定要抱着自己的小枕头,不抱就睡不着觉。

他感觉妈妈好像不爱自己,但他要什么妈妈一般又会尽力满足,这让他感觉妈妈又爱着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敢淘气,不敢和妈妈放开地玩。时时地盯着妈妈得脸色,只害怕一不小心惹妈妈不高兴了。妈妈不高兴了,可能几天就不理自己了,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豆豆怕极了妈妈会不爱自己。

豆豆的学习很好,不用妈妈每天督促他学习,他都会认真将作业做完,并且作业质量很高。妈妈给他报了课外辅导班,他听妈妈给奶奶说,给他报这个班就是为了他学习好。所以自从妈妈给他报了班以后,他一次都没有拉过课,在辅导班的课也从来不让妈妈操心。

每次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成绩露出的笑容,豆豆也会为自己的学习好,心里很自豪。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豆豆的心理已经出了问题。他有极度得担忧和焦虑,这很可能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讨好型的人。尽管自己很优秀,但他一点都不自信。

而他的母亲,也有可能是小时候受到的关爱很少,在她这里,除了嫌孩子麻烦,就是她认为,对孩子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很多心理医生说,要寻求孩子心理的原因,先要从父母那里找起。

我们今天说了三种类型的父母,但每一种类型不是一定固定在某个人身上,有可能三种类型在一个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甚至随意切换。当然,也有一种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只是表现的极端罢了。总之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要做一个好父母很难,不光是学识见解,更需要持久的耐心与毅力做支撑。当然,对于一些本身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这只是极少数。

对于一般的父母来说,是一个通过后天学习成长,加持自己又要兼顾孩子的过程。这会非常难,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对孩子来说也是幸运了。

为了我们的孩子,能成为阳光、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感受孩子的感受,当好守护人,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做的。

~

如何成为好父母
答:没有谁天生就会当个理想的父母,好父母都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自省、总结、改变得来的。一个从不懂得反思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改变和成长的。学会自省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去完善。所以,身为父母,要随时随地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发现问题,立即修正,用正确的行为来教导...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母呢
答:做一个好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关爱他们 孩子是很容易从父母那里学到东西的,要让他们做一个快乐又充满爱的孩子,那就需要先给予他们爱,让他们知道爱的美好。然后他们感知到了才能去爱别人,做一个好孩子。这是好父母首先应该做的。第二:引导他们 小孩出生以后,就像一张白纸,所以父母...

怎样做一个好父母?
答:1、爱和关心:父母深深地爱着他们的孩子,并关心孩子的需求、感受和安全。他们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并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2、指导和支持:父母会为孩子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他们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3、耐心和理解:父母对孩子...

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答: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建立自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孩子遇到点挫折、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安慰孩子,分析整件事情、应该怎样处理。鼓励孩...

什么是好父母?
答:”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给与孩子的条件,也会不一而足。但有一样东西,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的,那就是人品。而这世间所有的关系,无论始于什么,最终都会落在人品上。父母的人品不同,带给...

怎样做个好父母?
答:家长要关爱自己的孩子,经常陪伴孩子,要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而爱是有力量的,能产生很强的责任感和巨大的上进动力。为人父母,必须要强烈的责任感。夫妻双方都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对方的事情,与己无关。并且应该互相配合,适当分工,合作默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好父母的标准
答:传统好爸爸标准:1、体格健壮;2、让孩子接受自己给孩子提出的目标,引导孩子将来成为意想中的模式;3、对能使孩子成为好孩子的活动进行引导,鼓励孩子参加;4、教育孩子的着重点放在:①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物质;②让孩子自己做事情;5、在爸爸心目中,孩子是欠债的,还债的方式是听话和服从。现代好妈妈...

如何做好父母
答:问题一:怎样做一个好父母 一个好的父母想造就一个孩子的好前程,提醒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她自己将承担责任,一旦意识错了,她能很快...

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答:学会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重视亲子之间的沟通,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不要恐吓孩子,培养好孩子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做一个好父母的必备技能。👨‍👧‍👦关心孩子做到能够与孩子换位思考,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要记得孩子的生日,记得学校开家长会的日子,孩子考试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