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什么虫子

作者&投稿:运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蜱虫。

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shà)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扩展资料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í),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蜱虫



1、褥虫,顾名思义就是被褥里、床铺上滋生的害虫。这种褥虫小于1毫米,依靠食用人体自然脱落的皮屑生存,并产生造成人体各种过敏的物质。

2、蠹虫,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国内淮河以南各省区均有发生。多发生在枝干或伐倒木、仓储粮仓、、器材库,危害稻谷、薯干及竹木器材等

3.臭虫,臭虫群居于床榻、木器家具、天花板、地板、墙壁等的缝隙中。可从屋顶或蚊帐上掉落于人体吸血。通常夜间活动,白天则潜伏在上述场所,消化血液及产卵。常藏匿在衣物、行李、舟车、飞机内,随之散布各处。

这种虫子只有4-5毫米长、3毫米宽,红褐色,遍体生有短毛,以至于肉眼几乎难以辨认,它们主要藏身在床垫、床板、墙壁缝隙和天花板等处,昼伏夜出,每次吸血过程长达15分钟。

有可能的几样列出来了,你看是哪种。

万望采纳。



这个是什么虫子~

俗名“灶马”,真经点的名字叫“突灶蟋”

这虫子叫:蚰蜒 1.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2.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3.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 4.与蜈蚣的区别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多些,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厉害,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蚰蜒皮炎及预防措施 1.概述: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 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2.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虫长约0.5~2 cm,宽0.3~0.5 cm,虫体呈节状,约10~15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最后一对较长,背部从头至尾有1条线状黑斑,腹部灰白色,头尾各1对触须,两侧有1对黑色眼点,毒颚较大,末端有毒爪,与体内的毒腺相通。 3.治疗:给予消炎止痒的外用药涂搽,咬伤处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涂消炎的药膏或药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亦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涂,数日即愈。若有继发感染,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 4.并发症: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最近家里突然出现这种虫子,哪位能告诉这是什么虫子,怎么处理?
答:这是衣鱼。衣鱼,亦称剪刀虫、蠹鱼、璧鱼、燕尾虫等,是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属缨尾目、衣鱼科,全世界已知250种左右,我国已知20余种。该虫不仅是室内干储物的蛀虫,更是各地图书馆里普遍存在的重要档案图书文物害虫。衣鱼的孳生地为书柜、书架、书捆、地板缝、旧书堆间隙及旧书中。衣鱼具负...

家里有些白色的小小虫是什么?
答:白色的小小虫,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没有截图,真的无法确定。但是,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看看是否相似: 可能是书虱,这种虫子身长约1毫米,米白色。通常在地板上、衣柜里、厨房等都能发现。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居室干燥尤为重要。可用竹炭驱赶吸湿,竹炭可以使潮湿的衣柜角落干燥,去除霉味来抑制虫子的滋...

这是什么虫子?
答:您好,这是:蠼螋,蠼螋属于革翅目、蠼螋科,是一类杂食性的昆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微小昆虫或者植物为食,尾部有钳子用于防御,蠼螋是昆虫界罕见的会哺育自己幼崽的昆虫,是非常具有母爱的动物。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
答:衣鱼虫(学名:Lepisma saccharina),俗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或衣虫是一种灵巧、怕光、而且无翅的昆虫,身体呈银灰色,因此也有白鱼的称号,嗜食糖类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它的体型细长,无翅,身体上布满了鳞片,口器为咀嚼式。中文学名衣鱼拉丁学名Lepisma saccharina别称蠹、蠹鱼、白鱼、壁鱼、...

秋分虫是什么虫?
答:所谓“秋分虫”,简言之就是指秋分时节的虫。谚语有“秋分虫,大集中”的说法,说明在秋分时节,正是各类虫全都出现的时节,此时也是准备蛰伏的时节。 “秋分虫”除了泛指“秋分”时节的各类虫,也有在民间单指那些秋分时节出现的有其自身价值的虫。这就是“秋分虫”的特指了。下面分别介绍。 一、“秋分虫”指苍耳...

家里发现小虫子,这是什么虫,有图
答:是书虱 书虱( booklice)是指啮目 psocoptera 、虱啮科 Liposcelididae 、虱啮属 Loposcelis 一类昆虫的统称 。在整个啮目昆虫中, 虱啮属是经济意义最重要的一个类群。 [1]书虱又名米虱,是属于啮虫目的微小昆虫,由于其食性复杂及栖息场地多样化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大量发生于粮食仓库及食品加工厂...

这是什么虫子?谢谢
答:马陆 又名千足虫,或草鞋虫,有多种,喜聚群活动,繁殖极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便是形容的千足虫。值得一提的是,千足虫是严重影响居住、工作环境卫生的虫害——千足虫虽不咬人,但触碰摆弄它时可分泌出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会有红斑,疱疹。某些非美国本土的马陆喷出一种难闻的,刺激...

家里有小黑虫是什么虫子?
答:家里出现这种小硬壳虫子是什么 家里的这种虫子学名叫黑皮蠹,一种鞘翅目皮蠢科的昆虫。平常一般寄生在大米、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之中,各地都有发生,是世界性的害虫。黑皮蠹通常一年发生1代,如条件不适,二年完成1代。以成虫、幼虫在仓库内缝隙、碎烟中群集越冬。幼虫期长,抗寒耐饥能力也强,一般...

谁知道是什么虫?
答:如果个头比较大,就有可能是豆虫。豆天蛾(Clanos bilineata walker)其幼虫俗称豆虫、豆丹、豆蝉,属于鳞翅目天蛾科云纹天蛾亚科豆天蛾属,生长周期1年发生1代(河北、山东、江苏、安徽)至2代(湖北武昌、江西南昌),主要取食大豆、洋槐、刺槐的叶片以及忍冬等植物。

这是什么虫?叫什么名字?
答:答:农村常叫做锯木虫,其实是天牛幼虫。呈蠕虫状,半透明至乳白色,有的种类比较长(法布尔称之为“蠕动的小肠”),蛀蚀树木,常常在树干上引起条形隆起或蛀洞,有木屑从蛀洞排出。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